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E20研究院潘功:花開開彼岸,危機兩相生

時間:2020-08-24 09:54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丁寧整理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也給各個行業的發展帶來了相當大的考驗和挑戰。“后疫情時代,固廢綜合管理的全面升級”也成為“2020(第八屆)上海固廢熱點論壇”的主題內容。在8月10日的論壇現場,E20環境平臺固廢產業研究中心負責人、E20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潘功博士,以“花開開彼岸,危機兩相生”為題借助E20易標通詳盡的行業數據闡述了E20研究院對后疫情時代固廢行業發展的思考。

彼岸花開日 危機相生時

花開開彼岸,危機兩相生。E20環境平臺固廢產業研究中心負責人、E20研究院首席行業研究員潘功博士今年的報告主題選擇了“彼岸花”。潘功表示,選擇彼岸花,是象征著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如果我們跨過了當前面臨的困難,到達了彼岸,美好就會在眼前。

image.png

根據麥肯錫對疫情以后各個行業影響的調研預測,不難發現,很多行業受到的影響非常大,電影行業、文化行業,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才可以恢復。很多行業例如制造業、工業等,雖然前期恢復的比較早,但整個恢復期很漫長。

image.png

潘功指出,與其他行業相比,公共事業或者公共服務領域的行業復蘇相對較早。這里面包括一部分,比如說醫廢、環衛等,這類細分領域和衛生系統和醫院一樣,伴隨著疫情就已經開始逐漸恢復。另一部分雖然與疫情并非直接相關,但作為城市基礎設施承擔著維持市民基本生活運轉的重要功能。當然,也有部分細分領域恢復期相對較長,比如餐飲業受疫情影響十分嚴重,餐廚垃圾處理企業在疫情期間幾乎“無料可收”,目前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才逐漸開始恢復。但作為城市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無論是餐廚垃圾處理廠還是廚余垃圾,或是生活垃圾焚燒廠都和醫廢處置中心一樣,在抗疫前線的總后方一直保持著正常運轉甚至超負荷運轉以堅守住公共衛生的最后防線。而環衛從業者更是和醫療工作者,社會志愿者,政府職能部門一樣戰斗在抗疫的第一線,組成了靚麗的橙色風景線。因此在此次論壇中,潘功博士的主題發言主要聚焦在環衛、醫廢及危廢、生活垃圾焚燒、有機垃圾處理等細分領域在此次疫情中的“危”與“機”,解讀了2020年疫情影響下我國固廢行業的市場表現和發展方向。

值守一線,戎衛城市安全:2020上半年環衛市場盤點

在疫情的特殊環境下,環衛體系的重要性更加明顯。對于污水而言,雖然病毒可在水中存活并存在通過污水擴散的可能,但由于有管網的存在,使得污水的收集、運輸管理相對可控。而對于固體廢物而言,附著病毒可能性更大、病毒存活時間更長、產生端更分散、收集管理難度更大、運輸擴散風險也更大。與醫護人員一樣,在此次疫情期間同樣戰斗在第一線的,還有環衛行業的從業人員。疫情期間,環衛清掃保潔深入社區、醫院、學校等特定區域進行清掃保潔以及垃圾收運,還同時承擔了公共區域的消殺任務,是此次防疫阻擊戰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相關閱讀

新冠固廢戰“疫”(四):維護城市“環”境,戍“衛”抗擊疫情第一防線

疫情之下:北京環衛工人防護情況調查

環衛工人每周消耗口罩超過2000萬個,采購和配備情況堪憂

image.png

潘功指出,近年來環衛市場化一直是業內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2019年,環衛市場化競爭進入到中盤階段,但2020年的項目中標情況受到了疫情的一定影響。據E20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環衛中標項目的數量在2月份明顯有下降,隨著抗疫工作持續有力推進,到3、4月份以后,環衛中標項目開始逐漸恢復(上圖左)。整體來看,2020年的上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增長,雖然整體環衛市場化比之前的增長量放緩,但還是有一部分數量放出(上圖右)。

