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02 14:28
來源:中國人大網
作者:張德江
(三)推動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綠色行動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必須要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綠色行動體系。要嚴格按照法律要求,全面落實法律責任,努力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一是各類企業要切實擔負起主體責任。要牢固樹立法治意識、責任意識和道德意識,切實履行污染環境防治責任制,加強固體廢物規范化管理,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污染環境。二是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要加強監督執法,依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堅決防止“企業牟利、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現象。三是社會公眾要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減少固體廢物產生,做好垃圾分類投放,依法積極參與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監督,成為保護環境的踐行者、推動者。四是發揮市場化機制作用。固體廢物治理投入大、時間長,污染企業由于利益驅動,治污投入不足,政府資金支持也難以完全解決問題,只有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才是實現污染防治和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要加快完善污染者付費機制和稅收制度,積極培育第三方治理主體,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走出一條污染者付費、政府政策扶持、專門機構治理的固體廢物污染治理新路子。
(四)著力加強危險廢物處置工作,堅決守住安全底線
危險廢物污染重、危害大,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要切實把治理危險廢物擺在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首要位置,下大力氣提升危險廢物污染治理水平。一是認真落實國家關于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部署要求,摸清重點工業行業危險廢物產生、貯存、利用和處置情況,科學評估危險廢物產生、利用處置能力和設施運行情況。二是完善危險廢物管理制度,落實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全過程監管職責,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加強日常監察執法,嚴厲查處危險廢物違法行為,嚴肅追究非法轉移、傾倒、處置危險廢物的企業及相關人員責任,切實防控危險廢物環境風險。三是完善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規劃,優化利用處置能力配置,解決處置能力地區不均衡、處置設施不達標等問題。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加大對第三方治理的支持力度,強化市場監管,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五)加大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創造優良人居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抓好城鄉生活垃圾處理和畜禽養殖廢棄物治理等重大民生工程。一是積極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的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體系,加強垃圾分類配套設施建設,總結推廣可復制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引導居民逐步養成主動分類的生活習慣,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二是全面加快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要加大對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特別是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和資金投入力度,堅持城鄉統籌,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推廣經濟實用、就地就近規模化處理的方式方法,加快農村生活垃圾治理。三是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加強先進實用技術研發,鼓勵建筑垃圾再生利用與城市道路交通、河道堤防等基礎設施建設相結合,提高資源化利用水平。四是多措并舉,妥善解決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的“鄰避效應”。推動垃圾處理項目規劃選址、審批、建設運行全過程信息公開,加強輿論引導,開展典型示范宣傳,建立利益補償機制,力爭將“鄰避”變為“鄰利”。五是堅持政府支持、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方針,積極推進畜禽糞污肥料化利用,發展沼氣、生物天然氣,推動畜禽養殖廢棄物轉化為農村能源,推動農膜回收利用,實現農村環境保護和農業綠色發展“雙贏”。
(六)深入推進工業固體廢物治理,強化資源綜合利用
治理工業固體廢物,根本途徑是要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國制造2025》等規劃,就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作出一系列部署,對于治理工業固體廢物污染具有長遠而重大意義。一是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全面提高產業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水平,強化資源高效利用和精深加工,盡量做到對資源、原材料“吃干榨盡”,減少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和危害性。二是大力推動循環發展。結合本地資源、產業實際,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能源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和產業鏈,著力提高大宗工業固體廢物循環利用水平。三是強化技術標準引領。建立綜合利用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將工業固廢源頭減量、綜合利用等相關技術、產品等納入產業指導目錄,引領產業技術提升。要根據行業發展情況及時調整、細化資源綜合利用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四是加強行業規范管理。完善回收利用行業環境技術標準,強化對企業污染防治的要求,積極培育龍頭企業,推動行業規范化、規模化、綠色化發展。五是推動綠色礦山建設。積極推動礦山企業改進開采方法和選礦工藝,減少礦業固體廢物,切實加強尾礦庫風險預警和防控,嚴防發生環境事故和安全事故。六是嚴格落實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精神要求,嚴厲打擊固體廢物進口和加工利用過程中的環境違法行為,加大國內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行業清理整頓力度,全面提升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
(七)完善固體廢物監管工作機制,加強監管執法能力建設
我國對環境保護、污染防治實行“統一管理、分工負責”的監管體制,環保部門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相關監管工作。要推動建立由環保牽頭、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部門聯動機制,健全政府主導、行業主管、部門協調、屬地管理的監管體系。各相關部門要落實“管行業必須管環保”原則,有效擔負起對各自管理領域的監管責任,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地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的重大決策部署,強化省級環保部門對市縣兩級環境監測監察的管理,加強和優化基層環保機構及執法隊伍,確保基層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力量得到加強。
(八)強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科技支撐
推進固體廢物治理大有可為,關鍵在于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大固體廢物利用處置技術的科研投入和政策支持,鼓勵開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科學技術研究,加強專業平臺和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加快研發推廣新型實用技術,加強信息化管理,提高污染防治的科學化水平。要組建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優化科技資源配置,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運用其專業實驗室、技術設備參與固體廢物污染防治的科研工作,為固體廢物監管提供科技支撐。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