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3-05-04 11:29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薛濤
在“2023(第二十一屆)水業戰略論壇”上,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客座教授薛濤進行了題為“工業廢水領域藍海之結構性淺析”的演講,本文詳細記錄了薛濤的發言內容精華,以供讀者閱讀。
觀點速覽
1、企業的天花板比市場的天花板來得更早一些:從數據上近幾年污水新增規模并沒有大規模下滑,但A方陣企業新增規模大幅下滑,原因在于A方陣公司、央企和B方陣平臺公司共同瓜分市場份額。
2、各地呈現非均一化發展:從單年(2021)的增速及5年復合增速的交叉分析,可發現局部市場未來仍有機會,具體分析詳見文中。
3、人口增長是基礎設施增長的內在動能:我國人口呈現下降趨勢。東部區域的人口虹吸效應正在減弱,長江中游城市群及成渝都市圈的崛起,形成了新的吸引力。
4、傳統重資產水務公司面臨外部市場競爭及內部業務轉型的雙重壓力,尤其是未來十年特許經營到期和在手資產持續縮水的威脅(詳細預測數據見正文),能否用真正做到服務產品化,帶動業務的新的增長是當前面臨的巨大挑戰。
5、To G業務規模龐大,收益率下降,增長遇到瓶頸。To B業務空間大,但市場分散,交易界面復雜。船大如何掉頭,市政水務公司紛紛探索工業水處理之路。
6、厘清我國工業發展格局,構建工業分析框架是進入工業水處理市場的第一步。中美貿易戰下,我國工業呈現出新發展格局,帶來新的工業水處理細分機會。
7、制造業上游的重化工領域仍是我國工業基礎,石油化工、煤化工水處理仍是工業水處理的皇冠級項目,但欲攬瓷器活,須有精鋼鉆。
8、制造業中游與上游緊密關聯,光伏水處理、電子芯片制造水處理是當前熱門的領域。
9、制造業下游受部分產業外移影響整體呈現下降趨勢,但仍能在一些細分領域找到優質的“王”的客戶。
10、分析工業領域,要關注其產能走勢及競爭頻度;對于工業水處理企業,甲方的付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另外,每個行業進入門檻都不一樣,業績積累非常重要。
通過這兩天的討論,大家都看到我們這個行業在當前面臨一些困難,我這次的報告將集中在工業廢水。最近剛好有好幾家從事工業廢水的優秀企業來跟我聊,說來加入E20并不是為了見到現在論壇頭排的A方陣甲方。各位聽眾也許不清楚的是,在我們的會員系統中間至少30家以上純做工業廢水公司,而且都是各自細分領域的領先者。
薛濤
前幾天剛見了一家新近加入我們會員圈層的企業,綠豐環保,他們在屠宰廢水和食品加工廢水領域做到了8000萬的營收,做到了這個細分行業的第一。其實工業廢水領域有很多“小狀元”,他們為什么加入E20?他說在E20可以聽到真實的戰略,我說同時還可以得到營銷,包括對資本市場的營銷,比如近三年我們圈層又有三十家左右企業成功上市,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點。
第二個,我們也看到,我們大量的A方陣巨頭一直研究工業,也有少數幾家企業在工業領域已經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所以我的題目工業廢水領域藍海,相比市政來看,工業領域確實是碎片化藍海,結構性淺析,我們E20研究院的行業研究伴隨優秀工業領域企業一起推進,逐漸展開二三十個工業細分領域的報告。
首先,還是回到市政領域觀察當前的市場情況。我要打破的第一個疑慮是,“十三五”快結束的時候,市政污水增量是不是已經下降呢?不是,根據年鑒統計,至少到2021年甚至包括2022年,污水增量是沒有下降的,雖然我們有過高峰2009年到2010年,之后新增量穩定一個規模,這是大家想的不一樣的,這是我想說的第一點。可是大家為什么會認為增量在下降呢?看下面這張圖,我們選了25家行業排名靠前做特許經營BOT公司的市政污水增量確實2018年以后大幅下滑,所以才會討論工程利潤減少以后,如何對待項目利潤增幅的問題,確實同樣增幅下我們份額變少,就是這個事。這里面有兩個因素,第一個由于PPP,從2014年開始央企進來,通過PPP有的央企直接通過轉型拿走一部分市場份額,第二部分更重要的,平臺型公司(包括省級、市級、縣級)也分走一部分市場份額。在同樣的增幅中,由于這些人分走,所以2019年以后增幅明顯下降,這是前25家,按說他們市場能力很強,這種分流就是擺在市政BOT企業面前的壓力。
第二,我們再看看,既然增幅沒有下降,哪些省份增的多哪些增的少呢?(上圖,下)綠色部分是2021年城市污水能力的增幅,黃色部分是五年復合增速,我們通過這張圖想分析什么?右上圖,按照過去看未來,哪些省份有新增?這部分,可能不光是北控、首創這些投資運營企業關心,也是合續和清研這些技術型企業所關心的。從過去看,我們大概判斷一下,我們認為2021年高、同時五年復合增速也高,未來一兩年還是有增長的空間,即右上角的這些省份;如果五年增速已經有所下降,很可能不能持續,只找到一個是西藏;兩個都低則是基本飽和,沒有新增機會了(左下角);右下角有待觀察不完全確定。這是我們通過統計數據分析,詳細分析數據在《中國水務行業市場分析報告(2023年)》中跟我們的圈層企業進行展示。
編輯: 李丹
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南大學兼職教授,沈陽工業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體污染治理工程技術應用中心村鎮水生態環境治理領域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垃圾焚燒專家委員會委員,環境部“污泥處理處置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特聘顧問。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天津創業環保、碧水源、中建環能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
出版書籍有《濤似連山噴雪來:薛濤解析中國式環保PPP》和《薛濤解析管理之道與認知之得》,其中,《濤似連山噴雪來:薛濤解析中國式環保PPP》于2018年12月1日正式出版,2021年11月再版;《薛濤解析管理之道與認知之得》2024年7月出版。
主要工作成果包括英國全球繁榮基金全國水務PPP示范項目典型案例研究 、城市水務市場化改革的進展與政策建議研究、貴陽南明河綜合整治(BOT+TOT)項目(北控水務) 、財政部第二批示范項目世行貸款寧波廚余PPP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