相關閱讀

深度|環衛市場化發展的五大趨勢

環衛——“美麗中國”的橋頭堡

劉少云:疫情倒逼公共環境衛生升級,千億環衛市場迎來大爆發

image.png

在區域分布上來看,華東地區中標項目數量及金額均領先其他地區(上圖左),這一數據也反映出環衛市場化以后,環衛的作業效果、工作效率有了進一步提升,而在相對經濟發達的地區,政府對城市環境衛生的要求標準也相對較高,相應地其市場化趨勢越發明顯。在上半年,我國環衛服務金額前十名的省市以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及超一線城市為主(上圖右)。E20研究院目前正在對重點城市環衛項目市場化釋放情況進行整理,并將更新環衛商機密報,敬請期待。

image.png

E20研究院對上半年不同規模環衛中標項目服務年限占比進行統計,可以看出仍有大部分項目服務年限相對較短。服務年限較短對于政府而言,有更多的選擇余地和調整空間,但對于企業,特別是在投資環節,會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為了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需要增加投入特別是裝備升級,但是服務年限限制所來的續約風險等就限制了企業的投入力度。較常出現的”3+3+3”、“3+N”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樣的兩難,應該得到進一步推廣。而在政府和企業達成充分了解和信任的情況下,十年以上的環衛項目則更為穩定,基本以PPP的模式進行,無論是對服務效果還是企業投資都提供了保障,環衛服務作為輕資產而重運營的領域,是十分契合PPP合規要求的重要公共服務市場化領域。

image.png

從商業模式來講,環衛項目以購買服務為主,有部分特許經營的項目。潘功表示,中轉站投資運營項目可以采用特許經營的方式,但環衛清掃保潔服務項目,特許經營模式則需要更多的探討。

畢馬威企業咨詢(中國)有限公司政府與基建業務合伙人李煒在接受E20研究院專訪時表示,目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市場化主要方式包括政府購買服務、特許經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規范運作應該是首要原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要區分以上三種方式所適用的政策和情形,從形式和實質上都做到規范。

以城市清掃保潔、收集轉運和智慧環衛在內的項目為例,如采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則應符合《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財政部令第102號)、《財政部關于堅決制止地方以政府購買服務名義違法違規融資的通知》(財預〔2017〕87號)等相關政策要求,如購買服務的期限不能超過3年,不能采購貨物和工程以及將工程和服務打包的項目。如采取特許經營方式,最重要的政策是《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六部委第25號令)。從該政策及國內特許經營實踐來看,此類項目應該具有“經營性”,即在回報機制上屬于使用者付費或可行性補助,比如環保領域的供水、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焚燒發電)、餐廚/廚余垃圾處理、建筑垃圾處理均有使用者付費或經營性收入。完全政府付費類項目并不適用特許經營。因此,涉及投資且服務期長、但不涉及使用者付費或經營性收入的傳統環衛項目,按政策規范和實操經驗來看,不應采用特許經營,更合適的方式應該是PPP模式。如采用PPP模式,需關注PPP規范發展階段的新要求,適用的主要政策包括《關于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管理庫的通知》(財辦金〔2017〕92號文)、《關于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規范發展的實施意見》(財金〔2019〕10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績效管理操作指引》(財金〔2020〕13號)等。特別要注重交易結構、回報機制、績效考核、按效付費等方面的合規性、合理性。關于財承比例的問題,建議地方對本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進行排序,分清輕重緩急,為環衛、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必需的公共領域項目預留一定份額,避免因額度不足難以實施PPP的局面。

相關閱讀

政府采購服務項目期限縮短對環衛行業的影響分析

【干貨】環衛PPP項目運營成本管控策略及績效考核實施重難點

13億萬載縣城鄉環衛一體化市場化項目用特許經營合規否?

