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0-02-03 09:34
來源: 中國固廢網
作者: 潘功、李少甫、劉琪、丁寧
本文約1.7萬字,閱讀需40分鐘。附35分鐘演講視頻和論壇相關熱文鏈接,結合垃圾分類熱點話題,以四大博弈為視角,看垃圾分類輿論觀點,提示風險、發掘機會、尋找路徑,旨在嘗試為行業內人士為當前紛亂的垃圾分類各種沖突的不同意見提供一套理性的分析標尺。本文為薛濤在2019(第十三屆)固廢戰略論壇上的演講下半部分,上半部分已于上周末發表(相關鏈接→薛濤年度報告上:大數據盤點固廢環衛行業及十大影響力企業)。
薛濤
12月20日,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薛濤在“2019(第十三屆)固廢戰略論壇”上,以“固廢年度報告(下):垃圾分類之辯—四大博弈 紅藍交織”為題,以批判性思維詳細探討了近期輿論中常見的一些對垃圾分類的各方觀點,并用四大博弈(一步與多步、商業與公共服務、先進性與就緒度、分散和集中)闡述垃圾分類的難點及未來發展方向。
速覽
1. 以簡單復制擴張為特征的紅海必然是競爭過度,但蘊含商機的藍海一定具有商業模式尚不完善、技術不就緒(不成熟)、政策不到位等特點。因此才更需要在技術、商業模式等方面相結合進行創新突破才能真正形成自己企業可以獲得的“大有作為”的藍海市場,同時看待技術的先進不能忽略其可能受就緒度的制約。垃圾分類影響下的固廢領域就是如此。
2. 當面對復雜的問題時產生的諸多博人眼球或眾說紛紜的觀點和看法,應保持獨立的、批判性的同時兼收并蓄的思維,進一步對問題進行獨立的深入思考,先判斷發言者自身立場的出發點,再評估其言論的深度和邏輯性,從而豐富自己的論據,在和而不同中逐步完善自己的見解。
3. 我們將垃圾分類分為生態可持續、人時可接受、經濟可承受三個因素,目前來看垃圾分類就是在這三方面因素當中暫時無法找到全部滿足的可能(即三不可能三角),亦或是沒有足夠的空間使得這三方達到一個平衡狀態,這是面對垃圾分類眾說紛紜的原因之一。
4. 現階段發展的生態成本越來越高。為了所謂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必然要將發展所付出的生態成本降低,那么就無外乎用經濟成本和人力成本兩種成本來分擔,爭議點也出現在如何分擔中。
5. 為了讓老百姓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參與到垃圾分類中,有些政府基層的垃圾分類的宣傳者已經進入了一個重大的宣傳誤區,有可能顛覆原有金字塔的穩定結構。
6. 在相應價格機制到位之前,以及在當前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下滑的背景下,再將垃圾分類全部搭到經濟成本上由財政支付,所帶來的就是垃圾處理財政缺口的不斷擴大,也就是 “經濟不可承受”,那么仍需要通過一定的“人時成本”進行平衡。
7. 隨著垃圾分類開展的時間發展,居民的生活習慣在發生改變,對垃圾分類的理解也隨之加深,必定會提高人時成本的耐受程度,同時習慣培養也會逐步降低垃圾分類所需要的人時成本。
8. 垃圾分類本身除了是在解決大時空多米諾效應下的生態安全的問題之上,還要對居民的生活理念及方式進行改變,形成了文明的價值溢出,才使得垃圾分類即便在經濟賬和生態賬可能暫時不一定算得過來的情況下,也是值得持續堅持去做的。
9. 垃分工作要盡量避免拉抽屜,也就是避免由于缺乏頂層設計和逐步到位的長期可持續的安排,造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
10. 在完全競爭的商業領域行政干預(補貼或者授權壟斷經營)的做法是危險的,同樣,在已經屬于公共服務的領域政府不作為也是無法達到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的,盡早在頂層設計中明確這些界限非常重要。
11. 低品質的廚余垃圾普遍采用厭氧工藝,但仍然必須要突破沼渣的還田才能合理,但同時我們面對的是高品質的污泥和餐廚被直接燒掉,是當前我國有機廢棄物處置現狀不系統不均衡的表現。
12. 分散與集中的博弈不但帶來了一城一策的需求和技術路線的百花齊放,也是創新性企業構建獨特競爭優勢的熱土。
前言
此次論壇是薛濤在E20固廢戰略論壇上的第五次年度報告:
隨著固廢產業的不斷發展以及E20研究院產業研究的不斷深入,薛濤的年度報告內容越來越多,數據量越來越大,時間越來越長。限于論壇現場演講時間有限,無法將全部研究內容整合呈現,故自2017年起,演講詳細內容均以微信文章方式錯后播出,以期為長期支持、關注我們的行業同仁們提供更系統、更詳細的講解。
今年論壇演講后,在朋友圈引起了小小的波瀾,幾位圈內好友對薛濤的演講內容結合自身的理解進行了有益的探討,我們發現近年來的論壇聽眾質量不斷上升,讀者越來越喜歡思辨。此處鏈接幾篇,為各位讀者朋友們拋磚引玉。
序:紅藍交織的由來
兩天的論壇下來,最后發言的我壓力感覺很大,我發現在我們的論壇上每一位專家越來越在頂層深入思辨。而企業家們的發言,卻越來越像專家,不僅考慮政府面臨的難題,還包括分析國際形勢,為我們國家的垃圾分類考慮問題。
我們每一位發言人,無論是企業家還是專家,現在都像演說家,五年前傅老師提出發言人盡量不要拿稿上臺,五年前還有人念稿,現在沒有了,全部脫稿。
編輯: 趙凡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垃圾焚燒專家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天津創業環保、中建環能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