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0-29 09:16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劉琪
圖 4漢壽縣城鄉環衛一體化PPP項目
7.昆明市官渡區環衛一體化管理服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
概況
昆明市官渡區環衛一體化管理服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當前國內最大的環衛PPP項目,項目合作期20年,總合同金額達到67億元。
項目服務內容包括道路清掃保潔,總面積約2106萬平方米;垃圾收集及清運,日處理垃圾量為1300噸;公廁運營管理維護,其中新建117座、改造90座,運營維護229座;綠化管養維護,總面積約530萬平方米,樹木管養約10.9萬株;河道濕地管養維護,總面積約563萬平方米,河道口日常清淤約3.3萬立方米;景觀亮化運營管理維護16處;車輛、船只設備更新維護,合計266輛。
項目亮點
隨著官渡區環衛一體化PPP項目的實施,僑銀環保與官渡區攜手打造老昆明文化品牌與生態旅游品牌:
1. 開啟超潔凈模式,全面提升機械化水平
項目持續引進先進的環衛車輛,包括道路高壓洗掃車、道路高壓清晰車、洗掃車、護欄清晰車、綠化噴淋車等國內最新型的車輛。項目根據不同類型的車輛,合理排班,按道路清潔作業順序輪番作業,不僅縮短了作業時間,而且保證了路面干凈整潔。
新引進的道路高壓洗掃車,還能將大部分沖洗路面后的污水回收,避免了污水造成二次污染,也避免了形成小水塘給行人、車輛造成不便;在綠化作業環節,引入手持“機械臂,大大減輕環衛工人負擔,在縮短作業時間的同時還能做到清理到位、不留死角;項目首次在昆明市引入小型機器用于道路保潔——在人行道保潔中引入水磨盤,有效提升道路的美觀度。通過全面機械化作業,解放了環衛工人雙手、保障了他們的安全。
2. 搭建智慧環衛平臺,實現智能化管理、跨部門協作
通過智慧環衛平臺,有效地對運營中的人員、車輛、設備、事項進行智能化管理,通過數據采集與分析持續優化運營管理。官渡區推行城市網格化管理綜合模式,全區8個街道89個管理網格內的城管監督員、城管執法員、環衛工人、片區民警、社區工作人員“五員進網”,實現跨部門協作。
3. 因地制宜、精細化管理 推進垃圾收運系統整體升級
項目根據實際情況定人、定崗、定責任,通過先進設備與專業人員的有效配合,全面提升官渡區環衛作業質量;項目因地制宜,在實地調研后,逐步新建和改造中轉站、垃圾房,促進官渡區垃圾收運系統的整體提升與優化。
僑銀環保與官渡區的通力配合,讓官渡的整體環境與“老昆明”韻味相得益彰,打響官渡的文化旅游名片。
8.南安市城鄉生活垃圾環衛一體化項目
概況
南安市城鄉生活垃圾環衛一體化項目為PPP項目,服務期16年。2019年5月開始進場運營。項目主要包括南安市中心城區、南翼新城、各鄉鎮及所轄村莊道路及水域保潔,中心城區、南翼新城及各鄉鎮政府環衛公廁保潔,現有垃圾轉運站提標改造,垃圾轉運站設備設施、轉運車輛的管理、維修和養護,生活垃圾清運,水頭海域、石井海域海洋漂浮垃圾收運及約定范圍內的井蓋巡查,服務人口約163萬人。
該項目工程投資為1.2442億元,投入各類車輛1337臺,其中燃油車輛454臺,電動三輪車382臺,人力保潔三輪車501臺,33座轉運站提標改造,智慧環衛運營中心1座。所有車輛及中轉站均配置相匹配的信息化設備,項目全面實現信息化數字管理。
項目亮點
南安市城鄉生活垃圾環衛一體化項目,是全范圍領域的城鄉環衛一體化項目,是中聯環境著力打造的區域性環衛市場化項目標桿。
本項目采取先進適用工藝技術,全面提高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理與處置的科技水平,健全“戶集、村收、鎮運、縣(市)處理”的四級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體系,形成市、鎮(街道)、村三級齊抓共管的城鄉環衛工作格局,實現生活垃圾處理、處置無害化。從垃圾產生、收集、運輸、處理、處置各環節入手,提高資源化利用程度,推進垃圾減量化、資源化。
中聯環境積極推進智慧環衛平臺建設,對項目中人、車、事、物全方位管理,實現作業調度可視化、異常監測智能化、運營管理智慧化、作業工況網絡化、資產管控數字化五大功能,對保潔、收運等日常監管及時反饋、處理、整改,實現南安環衛智慧化管理。中聯環境通過在環衛車輛加裝GPS行駛記錄儀、RFID讀寫器、超聲波油位傳感器、車載調度屏、總線數據采集裝置、安全行駛監控裝置等物聯網硬件傳感器;在環衛設施加裝高清視頻監控系統、滿溢報警監測裝置、集成地磅稱重數據、車輛出入智能識別系統等現代化應用技術。融合GIS系統、ADAS輔助駕駛、作業行為分析、360°環視、AI大數據、云計算等行業領先的物聯網應用技術,實現智慧環衛平臺作業調度可視化,作業工況網聯化,異常監測智能化,資產管控數字化,運營管理智慧化。
1. 建立和實施以道路清掃保潔、非物業小區保潔、立面保潔、公廁保潔運營、垃圾收運等區域性綜合環衛工作的全方位融合,建立區域性綜合環衛新模式;
2. 有效提升清掃保潔機械化、垃圾收運機械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環衛作業效果,使道路機掃率達到90%;
3. 采用“物聯網+智能化”產品設備,將信息化管理手段充分融合到環衛管理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建立其智慧環衛管理模式;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