image.png

從項目體量來看,2020年上半年釋放的項目中,仍然500萬以下的小規模項目居多,環衛整體“小而散”形勢依舊。區別于其他固廢行業(如危廢處理等領域較高的技術壁壘、垃圾焚燒領域較高的資金壁壘等),環衛行業的準入壁壘相對較低,在巨大的市場空間以及零散的項目背后是大量企業的激烈競爭。據E20研究院研究,目前我國環衛市場空間近3000億元/年,由不少于5000家企業共同競爭。其中以規模較小的環衛企業為主,市場集中度CR10在25%左右,相對較低(同期垃圾焚燒市場集中度已近60%)。拿到項目的中標公司中,一部分是本地的環衛企業,也有一部分可能是本地小型物業公司。這類小型企業利用地緣優勢可以拿到一些小規模、試點類的項目,而在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地區往往更容易釋放較大規模的環衛項目,這類項目體量更大,更穩定,也更青睞環衛龍頭企業。

相關閱讀

初露端倪:從北環改制到環衛市場化大幕拉開

方興日盛:企業云涌,環衛市場如火如荼

蘇州環衛5億標分成18包!環衛市場碎片化之因?

image.png

2019年先后有四家環衛上市公司,莊臣控股和北控環境登陸港交所,僑銀環保和玉禾田分別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加上已經上市的龍馬環衛、盈峰環境和啟迪桑德等公司,環衛服務行業進入上市公司時代。

相關閱讀

從莊臣控股上市,看我國環衛行業及企業發展之路

僑銀上市獲批:或將成A股市場環衛運營企業上市第一家

僑銀環保:老牌環衛企業有一顆年輕的“心”

而從市場反饋來看,體量較大、服務年限較長的項目,頭部企業拿到的比較多。E20研究院每年對環衛市場進行排名統計并評選十大影響力企業,可以看到在十年以上相對而言穩定的項目中標情況中,影響力入圍企業占比達到60%,而十大影響力企業達到53%,在大項目競爭中,龍頭企業拿單能力明顯較強。

image.png

E20研究院在2020年7月份統計出了18家上半年新增年服務金額在1億元以上的環衛企業的業績排名,可以看到,以裝備起家的長沙中聯重科拿到很多環衛項目,新增業績位居首位,北京環衛、龍馬環衛、中環潔、僑銀環保等環衛龍頭企業也有很好的表現。

相關閱讀

環衛影響力企業業績榜半年盤點,盈峰中聯領跑北控緊隨

【年度大榜】2019固廢&環衛十大影響力企業榜單出爐

市場快速迭代,哪些環衛企業持續領跑?

image.png

從市場競爭主體角度看,除了傳統環衛服務企業(包括市場化環衛企業以及改制環衛企業等),環衛裝備制造企業、市政綠化服務企業、物業保潔服務企業以及環保投資運營企業均在環衛市場化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其中,物業保潔服務企業是最早進入環衛清掃保潔服務的一支重要競爭主體,玉禾田就是其中的代表企業之一,此類企業進入環衛領域是順其自然的橫向一體化發展,甚至于形成戰略轉移,將環衛服務變為主營業務。E20研究院對2020年上半年環衛市場的主體參與者來源進行了分析,本身市場化環衛企業占比最高,物業、保潔企業位居第二,可見物業類企業進入環衛行業是一個很明顯的趨勢。

image.png

從物業走向環衛,是業務范圍從居民生活區走向城市服務區,服務內容基本相似:物業服務中的保潔服務,其服務內容與環衛的清掃保潔業務內容重疊程度較高;而部分物業的服務內容也包括將服務范圍內的垃圾(不限于生活垃圾)收運至環衛管理部門指定的地點(一般為垃圾樓或中轉站),與環衛的垃圾收運業務內容極為相似。因此物業企業進入環衛市場是由垃圾產生環節(小區內)向垃圾的流轉環節拓展,屬于縱向擴張,主要參與的是前端垃圾分類及中端環衛服務項目。

