時間:2019-01-21 09:20
來源:E20研究院固廢產業研究中心、數據中心、E20創意中心
作者:E20固廢產業研究中心
“初雪臥小枝”—運營的主線在集約
報告第三部分,題目叫初雪臥小枝,形容的是資本退潮后企業核心能力構建將從末端延伸到網絡末梢,并在追求更細致的運營的狀態。
3.1 集約的四維拆解
當前正處于中國經濟發展的減速和切換期,環境產業周期與此同步,未來的發展趨勢一定越來越走向精細,走向技術,走向運營效率。這樣一個趨勢下,很多領域還需要考慮到前端和后端的延伸,與后端重資產廠區的建設運營相比,這些延展所需要的精細瑣碎,就像初雪壓在小枝上一樣。2014年的重要文件(相關閱讀→ 薛濤:A方陣的再次爆發---對國發{2014}60號文的七點簡評),除了激發PPP的國發43號文,還有重要的國發60號文,其中明確要求基礎設施走向集約化運營,卻對此沒有進一步的分析。E20研究院在近期參與國家發改委對我國基礎設施集約化及規?;\營調研課題的研究時,對于集約的內涵進行了拆解,并以此提出了“四維集約”的概念,剛好可以在此用來分析固廢行業的趨勢。
到底什么是集約化?集約化的“集”就是指集中,集合人力、物力、財力、管理等生產要素,進行統一配置,集約化的“約”是指在集中、統一配置生產要素的過程中,以節儉、約束、高效為價值取向,從而達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進而使企業集中核心力量,獲得可持續競爭的優勢。上述目標和我們認為通過PPP的運營主線所期待實現的長期公共服務效率提高的唯一目標是一致的,但是要達成這個目標,并不僅僅通過規模集中來提高行業集中度那么簡單。
為了深入分析如何達成提高運營長期效率這個目標,E20研究院將其集約化類型劃分為兩大類,四小類進行解析。分別是管理集約型,包括區域集約型和規模集約型兩類;業務集約型,包括網絡集約型和要素集約型兩類??傮w來講,集約化的核心就是集中管理,提高效率。
管理集約型,從資產管理層面對基礎設施進行管控,主要體現的是基礎設施集中管理后的效率及效益的提升。包括同區域不同類型設施的集約型管理,同區域同要素的集約型管理,不同區域同主體的集約型管理等。
業務集約型,從項目各相關組件要素內在機理角度對基礎設施運行進行重構,主要體現在產業鏈上的價值流轉,以及多要素的有機或無機整合。包括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不同要素的集約,以及打包項目的不同要素集約等。與管理集約型不同,此類項目不考慮承接主體,僅考慮要素的鏈接,此類集約型項目可為單主體承擔,例如廠網一體化項目,亦可為多主體承擔,例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等。
3.2 規模集約型
首先要分析的是固廢行業的規模集約,此類項目是通過市場化方式配置資源,通過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進行規范交易,采取公開競爭方式進行配置,讓優秀的公司在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中居于頭部地位。因此對于此類項目模式而言,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監管的健全機制與執行到位是對實現優勝劣汰和服務效率提升的基本要求。
規模集約是前述行業集中度提高,市場化深入的最直接表現。在此以垃圾焚燒對比環衛和危廢的各細分領域為例進行說明。
回顧固廢各細分領域周期圖可以看出,當前,環衛、危廢領域均迎來了市場的爆發期,垃圾焚燒已到達行業發展的成熟階段。而行業集中度的統計數據也與發展周期相一致:垃圾焚燒領域行業集中度基本穩定且較高,戰局較為穩定,行業頭部效應明顯;環衛市場化于近幾年逐步開展,目前雖處于市場高速發展期,但行業集中度相對較低;危廢行業呈現出“散、小、亂”特征,行業集中度較低。(相關閱讀→ 深度|環衛市場化發展的五大趨勢)
環衛服務行業
上圖可見,根據E20環境平臺E標通對近三年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環衛項目每個月的中標數量呈現在波動中上升趨勢,這與E20研究院對環衛市場化發展的趨勢預判高度吻合。中標金額也呈上揚趨勢,環衛市場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從區域分布角度看,E20研究院數據中心以胡煥庸線為界詳細分析了所有的城市(包括縣級市)的項目情況,根據區域抽樣可以看出,在2018年,環衛項目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區是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東南沿海,但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西南、東北等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差的地區,環衛項目均出現了大幅增加。上面圖片的右圖是當前所有縣級市中出現環衛市場化情況的占比變化。
