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3-06 13:59
來源:平頂山市環保局
日前,中國固廢網獲悉,河南平頂山市印發《平頂山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方案指出:到2020年,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土壤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總體得到管控,土壤污染防治體系基本建立。到2030年,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土壤污染防治體系建立健全。具體全文如下:
平頂山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6〕31號)和《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河南省清潔土壤行動計劃的通知》(豫政〔2017〕13號)等有關要求,切實加強平頂山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逐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依據《環境保護部關于印發<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編制技術指南>的函》(環辦土壤函〔2016〕1806號)有關技術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一中全會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平頂山市市情,著眼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南水北調沿線環境安全和城鄉人居環境安全為出發點,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和污染物,實施分類別、分用途、分階段治理,嚴控新增污染、逐步減少存量,形成政府、企業和社會多方參與的土壤污染防治體系,促進土壤資源的永續利用,為平頂山市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安全的土壤環境保障。
二、工作目標
工作目標:到2020年,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土壤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總體得到管控,土壤污染防治體系基本建立。到2030年,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土壤污染防治體系建立健全。
主要指標:到2020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到2030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5%以上。
三、主要任務
(一)開展土壤污染調查,掌握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狀況
1.深入開展土壤環境質量詳查
按照國家、省的統一部署,在充分利用環保、農業、國土資源等部門已開展的土壤相關調查工作的基礎上,以農用地和重點行業企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有色金屬冶煉、石油加工、化工、焦化、電鍍、制革等行業企業,下同)用地為重點,開展我市土壤污染詳查,掌握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狀況。根據《河南省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河南省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獎懲考核工作辦法等13個實施方案的通知》(豫環攻堅辦〔2018〕27號),編制平頂山市詳查具體實施方案并啟動詳查。在詳查方案編制、樣品采集、樣品制備、分析測試、質量控制、報告編寫等方面加強對各縣(市、區)的技術指導、培訓、監督檢查和成果審核。建立平頂山市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定期調查制度,每10年開展1次。(市環保局牽頭,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國土資源局、市農業局、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等參與,各級政府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各級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2018年底前查明農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積、分布及其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根據調查成果更新各類別農用地面積、分布等變化趨勢。根據環保、國土資源、農業等部門已調查發現的土壤污染點位超標區、土壤重點污染源影響區(含污灌區)和農用地分布區,以耕地為重點,兼顧園地和林地,確定農用地詳查范圍和重點區域,摸清農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積、分布、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程度。結合詳查工作開展土壤與小麥等農產品協同調查。(市環保局牽頭,市農業局、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等參與)
2020年底前掌握重點行業企業用地,以及由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變更為其他行業企業用地中的污染地塊分布及其環境風險情況。結合污染源普查、環境統計等信息排查確定重點行業在產企業、關閉或搬遷企業疑似污染地塊,2020年底前完成潛在污染地塊環境風險排查,并及時更新污染地塊數據信息。(市環保局牽頭,市國土資源局、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等參與)
2.建設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
按照統一規劃、整合優化的原則,合理布設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基礎點位和風險點位。由市環保局會同市政府有關部門統一規劃、整合優化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在耕地等布設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基礎點位,每5年開展1次監測,掌握全市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及變化情況;在工礦企業及其周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果蔬菜種植基地、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及其周邊等布設土壤環境質量風險點位,每年開展1次監測,掌握重點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及變化情況。按照省政府要求,完成土壤環境質量國控監測點位布設。建立覆蓋全市、布局合理、重點突出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在大宗農產品生產基地、地方特色農作物種植區及已污染和疑似污染地塊,補充設置監測點位,增加特征污染物監測項目,提高監測頻次。加強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動態優化管理,充分結合土地利用規劃和用途變化情況,定期對點位進行動態優化調整,確保監測點位的科學性和代表性。2020年底前,實現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全覆蓋。(市環保局牽頭,市發改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農業局等參與)
加強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監測能力建設。加強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監測能力建設,以舞鋼市、魯山縣、葉縣等環境監測基礎能力較好的縣(市、區)為依托,配備土壤環境污染監測所需儀器,提升區域土壤環境質量監測能力。建立監測人員培訓制度,每年至少開展1次全市土壤環境監測技術人員培訓。完善財政保障機制,將土壤環境監測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予以重點保障。(市環保局牽頭,市財政局、市農業局、市國土資源局等參與)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