雖然業務內容相似,但商業模式卻不盡相同,因此也存在不確定性。

首先是服務對象的不同。物業服務的對象(用戶群體)為小區業主或樓宇單位(含學校、單位等),也就是說其主要商業模式為toC或toB的模式,由使用者付費。而環衛業務(無論是否市場化)則主要面向城市政府環境衛生管理部門,因此主要商業模式為toG的模式,由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資金來源為政府付費(財政預算)。不同的商業模式其項目開發、運營、管理以及企業發展路徑均有所區別。

其次是服務場景的不同。物業服務的場景多為封閉環境,如小區、樓宇、學校等。封閉的環境意味著管理難度相對較低,用戶需求相對固定,可以通過標準化的作業模式及評價體系進行管理。同時,封閉的環境帶來的另一方面則是使用者群體相對固定,用戶感知易于培養,但維系則對服務質量的持續提高有較高要求。相反環衛服務的場景多為開放環境,如街面、路面等。開放的環境使得管理難度較高,較難制定標準化的作業模式及評價體系。另外,開放的環境也使得使用者群體流動性較大,用戶感知主要靠“第一印象”,對服務質量的要求極高。環衛服務相對開放的服務場景也意味著服務邊界不如物業服務般清晰,也給管理帶來更大難度。環衛服務普遍服務范圍較大,服務人員也較物業服務更多。綜合來看,服務場景的不同帶來管理難度的差異。

當然,此處僅就物業的環境衛生管理業務與環衛服務進行直接對比,物業仍有諸多其他日常管理、維修服務等與環衛服務性質相差較遠的服務內容。物業服務的綜合管理能力較強,但僅就環境衛生管理一項來看,由封閉場景擴展至開放場景則需要更高的管理能力。因此,物業企業涉足環衛在規模較小的范圍內較易,但一旦形成一定規模,便面臨著管理體系的系統化變革,存在一定難度。物業企業戰略延伸到環衛市場化仍將面臨巨大挑戰。

E20研究院對2020年1~6月環衛項目中標情況進行分析(參考閱讀:環衛影響力企業業績榜半年盤點,盈峰中聯領跑北控緊隨),E20研究院研究發現,2020年上半年,環衛市場化服務項目中,由物業公司中標的項目數量約占到整體的20%,涉及物業公司的數量約為800家。其中不乏有碧桂園生活服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保利物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物業龍頭的身影。

image.png

什么樣的物業公司進入環衛可能更具有優勢?換句話說,作為環衛公司,什么樣的物業公司會對環衛行業會產生更多的影響?(參考閱讀:物業進軍環衛市場,對市場化環衛企業沖擊幾何?)潘功指出,區域型物業公司借助區域性優勢拿到一些本地區域內的較小規模環衛服務項目還是有一定的優勢和成功率,但他們域外的擴張能力則相對較弱(參考閱讀:物業進軍環衛!河北一物業公司中標邯鄲環衛一體化項目)。相比而言,大名鼎鼎的碧桂園、保利、金地、綠城,這些房產集團旗下的物業公司,依托于遍布全國的房產項目,則更具有域外擴張能力,甚至全國布局環衛服務業務的能力。此類物業公司將是環衛市場化項目的有力競爭者,在成功完成0-1后,很有可能單獨成立環衛服務公司,而不是以物業公司的環衛服務板塊活動于市場中。

相關閱讀

萬科物業只是冰山一角,這些物業大軍進環保了解一下

萬科與成都高投成立合資公司,涉及市政環衛、園林綠化等業務

然而,作為輕資產行業,環衛項目的競爭對資金實力的要求并不算太大,是否具備相應的服務能力是競標的核心競爭力之一,物業服務行業也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其人工成本占據成本的絕大部分比例,但人員管理規模遠遠不及環衛服務行業。商業模式上的差別,以及管理規模上的差別,讓大型房產集團下的物業服務公司進入環衛服務領域也不具備壓倒性的優勢。潘功強調,在環衛項目的競爭中,傳統環衛服務公司有明顯的管理經驗和服務優勢,行業應理性看待物業等公司的進入。當然,并不能簡單的將物業公司進軍環衛看做是外來野蠻人,物業公司業務由居民生活區向城市服務區的擴張是由來已久的,是必然趨勢,依托于大型房產集團的物業公司將會是環衛市場化競爭的又一生力軍。

