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5 09:51
來源:E20環境平臺
作者:E20黨支部
黨的二十大,深刻影響所有產業的變革與發展,也必然拉開環境產業深入探索未來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大幕。
環境事業關系生態文明,環境產業是政策驅動性強的產業。作為智庫引領的環境領域縱深服務生態平臺,E20環境平臺已有22年歷史。認真領悟二十大精神,是E20環境平臺的職責和任務。
黨中央要求二十大的學習和講解要讓人民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E20黨支部是具有使命感的基層黨組織,支部定位為黨在環境產業的使者,黨在非公領域的幫手。認真學習二十大精神,成為E20黨支部進行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自覺行動。基于此,E20黨支部第一時間組織企業員工對二十大精神進行了集體學習和專題解讀。
E20黨支部將相關學習的心得體會,系統整理成冊——《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藍圖中探尋環境產業高質量之路》,其中既有對中國共產黨新時代大政方針的理解,也有對二十大之后環境產業方向的認識,還有對二十大以后民營經濟發展路徑的建議。
自2023年1月10日起,本網站將陸續推出系列心得體會總結。本文為系列第二十篇。
當前環境產業大體量和高收益是不一致的,多數的大體量公司,其利潤率很低,更談不上高收益。其原因在于公共服務從無到有經歷了二十年的歷程,環保行業粗放性地增長到現在,有了一定的規模,但是產業化程度極低,造成了只有用不斷增長、不斷提高無害化標準的基礎公共服務需求,來彌補產業化不足帶來的市場困境。
對于環境產業的技術型公司來說,有兩個陷阱:一是收入陷阱——營收幾千萬,利潤一千萬左右,在收入陷阱中,公司很難實現突破性增長;二是估值陷阱——20億左右,在估值陷阱中,公司很難突破20億的估值。原因是環境技術公司的服務形態百分之七八十的產值體現的是項目服務、工程服務;而項目和工程形式的業務存在墊資周期長、交付界面復雜等制約,且技術型公司一段時間所能承擔的項目數量十分有限,不足以滿足技術公司地持續性增長。
如何實現規模和收益的一致性呢?產業化升級是根本出路。產業化有三個核心本質:生產的連續性、產品的標準化和過程的集約化。產業化升級需要產品化。產品具有可復制、一致性、可預訂、交付界面簡單、交付時間短等一系列工程和項目不具備的獨特優勢,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規模和收益的一致性。
在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環境產業必然進入全面的產品化時代。環境產業的產品化可以分為裝備產品化、技術產品化、服務產品化。上節提到要用“領跑者”標準定義美好的價值。因此,產品化的關鍵是標準化,形成產品之后,制定該產品相應的定義美好價值的價值性標準,通過管理體系認證、服務認證和產品的認證,使受益者享受到真正的美好價值同時,愿意為美好價值付費。
學習二十大目錄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