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8-16 09:57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E20國際發展部 高級行業分析師 李少甫
近些年來,我國四川地區大規模地震頻發,牽動著全體中國人民的心。2008年的5月12日汶川8.0級地震造成近7萬人遇難,37萬人受傷,另有近2萬人失蹤,成為了我國繼唐山大地震后傷亡人數最多的地震災害,并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高達8452億元人民幣。2013年4月20日雅安7.0級地震造成196人遇難,1萬余人受傷,另有21人失蹤。據報道,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截至8月13日20時,已造成25人遇難,525人受傷,另有6人失聯,賑災救援活動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當中。
在我們為逝者默哀、生者祈福的同時,國家有關政府機關部門正積極開展災區救援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指示要“全力展開搶險救援,盡最大努力減少人員傷亡”同時要“加強震情檢測,密切防范次生災害”。次生災害是指由原生自然災害所誘導出來的災害。“防范次生災害”已多次出現在抗震搶險的工作指示中,如08年的汶川地震和13年的雅安地震后,工作指示中都曾出現“防范次生災害”的要求。地震后最直接引發的次生災害就是由固體廢棄物處理不當造成的環境污染。在我國成熟的應急機制指導下,國務院在賑災救援活動基本結束、受災地區情況基本穩定后,將發布“關于印發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中將為包括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家園等在內的多個領域提供詳細的指導思想及重建原則。其中,生態家園部分將對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提出明確要求。在08年的“通知”第十一章第二節關于環境整治的要求中明確提出要“做好水源地和土壤污染治理、廢墟清理、垃圾無害化處理、危險廢棄物和醫療廢棄物處理”。而在13年的“通知”第八章第五節關于人居環境改善的要求中更是首次將生活垃圾處理和廢物分類清理等單獨列入綱領,明確提出“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恢復重建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醫療廢棄物集中處置和轉運設施,加強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廢墟廢物分類清理,確保城鄉人居環境干凈整潔”。地震災區產生的廢棄物會大幅增加,其中包含大量對環境和健康有重大影響的危險廢棄物。這也是相關部門要在“通知”中對災后的固體廢物處置進行規劃的主要原因。
地震災害多造成房屋倒塌、山體滑坡、泥石流、公路損壞等嚴重后果,“滿目瘡痍”大多是垮塌的建筑和山體,因而與正常地區固體廢棄物相比,災區廢棄物中的工業廢棄物和建筑垃圾的比例明顯上升。
其次由于房屋崩塌,屋內冰箱、空調等電器等均遭破壞這些電器中部分零部件含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屬于危險廢棄物。同時地震會使冰箱及空調中使用的氟利昂類制冷劑外泄,造成對環境的污染。
另外在地震災區會產生大量易腐有機物和傳染性污染物,包括居民安置點產生的生活垃圾、災區的死禽畜等。這些廢物若不能妥善處置會造成水體污染,威脅飲用水安全,嚴重的更有可能導致蟲媒傳染疫情。
地震災害會造成大規模人員受傷,在我國的賑災救援過程中,醫療部隊通常會隨第一批救援部隊同時進入災區進行傷情救援和疫情防控,之后還會逐步增加災區的醫療救助能力。救援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大大增加了醫療器材的使用數量,使得醫療廢棄物數量也大幅度增加。這部分醫療廢棄物也被歸類為危險廢棄物。如何妥善處理,在避免二次污染的抗震“第二戰場”上尤為重要。
最后地震中工礦企業、化工企業以及原有的危險廢棄物儲存、排放等設備的損毀使得有毒有害的化學污染物外泄,可能造成較為嚴重的區域污染。
地震災區中受災群眾分布較為分散,導致以上提到的各種廢棄物的產生也比較分散,加大了收集的難度。同時由于道路等設施在地震中損毀,交通能力下降,使得廢棄物的轉運受阻。再加上各廢棄物處置設施也可能在地震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無法正常運轉,廢棄物無法得到及時的處理,多半只能采取臨時堆放的方式,等待廢棄物處置設施恢復運轉后再進行處理。臨時堆放的廢棄物若不做好防范將引起嚴重的二次污染。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