image.png

從業務情況來看,對于物業公司而言,在如今大量垃圾分類的項目競爭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潘功表示,物業公司更易從垃圾分類項目拓展環衛相關業務,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物業服務于小區,環衛服務于城市。近年來很多環衛公司已經開始更名,“城市服務”的概念開始出現。例如北控城市服務等,從名字來看,業務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傳統環衛,而在向包括綠化、道路涵養等在內的城市整體服務拓展,環衛橫向一體化趨勢已經非常明顯。因此物業公司與環衛公司之間邊界的模糊化是未來的趨勢之一,環衛即是“城市物業”。

相關閱讀

【系列六】垃圾分類,社區應是“主戰場”

“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傳統環衛”在路上

image.png

從產業鏈延伸來看,固廢全流程管理的縱向一體化延伸的實質推動比橫向一體化要慢得多。多個大型固廢投資運營型已經完成了固廢全產業鏈布局,例如光大環境、瀚藍環境、啟迪環境,但早期行業內預測的全流程管理縱向一體化實質上推動較慢。很難有一個公司在一個區域內拿下從源頭分類,中端清掃保潔收運,到末端綜合處置的全產業鏈項目形成一體化。當然其中有招投標的合理規避,有政府風險的一定規避等原因,但終究是縱向一體化這樣的整體效率、效果提升并未得到體現。產業鏈上的縱向一體化并不是產業發展的必然方向,但產業鏈的綜合布局是戰略應該考慮的重要方向。

image.png

相對而言,在縱向一體化方面,可以看到中轉站在環衛里面是相對重資產的投資運營,中轉站+收轉運的服務模式是整體的趨勢,而拿到中轉站項目的企業,在產業鏈的前向和后向延伸中都具有明顯的優勢。

image.png

另外,城鄉一體化也是行業內一直以來探討的話題,可以看到城鄉一體化項目的數據有了很明顯的增長,遠遠大于城市和鄉鎮的項目。

更多延伸閱讀

薛濤:大數據里看環衛市場化中盤和垃圾分類開局

薛濤年度報告上:大數據盤點固廢環衛行業及十大影響力企業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醫廢處理行業是固廢領域直面病毒的“第一線”。

今年2月,國家衛健委、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印發《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加強集中處置設施建設,在2020年底前實現每個地級以上城市至少建成1個符合運行要求的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到2022年6月底前,實現每個縣(市)都建成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

《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技術規范》對重大傳染病疫情期間醫療廢物處置各環節也做了特殊要求。重大傳染病疫情期間醫療廢物處置使用高溫焚燒處置技術。當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的處置能力無法滿足疫情期間醫療廢物處置要求時,經環保部門批準,可采用其他應急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增加臨時醫療廢物處理能力。

疫情爆發后,生態環境部于1月28日緊急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管理與技術指南(試行)》,其中提出:各地因地制宜,在確保處置效果的前提下,

1)可以選擇可移動式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危險廢物焚燒設施、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工業爐窯等設施應急處置肺炎疫情醫療廢物,實行定點管理;

2)也可以按照應急處置跨區域協同機制,將肺炎疫情醫療廢物轉運至臨近地區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處置。