E20研究院數據中心詳細分析了七大區域中環衛市場化項目占比,可以看出華東、華南這兩個區域占比最高。
從上圖顯示的行政區劃的角度看,我國環衛項目鄉鎮的比例總體穩定,略有上揚,項目數量在2018年達到了新高。凡是城鄉一體化項目的平均年服務金額均高于其他項目,這也說明城鄉一體化服務帶來了更大的合同空間。
相關閱讀
從合作年限來看,歷年環衛項目合作年限分布總體穩定,一年期及三年以內的項目數量有一定增加。上圖的中間餅圖中可以看到近三年的數據,有2%的環衛項目是十年以上的PPP項目。
從標段情況分析,合作年限在1~3年的項目分標段的比例最高,從行政區劃來看,環衛項目在城市中分標段的比例較高。從服務內容來看,前端的業務,也就是清掃保潔的業務占82%,中端業務11%,中端加后端0.24%。
數據表明,垃圾分類的市場化項目正在逐步出現,項目數量逐年走高,年服務金額大概在三百萬左右。(相關閱讀→ 1. 【熱議】何晟:我們要怎樣的垃圾分類市場化?; 2. 上半年超5億項目落入7類企業手中,垃圾分類攪動固廢市場; 3. 告別小打小鬧——今年,合同金額超千萬的垃圾分類項目已達8個; 4. 近兩月80余個垃圾分類項目盤點 且看需求井噴背后; 5. “環衛+X”項目頻出,市場 從“小環衛”走向“大環衛”)
從環衛市場參與主體來看,根據E20環境平臺E標通統計顯示,近三年來,參與環衛市場化項目爭奪的環衛企業從五千家漲到了一萬家,參與主體大幅擴增導致行業集中度未出現增長。(相關鏈接→ 5000+企業進軍環衛市場 環衛一體化讓企業“腦洞”大開)E20研究院數據中心對環衛企業進行了企業原有業務來源分析可以看出,從事物業保潔、園林綠化等多種企業紛紛布局環衛業務。在上圖右側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來自垃圾焚燒A方陣的部分投資運營企業已進入環衛,在前年8%的市場規模占比,在今年已經上漲到11%,在進入企業大擴容的基礎上其份額反而逆勢穩健提高,說明我們這些垃圾焚燒影響力企業的市場沖擊力何等之大。
上圖顯示,環衛集中度呈現一個反拋物線的狀態。在每個省來看,當環衛市場化項目剛剛出現的時候,大概只有一兩家、兩三家企業去參與,或者少數企業來參與。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例如圖中浙江省,開始出現大量項目的時候,集中度會下降,比如浙江有1372家環衛企業。而隨著市場化的推進,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之后,寡頭壟斷開始逐步出現,行業集中度出現上揚,大企業龍頭效應出現。比如廣東作為市場規模最大的省份,其參與主體開始減少,集中度會上揚。對不同年限項目的歸屬進行分析來看,環衛行業雖然小企業很多,但是10年以上大體量大項目大都被大型企業握在手中。(相關鏈接→ 啟迪桑德年報看點:環衛業務漲125%,圍繞環衛及物流買買買)
E20研究院數據中心對十大影響力入圍企業環衛項目年服務金額進行了盤點,截至18年10月底,企業所有項目年服務總金額及2018年新增項目年服務金額排名如下圖所示:
根據以上數據和其他因素的綜合評估,我們在此宣布今年的環衛影響力企業、環衛最具成長性服務企業榜單:
相關閱讀
危廢處理處置行業
危廢行業目前處于發展期,近幾年的前十家企業集中度(CR10)參數值較低,在7%左右。
危廢處置行業的競爭格局中存在三大博弈關系:水泥窯企業與傳統危廢處置企業的博弈、場內危廢處置與場外處置的博弈以及無害化處置危廢與危廢資源化利用的博弈關系。
1. 水泥窯企業與傳統危廢處置企業的博弈
危廢行業今年最大的變化莫過于水泥窯行業強勢跨界進入危廢處置行業。從規模上來看,近年來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在焚燒處置危廢中占比直線上升。2018年,水泥窯協同處置與傳統焚燒危廢處置在焚燒中占比分別為45%和55%。目前,全國水泥窯協同處置規模約有370萬噸/年,項目數為57個。而進入2019年后,水泥窯協同處置規模還將釋放,傳統危廢處置企業能否穩住自身陣地,是企業未來需要考慮的事情。
對于傳統的危廢焚燒處置技術,水泥窯協同處置在發達國家已有30多年成功經驗,技術成熟;且在減少污染和改造、運營成本上都有明顯優勢,能有效擴大危廢處置能力。部分水泥企業希望通過水泥窯協同處置進入危廢處置市場,破解水泥行業產能過剩急需產業升級的困境。
