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0 10:19
來源:北京市政府
2.推進平臺場景系統建設,建立“一網統管”體系架構
“一網統攬全局”。以敏捷響應、高效指揮、科學調度為目標,整合、提煉城市管理和行業運行數據,形成城市運行態勢相關指標,在領導駕駛艙實時、動態、完整地以可視化方式呈現全市運行狀況、體征脈搏,做到運行態勢全面感知、發展趨勢智能預判、指揮調度統籌協調。實現各類感知數據、業務指標等直達領導駕駛艙,領導指令直達應急處置現場,遇突發事件,可一鍵轉換為應急指揮模式。
“一網統領行業”。以行業運行安全、平穩、有序為目標,梳理業務流程,明確相關部門、單位和企業的職責邊界和協同內容,采用區塊鏈等技術重構跨部門的管理流程,建立協同管理和監督考核機制,打通行業全鏈條數據通道,實施穿透式精準管理。提高智能化技術應用比例,以感知能力建設替代人工投入,提升行業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一網統管全城”。以線上線下協同、高效處置問題為目標,在城市管理大數據平臺基礎上,建設市、區、街道(鄉鎮)三級貫通穿透、共享共用、無縫鏈接、集約高效的網格化城市管理平臺。整合感知體系、12345市民服務熱線、網格巡查、社會輿論等信息來源,對城市運行中發生的事件、出現的問題以及其他管理事項,在平臺集中進行立案、研判和分派,實現“自動感知、快速反應、智能派遣”目標。建立“熱線+網格”模式,構建問題發現、受理、立案、派遣、處置、核查、結案、考核于一體的閉環管理模式,精準調度力量、就近配置資源,做到大事不出街鎮、小事不出社區,高效解決城市管理各類問題。
八、努力開創城市治理新局面
以城市精細化管理服務為導向,持續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構建符合首都新發展要求的城市綜合管理服務體系,大幅提升精治共治法治水平,實現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動態精細、效能提升、市民群眾滿意。
(一)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1.加強首都環境建設和城市管理統籌協調
充分發揮首都城市環境建設管理委員會高位統籌作用,加強央地、軍地協同,推動多元主體共同參與首都城市環境建設管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研究建立首都城市能源運行保障、市政設施建設等統籌協調機制。在重大活動環境建設和城市運行保障、長安街及其延長線市容環境景觀管理、生活垃圾分類推進等指揮協調機制的基礎上,形成以“重大活動拉動、專項行動推動、廣大群眾行動”為特點的常態化統籌協調機制。
研究制定城市管理責任清單,解決部門職責交叉、邊界模糊等問題。進一步科學合理劃分市、區城市管理相關部門和街道(鄉鎮)在城市管理領域的權責分工,明晰“條”“塊”事權、財權。強化街道(鄉鎮)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和社區的基礎性作用,廣泛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城市管理。
創新城市運行“一網統管”體制機制,打造市、區、街道(鄉鎮)三級城市運行調度指揮體系,建設完善“一網統管”工作組織機制。
2.推動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一體化
落實全周期管理要求,試點開展城市管理領域體檢,將管理環節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到規劃和建設前端環節,形成閉環管理。加強規劃、建設、管理環節信息互通共享。深化“多規合一”,研究將城市管理要求納入詳細規劃、特定地區規劃、村莊規劃等相關規劃,提高城鄉規劃編制科學性和可行性。
3.深化綜合執法體制改革
適應基層城市治理和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形勢,研究完善改革配套政策,健全新體制下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工作運行機制。理順市、區、街道(鄉鎮)三級關系,強化市、區兩級城管執法部門“統籌指導、綜合協調”基層綜合執法工作職責,加強基層綜合執法業務指導、指揮調度、監督考核等工作。落實街道(鄉鎮)執法主體責任,健全指揮調度、案件審核、行政訴訟、行政復議、隊伍管理等工作機制,確保依法履職。
4.推進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融合發展
充分發揮街道(鄉鎮)綜合執法主體作用,完善行政管理部門、作業運行單位和執法機構聯動協調機制,采取柔性管理和剛性執法相結合方式,突出城市管理效能。落實分級分類執法工作指導意見,加強對基層綜合執法的業務指導、信息共享和技術支持,提升執法效能。
(二)建立健全法規標準體系
1.完善城市管理法規規章體系
全面梳理現行法規規章,做好“立、改、廢、釋”工作,加強城市管理重點領域立法,力爭實現法規規章全覆蓋,營造良好法治環境。抓好《北京市戶外廣告設施、牌匾標識和標語宣傳品設置管理條例》實施。加強立法前評估工作,制修訂城市照明、地下管線、供熱、架空線等方面法規規章。
2.建立精細化管理標準規范體系
按照城鄉一體化思路,明確管理標準,推動建立城市管理分級分類標準體系。制定背街小巷分類整治提升、街巷分級清掃保潔等城市維護管理標準。制修訂地下綜合管廊、景觀照明、加氫站、燃氣、環衛等管理規范和技術標準,編制城市維護作業和管理定額,逐步實現城市管理領域標準規范全覆蓋,使精細化管理有章可循。建立標準規范優化更新機制,注重行業間有機銜接。
(三)提升城市管理專業化水平
1.加強專業化隊伍建設
加強在崗人員教育,積極開展全員培訓、領導干部任職培訓和專業技能培訓,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精益求精的城市管理干部隊伍。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充實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城市管理專業人才。健全人才培養機制,鼓勵市屬高等院校設置城市管理專業或開設城市管理課程,培養懂城市、會管理的專業人才。
研究制定基層綜合執法隊伍建設長期發展規劃和隊伍管理辦法,優化基層綜合執法隊伍結構。完善城管綜合執法人員立功受獎、職業保障、容錯糾錯等機制,提升執法隊員的職業榮譽感和歸屬感。
持續深化城市協管員隊伍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完善市級統籌、區級管理、街鄉使用、部門指導的城市協管員管理體制機制,完善政策制度和管理措施,推動形成規模適度、配置合理、管理規范的新型協管員隊伍。
提高一線人員綜合素質,加強基層職工權益保障,改善職工作業、生活條件,完善激勵機制。加強職業教育培訓,提高運維作業人員的技能水平。
2.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
堅持以專業化為基礎,廣泛采用新技術、新裝備、新方法,全面提升專業化服務管理水平。引入市場化專業化力量,推動水、電、氣、熱、環衛等專業服務單位服務水平提升。總結推廣海淀區綜合市政服務模式,整合環衛、市政、園林綠化等專業力量,推動公共空間運維作業一體化,按照時間、工藝、標準等要求,優化作業順序和流程,實現降本提質增效。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