image.png

應對疫情,多地醫廢主管部門第一時間進行政策響應,保障醫廢的應急處理需求。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第一時間發布《關于切實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應對加強醫療廢物環境管理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要在第一時間開展重點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廢物收集、貯存,醫療廢物運輸環節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的專項檢查,確保醫療廢物全部無害化處理。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緊急印發《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處置工作的有關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應對和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關于開展全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環保專項執法檢查的通知》、《省生態環境廳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任務分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關于確定全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備用設施的緊急通知》,確定將成都興蓉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節能(攀枝花)清潔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南充嘉源環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四川省中明環境治理有限公司四家企業,作為全省備用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處置設施。河南省生態環境廳要求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加大對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的日常巡察和督導,敦促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及其污染防治設施正常運行,優先收集和處置與疫情相關的醫療廢物。并發文指出,對鄭州、安陽、新鄉、焦作、許昌、三門峽、信陽、駐馬店等地滿負荷或超負荷運行的危險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要確保產生的醫療廢物處置到位。北京市發布《關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間醫療廢物和涉疫情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通知》。所有涉疫情垃圾及糞便將按照醫療廢物管理,各處生活垃圾處理站也增加了消毒環節。山西省太原、臨汾、大同、陽泉、長治等市分別對醫療處置中心和部分醫療機構進行了醫療廢物收集處置現場檢查指導,督促切實做好醫療廢物安全處置,嚴格落實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制度,并加強人員防護。安徽省生態環境系統迅速部署安排專項環境應急監測檢查,切實加強安徽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環境管理工作。甘肅省制定印發《甘肅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切實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制定實施《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實行最嚴防控措施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實施方案》,從“加強醫療廢物處置、專項督導檢查、環境質量監測、建立應對保障機制、強化人員安全管理”等重點環節全面落實生態環境系統疫情防控舉措。

image.png

疫情發生后,全國很多城市醫療廢物處置設施持續超負荷運行,最多時有22個超負荷運行,還有28個接近滿負荷運行。湖北省醫廢處置能力從疫情前的180噸/日提高到了667.4噸/日,武漢市醫廢處置能力從疫情前的50噸/日提高到了265.6噸/日。全國醫療廢物的處置能力由疫情前的4902.8噸/日,提高到6066.8噸/日,提高了23%(主要來自移動設備和協同處置增加)。

潘功表示,醫廢的應急處理需求畢竟是短期的,行業回歸正常后,年均醫廢產量約為150萬噸以上,年復合增速近5%,處置產能建設已基本完畢。預計2020年我國醫廢處置行業運營性市場空間約80億元/年,處置標準、要求在疫情過后有望進一步提升。政治局會議中提到“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加快補齊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收集處理設施方面的短板”。其中的“短板”并不能通過短期大量資金投入盲目彌補部分區域的醫廢危廢產能缺口,更多是在我國經濟發展的轉型階段從提質的角度增強醫廢、危廢處置能力。

相關閱讀

新冠固廢戰“疫”(一):醫療廢物主戰場戰局沙盤

新冠固廢戰“疫”(三):醫廢各戰區號角響起

除了醫廢,危廢也一直是大家關心的話題。受疫情影響,前端工業暫停或者延遲開工,產生的危廢變少了,許多危廢廠沒有足夠的來料,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疫情沖擊。

image.png

在政策方面,2020年6月正式實施的《危險廢物填埋污染控制標準》,對危廢的“柔性安全填埋”與“剛性安全填埋”作了專業規范和技術要求。不具有反應性、易燃性或經預處理不再具有反應性、易燃性的廢物、砷含量大于5%的廢物不得進入柔性填埋廠,需進入剛性填埋場。而剛性填埋場造價較高,導致經濟性一般。

潘功指出,僅以危廢填埋為唯一經營內容,尤其是僅僅以柔性填埋為唯一經營內容的企業,后續的業務增長空間會比較有限,抗風險能力弱;而以危廢填埋/綜合利用、危廢填埋/危廢焚燒等綜合形式經營的企業,借助于不同業務功能的疊加將會得到更多的業務增長空間。

同時,潘功指出,當前危廢綜合處置價格的回落是前期行業供需不平衡導致價格過高,而市場經過一定發展和冷靜,加之疫情有所影響下,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應該明確的是,危廢處置價格的此輪走低將帶來部分中小型、規范性較差的企業運營難以為繼,行業集中度將有一定的提高,而后價格勢必有所回升,無需擔心危廢價格無限制的回落,危廢處置價格在理性范圍內震蕩將成為市場常態,而市場機制決定的區域間的價格差也必然會存在。

