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6 09:23
來源:E20環境平臺
作者:E20黨支部
黨的二十大,深刻影響所有產業的變革與發展,也必然拉開環境產業深入探索未來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大幕。
環境事業關系生態文明,環境產業是政策驅動性強的產業。作為智庫引領的環境領域縱深服務生態平臺,E20環境平臺已有22年歷史。認真領悟二十大精神,是E20環境平臺的職責和任務。
黨中央要求二十大的學習和講解要讓人民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E20黨支部是具有使命感的基層黨組織,支部定位為黨在環境產業的使者,黨在非公領域的幫手。認真學習二十大精神,成為E20黨支部進行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自覺行動。基于此,E20黨支部第一時間組織企業員工對二十大精神進行了集體學習和專題解讀。
E20黨支部將相關學習的心得體會,系統整理成冊——《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藍圖中探尋環境產業高質量之路》,其中既有對中國共產黨新時代大政方針的理解,也有對二十大之后環境產業方向的認識,還有對二十大以后民營經濟發展路徑的建議。
自2023年1月10日起,本網站將陸續推出系列心得體會總結。本文為系列第十五篇。
百年未有之變局的大背景下,國際局勢動蕩不安,面臨很多不確定因素。在這個巨變的時代,很多企業經歷了由于投資地的政治動蕩導致海外投資打水漂的事情。歷史上也是如此,張騫出使西域九死一生,開辟了漢朝的絲綢之路。以前做貿易都要考慮很大比例的貨損,因為很可能碰到土匪、天災、戰亂、瘟疫,但是仍然有人前赴后繼做國際貿易。
基于目前復雜的國際安全環境,雖然中國的各地大使館已經把企業在海外的商權保護提到了很高的地位,但是國際貿易仍然有很大風險。就環境產業而言,應該盡量用產品化來實現國際商業的簡單交易。最近一個時期,中歐班列運貨量大增,運過去的都是產品,不是投資,也不是服務,通過支付平臺,直接結算,簡單清晰。
未來,國際貿易會有基于人民幣的結算體系。簡單清晰的國際貿易是最佳方式。這依賴于E20環境平臺倡導的環境產業產品化。如果環境產業還是在輸出工程,輸出資本,輸出基礎設施建設,風險是巨大的。風云變幻的國際格局下,國際貿易中基礎設施的投入是很難的,產品輸出才是容易實現的,就像絲綢之路一樣,流轉的一定是絲綢、瓷器等各種買來即用的商品。未來環境國際市場中,無論是服務類、技術類還是裝備類產品,都要減少交付時間、簡化交易界面。結合E20環境平臺為環境企業智能賦能而開發的兩山智聯,實現異地管理,不用人力堆積,就能實現遠程運營基礎設施,是環境產業國際貿易的趨勢。
學習二十大目錄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