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8-17 13:47
來源:四川綿陽市政府
開展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探索利用建筑垃圾生產建材產品等資源化利用途徑。(市城管執法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城鄉規劃局、市財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參與)強化廢氧化汞電池、鎳鎘電池、鉛酸蓄電池和含汞熒光燈管、溫度計等含重金屬廢物的安全處臵。減少過度包裝,鼓勵使用環境標志產品。(市環境保護局、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財政局參與)
六、優化土地資源空間布局,探索土壤風險防控模式
(二十三)合理規劃土地利用空間。各級、各地在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生態文明建設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等規劃時,應按照綠色發展要求,根據土壤環境承載力區域特點,合理確定土壤環境功能定位、空間布局。(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國土資源局、市環境保護局、市城鄉規劃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參與)
(二十四)嚴格生態保護紅線分類管控。強化生態保護紅線一類、二類管控區域內土壤環境保護,在一類管控區內禁止任何形式的開發建設活動,重點管控王朗、雪寶頂等13個國家、省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和13個縣城以上集中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二類管控區內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市國土資源局、市城鄉規劃局、市水務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參與)
(二十五)科學配置土地資源。深化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土地資源配臵與保護,鼓勵工業企業集聚發展,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減少土壤污染。嚴格執行相關行業企業布局選址要求,禁止在居民區、學校、醫療和養老機構等周邊新建有色金屬冶煉、焦化、化工、制藥、鉛蓄電池制造等行業企業,結合推進新型城鎮化、產業結構調整和化解過剩產能等,有序搬遷或依法關閉對土壤造成嚴重污染的現有企業。結合區域功能定位和土壤污染防治需要,科學布局生活垃圾處理、危險廢物處臵、廢舊資源再生利用等設施和場所。嚴格畜禽養殖禁養區的管理,合理確定畜禽養殖布局和規模,引導畜禽養殖向規?;⒓s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經信委、市國土資源局、市環境保護局、市城鄉規劃局、市水務局、市農業局參與)
七、開展污染治理與修復,改善區域土壤環境質量
(二十六)明確治理與修復主體。按照“誰污染誰治理、先修復后開發”原則,造成土壤污染的單位或個人要承擔治理與修復的主體責任。責任主體發生變更的,由變更后繼承其債權、債務的單位或個人承擔相關責任;土地使用權依法轉讓的,由土地使用權受讓人或雙方約定的責任人承擔相關責任。責任主體滅失或責任主體不明確的,由所在地縣市區人民政府、園區管委會依法承擔相關責任。(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市國土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參與)
(二十七)制訂治理修復規劃。以影響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的突出土壤污染問題為重點,按照先規劃后實施、邊調查邊治理的原則,2017年制定綿陽市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明確重點任務、責任單位和分年度實施計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園區管委會在2018年6月底前按照《綿陽市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制定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實施方案并組織實施。(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市國土資源局、市城鄉規劃局、市農業局參與)
(二十八)有序開展治理與修復。在安州區、江油市等重點區域,以受污染耕地、礦山開發和擬開發建設居住、商業、學校、醫療和養老機構等建設項目的污染地塊為重點,開展治理與修復試點,逐步推進受污染耕地和污染地塊的治理與修復。積極探索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的先進技術,總結綿陽經驗、推廣綿陽模式。到2020年,完成四川省下達的受污染耕地治理與修復面積的目標任務。(市國土資源局、市農業局、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市城鄉規劃局參與)
(二十九)強化治理與修復工程監管。治理與修復工程原則上在原址進行,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污染土壤挖掘、堆存等造成二次污染;需要轉運污染土壤的,有關責任單位要將運輸時間、方式、線路和污染土壤數量、去向、最終處臵措施等,提前向所在地和接收地環保部門報告。工程施工期間,責任單位要設立公告牌,公開工程基本情況、環境影響及其防范措施;所在地的環境保護部門要對各項環境保護措施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工程完工后,責任單位要委托第三方機構對治理與修復效果進行評估,結果向社會公開。實行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終身責任制。(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市國土資源局、市農業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參與)
(三十)監督目標任務落實。各縣市區、園區環境保護部門要定期向市環境保護局報告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工作進展情況,市環境保護局會同有關部門進行督導檢查,依據國家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成效評估辦法,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園區管委會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成效進行綜合評估,結果向社會公開。(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市國土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局參加)
八、明確監管重點,全面強化監管執法
(三十一)明確監管重點。重點監測鎘、汞、砷、鉛、鉻、鎳、銅等重金屬和多環芳烴、石油烴等有機污染物,重點監管有色金屬礦采選、化工、醫藥、鉛酸蓄電池、石油加工、電鍍、制革、汽車制造與拆解、危險廢物處臵、天然(頁巖)氣開采等重點行業和工業園區,以及糧油蔬菜主產區、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等區域。建立市、縣市區(園區)兩級土壤環境重點監控工業園區和企業名單,按年度動態更新并向社會公布。對列入名單的工業園區和企業,開展企業用地土壤環境自行監測試點,加強重點監控企業廢水、廢氣特征污染物的監督性監測。(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市經信委、市國土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局參與)
(三十二)加大執法力度。將土壤污染防治作為環保督察和環境執法的重要內容,充分利用環境監管網格,加強土壤環境日常監管執法,強化環境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機制,嚴厲打擊非法排放、傾倒、填埋有毒有害物質、違法違規存放處臵危險廢物和?;贰⒉徽J褂梦廴局卫碓O施、監測數據造假等環境違法行為,嚴厲查處相關領域職能部門、從業單位及個人違法違規行為,將拒不履行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主體責任的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納入環境違法“黑名單”,依法采取公開曝光、行為限制和失信懲戒等措施。全面加強環境監管執法隊伍建設,每3年開展1輪土壤污染防治專業技術培訓,配備土壤污染快速檢測、調查取證設備等執法裝備,改善環境執法條件,實現對土壤的有效監管。提高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能力,完善各級環境污染事件應急預案,加強環境應急管理、技術支撐、處臵救援能力建設(市環境保護局牽頭,市公安局、市檢察院、市經信委、市國土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安全監管局參與)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