相關閱讀

危廢戰場(一):巨頭登陸,龍頭誕生

危廢戰場(二):國企搶灘,三雄爭霸

危廢戰場(三):資本跨界,誰主沉浮

“危”“機”相生,焚燒、餐廚、廚余垃圾處理持續復蘇

image.png

垃圾焚燒一直是我國生活垃圾處置的主旋律。可以看到,在受到疫情影響的情況下,目前仍然有很多新焚燒廠在建。而在江蘇、陜西、青海這樣在一些上半年釋放項目不多的省市,總投資額明顯較大,可見這些地區有規模較大的新建焚燒廠出現。康恒1000噸單體爐排的投產也是很明顯的信號,規模越大,相對的效益集成就更明顯。潘功表示,在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突飛猛進發展的當下,我們已經進入了效率時代,規模及管理的集約化,能量轉換效率的提升,產業園區的協同等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image.png

從城市類型看,當前生活垃圾焚燒市場在繼續向四五線城市下沉。通過近十年的數據也可以明顯看出,下沉趨勢越發明顯。

2020年7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了《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指出在生活垃圾日清運量超過300噸的地區,加快發展以焚燒為主的垃圾處理方式,到2023年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潘功認為,新政的出臺,對生活垃圾焚燒企業而言,在縣域市場出現了一定的放量空間,在小型焚燒/熱解技術仍有多種技術難點需要突破的當下,多個縣市統一規劃焚燒能力將是一個重要選擇。

近年來,垃圾焚燒發電補貼政策改革的消息不斷發出,行業密切關注。2019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就此提出建議,后財政部給予回復,再次引發行業熱議。行業普遍認為垃圾焚燒發電補貼改革已蓄勢待發。關于生活垃圾焚燒補貼有所調整的話題,E20研究院進行了相應的測算。

image.png

表1:未來兩年新增垃圾焚燒補貼額度測算(數據來源:E20研究院)

image.png

財政部預算司數據顯示,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自2012年來持續增長,2019年達到868.11億元,較上年增長82億元,而這82億元就是“以收定支”原則的“收”。受疫情影響,2020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預計增收15.4億元(2020年中央財政預算),為近10年來增收最低。為確保補貼政策的平穩延續,有一定概率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在2020年將獲得一筆國務院直接資金支持(虛線部分,假設30億元左右),2021年后疫情時代經濟逐步復蘇,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將有望回歸正常水平。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補貼支出金額約占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安排的中央本級支出7%。這一比例有望在此輪政策改革后逐步上漲,上漲空間主要來自于風電、光伏發電項目補貼的退坡。

以2020年、2021年可供新增項目安排資金額分別為45.4億元和58.5億元計,假設2020年垃圾焚燒補貼占比增長至10%,2021年增長至15%,則垃圾焚燒新增補貼額可分別達到4.54億元和8.76億元,折算新增補貼項目規模可分別達到1.78萬噸/日和3.43萬噸/日,補貼覆蓋比例將分別達到13.1%和27%。因此,潘功提示,對于補貼的調整,行業不必持有過度悲觀的情緒。

