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7 13:30
來源:中國固廢網
為促進行業交流進步,便于行業同儕互學互促,推動中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E20環境產業圈層特推出《固廢行業優秀案例匯編》,匯集了近100例案例,涉及城市礦山、一般工業固廢、土壤修復、危險廢棄物、環衛、有機廢棄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領域。
項目名稱:沈陽市大辛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推薦單位: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
模式:BOT模式
參與環節:設計,投資,建設,設備,運營
項目所在地:遼寧省沈陽市沈北新區財落街道郎士屯社區
項目概況
項目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3000噸,焚燒爐配置:4×750t/d循環往復式多級機械爐排爐,煙氣處理采用:“半干法旋轉霧化+干法脫酸+SNCR脫銷+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塵”工藝。排放標準:煙氣排放全面執行歐盟2010標準。滲濾液處理工藝:預處理+厭氧+A/O+MBR+TUF+RO+DTRO。產水水質滿足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補充水標準,全部回用至生產工業用水系統,反滲透濃水經DTRO進一步減量,DTRO濃水用于石灰漿制備,實現滲濾液“全回用”。
項目亮點
亮點一:破解“鄰避效應”:大辛生活垃圾填埋場始建于2003年,由于長期的“超量填埋、超期服役”,導致滲濾液得不到及時處理,積存嚴重,生活在周邊的百姓苦不堪言,上訪事件不斷。2017年,項目籌建期間,遇到“鄰避效應”,當地群眾反響強烈。政府與項目共同努力,采取“走出去看、進村去談、引進來管”的舉措,消除群眾疑慮,推進項目建成投運。項目投運后徹底解決了“毒臭臟”的生活環境,獲得了百姓的認可,同時吸引了大批量電視臺爭相報道,在破解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鄰避效應”這一社會問題上,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亮點二:沈陽項目是首個采用大型熱泵技術利用廠內余熱的垃圾發電項目,針對東北地區緯度高,冬季極寒,沈陽項目是首個使用溴化鋰熱泵設備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將原本在冷卻塔中散失的熱量回收,為垃圾倉提供熱源,為垃圾充分發酵創造有利環境,提高了全廠熱效率,減少了熱量的浪費。
亮點三:沈陽項目是首個使用六段式機械爐排爐的項目,鑒于沈陽地區的冬季嚴寒,項目啟用光大自主研發的六段式爐排,相較原有五段式爐排,增加一段爐排,讓生活垃圾能夠充分預熱、確保燃盡,有效解決了嚴寒地區冬季垃圾處置不易燃盡問題,同時項目采用ACC自動控制系統,自動監測燃燒風量、溫度、料層厚度,自動調整焚燒爐燃燒工況,控制其進風量、爐排動作頻率等運行參數,降低人為操作比例,提升了垃圾熱值利用率。
亮點四:積極配合沈陽市政府推動沈陽垃圾分類相關工作,自投運以來,項目與市垃圾分類辦、市執法局、學校、黨委、社區建立參觀交流機制,開展了“花開財落”研學活動、“垃圾去哪兒”參觀活動、“環保設施公眾開放”參觀體驗活動等大型系列活動,普及垃圾分類環保知識,累計接待297批次,5863人次。
亮點五:余熱對外供暖,造福百姓,沈陽項目利用生產余熱,通過與當地熱力公司合作,實現了周邊120萬㎡的居民、學校、醫院的冬季供暖,實現了生活垃圾“取之于民,回用于民”良好效應,得到當地政府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示范意義
極寒地區運行示范項目
沈陽項目規模為3000噸/日,是目前東北地區首個此類規模的運行項目,依托于光大環境自主研發設備、建設團隊高質量建設標準及運營團隊的技術運營管理,其經濟指標及運營指標良好,為后續極寒地區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建設與運營提供了良好的引領示范作用。
社會責任示范
協助防疫:沈陽項目疫情期間協助處理封閉小區生活垃圾,廢棄防護服、口罩等。共處理廢舊防護服4211.06噸、口罩32.24噸、封閉區生活垃圾6333.28噸、陽性豬飼料14.66噸。協助打假:以沈陽項目為遼寧主要處置場所,協助遼寧省集中銷毀多個品類的侵權假冒商品,重量約160噸,貨值約2000萬元。解決就業:沈陽項目招錄員工以周邊村民為主導,本地員工占公司總人數的60%左右,為解決當地就業問題起到積極作用。
編輯:黃延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