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0-13 11:05
來源:河北省滄州市政府
中國固廢網獲悉,河北省滄州市人民政府印發了《加強滄州市中心城區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要求推進建筑垃圾再生資源利用終端處置政府購買服務工作,多途徑提高建筑垃圾衍生產品的利用能力,解決建筑垃圾的最終“出路”問題,完善相關法規政策,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運行制度,開發應用建筑垃圾數字化監管平臺,實現“源頭看得見、運輸有定位、終端有計量、查處有證據”與網上供需信息調劑功能,提高行政管理效益,著力解決建筑垃圾運輸帶泥上路、拋撒嚴重、偷倒亂倒、行車安全等問題。具體全文如下:
滄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滄州市中心城區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
新華區、運河區、滄縣人民政府,開發區、高新區管委會,市政府相關部門: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十二五資源綜合利用指導意見》、《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實施方案》和《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等一系列政策,為規范我市中心城區建筑垃圾管理工作,建立制度化、規范化的長效管控體系,加快我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進程,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工作目標
按照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產業化發展的總體思路,遵循“源頭控制有力、運輸監管嚴密、消納處置有序、執法查處嚴厲”的原則,加快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進程,完善政府監管工作機制,推進中心城區“四區一縣”(新華區、運河區、開發區、高新區、滄縣)建筑垃圾規范化管理進程,創建整潔有序的城市環境,促進全市循環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二、主要任務
(一)推進建筑垃圾再生資源利用終端處置政府購買服務工作,多途徑提高建筑垃圾衍生產品的利用能力,解決建筑垃圾的最終“出路”問題。
(二)完善相關法規政策,修訂相關管理條例,使建筑垃圾管理工作每一步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運行制度,突出源頭管控,推進“全過程、全要素、全方位”管理,解決當前管理制度滯后等問題。
(四)健立一支建筑垃圾監督管理隊伍,高效融合管理與執法手段,解決目前管理機構缺失、執法力量分散、執法效果不佳的問題。
(五)實行運輸市場準入制度。規范運輸市場,推行企業化管理、公司化運作模式,引進智能運輸車輛,著力解決運輸市場因“散兵游勇”所導致的管理難、難管理問題。
(六)開發應用建筑垃圾數字化監管平臺,實現“源頭看得見、運輸有定位、終端有計量、查處有證據”與網上供需信息調劑功能,提高行政管理效益,著力解決建筑垃圾運輸帶泥上路、拋撒嚴重、偷倒亂倒、行車安全等問題。
(七)建立運輸、處置的價格管理體系,完善建筑垃圾運輸、處置市場收費制度。
三、主要措施
建筑垃圾的運輸實行市場準入,處置實行政府購買服務,以此為核心健全相關配套措施。
(一)強化建筑垃圾源頭管控
建筑垃圾是指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新建、改建、擴建和拆除各類建筑物、構筑物、管網等以及居民裝飾裝修房屋過程中所產生的棄土、棄料及其它固體廢棄物。按照“源頭把控、分類管理、綜合推進”方式,將建筑垃圾分成裝修垃圾、建筑拆遷垃圾、工程渣土三類進行分流。
裝修類垃圾由各區建筑垃圾管理站聯合小區物業(社區)統一組織收集,實行預約制。各小區物業及無物業管理的小區的社區在各小區內設置裝修垃圾臨時存放點,各小區物業(社區)向各區建筑垃圾管理站提出預約,由各區建筑垃圾管理站組織清運裝修垃圾至各區建筑垃圾中轉場,之后由中標企業統一運輸處置。
建筑拆遷類垃圾由組織實施征收拆遷的部門按集中處置的要求,向準入運輸企業公開招標確定的運輸隊伍將產生的建筑垃圾統一進行清運,至中標處置企業進行處置。
工程渣土類的建筑垃圾由建設單位辦理處置手續、繳納建筑垃圾處置費。從源頭開始,建設單位按照“一工地一申請一辦理”要求,提供建筑垃圾外運量申請材料,市建筑垃圾管理機構組織現場勘察,核準處置量,收取處置費。由建設單位面向準入運輸企業公開招標確定的運輸隊伍,將產生的建筑垃圾統一進行清運,至中標處置企業進行消納處置。
運用經濟杠桿調節建筑垃圾產生量,按照“不外運不收費、少外運少收費”原則,收取建筑垃圾處置費。收取費用主要用于建筑垃圾的清運處置。
(二)完善相應法規政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規定》,制定符合滄州現狀的《滄州市建筑垃圾處置管理規定》。理順管理流程,使項目建設單位向建筑垃圾主管部門提交規劃施工圖紙,辦理建筑垃圾處置證,繳納建筑垃圾處置費,確保管住源頭,保障建筑垃圾處置規范化,遏制目前規避法規、隨意亂倒、無法管理的狀況。使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的每一步都做到有法可依。
(三)設立強有力的管理機構
一是市、縣(區)兩級設立領導機構。市政府成立建筑垃圾管理委員會,由分管市長任主任,分管秘書長任副主任,城管、住建、公安、財政、法制、規劃、土地各相關職能部門和各區縣分管領導為成員,負責“四區一縣”建筑垃圾的規范化管理、執法督查工作。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區)同步設立相關領導機構,按照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的原則,明確轄區相關單位承擔具體工作。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