相關閱讀

深度解讀丨補貼退坡,請放慢些腳步

一日兩文,可再生能源發電補貼政策改革已上路

image.png

相比于生活垃圾焚燒,餐廚垃圾處理行業因“蝴蝶效應”受到疫情的影響更大。餐廚垃圾處理企業的上游各環節均與此輪疫情爆發有一定關聯,比如多地疫情爆發的源頭都是海鮮市場、菜市場等原材料供應地,多地報道的疫情擴散病例來自于半成品加工企業,還有不少城市的聚集性案例爆發于餐館后廚、就餐者聚餐等場景……而餐廚垃圾處理行業的景氣度與上游各環節影響下產生的餐廚垃圾量密切相關。在疫情爆發初期,正值春節假期這一傳統的餐飲市場峰值,為抗擊新冠疫情,我國采取了史無前例的近乎全國性社交隔離措施,外出就餐、大型婚喪酒席等活動被緊急叫停數月,春節假期延長,企事業單位食堂停工等多重原因導致餐飲行業幾近停擺,而其下游的餐廚垃圾處理行業也在短期內處于入料不足甚至低于保底量的情況。隨著疫情逐步穩定,防疫常態化成為一定時期內的必要動作,餐飲行業開始逐步回暖,但在全球性疫情結束前,我國的“后疫情時代”仍將一定程度上保留“非必要不聚會”的社交禮儀,餐飲行業的復蘇很難迅速回歸疫情前,且以新發地疫情等為代表的局域性病例小范圍爆發風險持續存在,餐廚垃圾處理企業與餐飲行業共同面臨著行業性危機和不確定性風險,餐飲廢棄物處理企業的運營模式應配合行業性變革而進行創新和調整,如啟動保底量談判、特殊情況下的調價機制啟動、特許經營期調整等,作為公共環境管理的責任主體,地方政府亦應適當關注此類中小微企業的生存問題,唇亡齒寒,“政企”相依,維持餐廚垃圾等環保運營類企業的基本生存,既是維護經濟社會保持平穩發展的重要環節,也是保障環境衛生,城市正常運轉的后方常態化抗“疫”戰。(相關閱讀:新冠固廢戰“疫”(五):餐廚處理企業的闖關大考)

隨著疫情的逐步好轉,國內抗疫取得了明顯成效,餐飲等行業正在持續復蘇,餐廚垃圾處理行業現在也已經慢慢迎來回暖。

image.png

隨著“宅經濟”、遠程辦公等新常態興起,居民在家時間有所增加,在垃圾分類“新時尚”逐步流行的背景下,居民家庭廚余垃圾分出量的增加速度開始漸超預期。疫情帶來的社交習慣的改變以及近兩年來地方政府在垃圾分類推廣過程中的持續努力,為廚余垃圾處理板塊按下了加速鍵。

根據北京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5月上旬家庭廚余垃圾日均分出量為451噸,中旬為729噸,下旬為1013噸;日均分出量達到740噸,與2019年5月相比增長37%;在上海,2020年6月上半月,濕垃圾日均分出量達到9632噸,相比沒有強制分類的2019年6月份,每天增加近2800噸。疫情期間有機固廢行業受到的沖擊已經逐漸恢復,相信垃圾分類的持續推動下,行業將迎來快速發展。E20研究院預判,未來三年內廚余垃圾處理行業將迎來快速發展,而末端處理結構的優化也將反向助力前端垃圾分類工作的順利開展,促進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減量化以及社會治理結構優化的真正進階。

E20研究院固廢產業研究中心已發布細分領域研究報告《有機固廢處理行業分析報告2020》,深度解讀了疫情與垃圾分類交互影響下的有機固廢新機遇。

image.png

聯系人:梁先生 185-1589-9239 / 黃先生 131-4145-4809

整體來看,有機固廢處理行業在疫情的短期沖擊和長期影響下,開始伴隨著“長期確定”的“不確定性”加速成長,越來越多的固廢龍頭企業開始關注有機垃圾資源化板塊。E20研究院數據中心對2020年上半年我國餐廚及廚余垃圾投運市場進行了盤點(下圖)。可以看到,隨著近幾年餐廚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當前落地項目已經開始從試點城市向非試點城市地區擴散。

image.png

從國際環境來看,我國在此輪疫情中經濟活動已經基本恢復,疫情經濟基本結束,其他國家也在逐步的恢復。雖然全球形勢仍然嚴峻,但有危險,有困難的同時,我們需要直面挑戰的勇氣,才能搏得生機。潘功表示,在國家如此有力的抗疫成效面前,即使外循環有所影響,行業也應當對內循環充滿信心,待到彼岸花開日,正是危中尋機時。

編輯:陳偉浩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