但水泥窯協同處置也面臨一定的制約因素:一是相對于傳統的危廢焚燒,水泥窯協同處置的應用范圍仍較為有限,僅可處理約15大類危險廢物;二是若沒有完善的預處理環節,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難以達到預定效益;三是水泥窯協同處置優惠支持政策不明顯;四是危廢協同處置危險性大,技術、裝備等需進一步升級。
在面臨危廢處置行業準入門檻高、環評嚴苛、危廢不可跨省運輸需本地布局等多種困難的情況下,2018年有些危廢企業與水泥企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現在危廢處置市場空間較大的情況下,雙方均在危廢處置行業中占有一定優勢,危廢企業與水泥企業的強強聯合為危廢處置行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合作模式。(相關閱讀→ 喜結連理!818傳統危廢企業與水泥窯協同的婚姻大事)
2. 場內危廢處置與場外處置的博弈
2017年12月,生態環境部下發了關于征求《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意見函(環辦土壤函[2017]2001號)。本次修訂草案從危險廢物全過程管理的各個環節對現行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制度提出了修訂意見。草案中提出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產生危險廢物的單位在其廠區(場所)內,自行或者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對本單位產生的危險廢物進行利用或者處置,不需要申請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相關閱讀→ 福兮?禍兮?危廢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發布)
2018年11月,江蘇省發布《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見》。對江蘇省各地區危廢處置體系提出量化目標,《意見》中還特別指出“危險廢物年產生量5000噸以上的企業必須自建利用處置設施”。(相關閱讀→ 川渝、蘇、晉接連發布危廢新政,危廢處置攻堅戰已拉開序幕)
廠內自行處置危廢無需經營許可證將有效減少危廢處理成本,未來將會成為產廢單一、產量大的產廢企業處理危廢的首選方式。而第三方危廢服務企業也將應運而生,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或移動式危廢資源化回收利用設施。
3. 無害化處置危廢與危廢資源化利用的博弈
按照危廢來源及主要處置方式,可將危廢可分為主要使用資源化回收利用處理的單一品類危廢和主要使用無害化處置的綜合品類危廢。單一品類危廢的代表主要是廢礦物油(HW08)。廢礦物油因產品價值高、下游銷售鏈易打通等原因,通常資源化利用能力充足,可進入資源化回收利用鏈條。(相關閱讀→ 首聯環境周相武:行穩致遠,做固廢領域穩健的服務者)綜合品類危廢如醫療廢物(HW01),具有感染性、病理性等特性,通常使用高溫焚燒進行處置。部分危廢,如廢酸(HW34)、廢堿(HW35)等,具有很高的回收利用價值,但因為產廢當地資源化回收利用能力缺失或不足,會進入無害化處置路徑,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隨著各地危廢處置設施建設規劃的推進,對單一品類危廢資源化回收利用設施的建設也會提上議程,危廢經營許可證能力的錯配現象也將得到有效緩解。而政策鼓勵下的工業產廢企業廠區內自行處置,也將有效填補產量較大但品類較單一的危險廢物處置能力。但對于產量較小、分布分散的單一品類危廢,短時間內資源化能力錯配情況仍將較為突出,無害化處置還將是首選方式。
上圖為2018年危廢行業主要企業處理能力的排名。2018年,已有部分水泥企業憑借水泥窯協同處置在行業中擁有立足之地,但大部分企業仍為傳統危廢處置企業。究其原因,處置資質豐富、地域布局廣闊的投資運營企業相較于水泥工業企業,更有優勢集約填埋及資源化利用的能力,綜合型專業危廢投資運營企業持續產能投放能力更強,將獲得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率的機會,形成更具規模的集約。
相關閱讀
10個經典危廢處置項目揭曉:無害化+資源化+水泥窯工藝全在!
在此,我們也公布危廢行業的領先企業名單。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