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9 09:36
來源:E20環境平臺
作者:E20黨支部
黨的二十大,深刻影響所有產業的變革與發展,也必然拉開環境產業深入探索未來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大幕。
環境事業關系生態文明,環境產業是政策驅動性強的產業。作為智庫引領的環境領域縱深服務生態平臺,E20環境平臺已有22年歷史。認真領悟二十大精神,是E20環境平臺的職責和任務。
黨中央要求二十大的學習和講解要讓人民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E20黨支部是具有使命感的基層黨組織,支部定位為黨在環境產業的使者,黨在非公領域的幫手。認真學習二十大精神,成為E20黨支部進行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自覺行動。基于此,E20黨支部第一時間組織企業員工對二十大精神進行了集體學習和專題解讀。
E20黨支部將相關學習的心得體會,系統整理成冊——《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藍圖中探尋環境產業高質量之路》,其中既有對中國共產黨新時代大政方針的理解,也有對二十大之后環境產業方向的認識,還有對二十大以后民營經濟發展路徑的建議。
自2023年1月10日起,本網站將陸續推出系列心得體會總結。本文為系列第十一篇。
創新是中國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守正創新是二十大提出的黨的“六個堅持”之一。中國要發展,必須要創新。什么是創新?突破原有的規則才是創新。要創新,就要突破原來的條條框框,要改革體制機制,改造產品與服務,而這些過程就可能觸碰限制線。
黨領導下的體制機制是適應不同時期的,剛建國的時候以多種經濟成分共存為中心,改革開放的初期是摸著石頭過河。不同時期所對應的內部、外部環境和挑戰不同,所以有不同的體制機制作為準則,這個準則在當時來看是合理的。如果時事發生變化,環境發生變化,就需要突破原來的體制機制,就會出現技術、管理、思想等方面的創新。
創新是黨的特點。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奮進的黨、敢于革命的黨、與時俱進的黨。一路走來,黨領導人民不斷突破各種障礙,但是創新的出發點是不能變的,即初心是不變的,一定是更好地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守正的本質。初心守住了,即使是創新時邁的步子過大摔了跟頭,至少也可以積累經驗教訓;如果成功了,就是非常好的改革先鋒和表率。如果初心正確,即使創新失敗,也值得鼓勵;如果初心不正確,即使做的東西符合局部利益,成功了,也是違法違規。
在二十大報告中,守正創新是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重要路徑。守正就是守住創新的紅線和底線。創新的底線和紅線在哪里?作為革命的黨,不創新是不行的。守正是創新的根本,創新是守正的動力。守正強調初心使命,強調創新的紅線就是維護人民的利益,底線就是法律。在創新過程中,時刻清晰什么地方可以碰、什么地方不能碰,從這兩個角度去解讀,就能夠把握守正創新。
當然,創新還要尊重科學,尊重客觀規律。更重要的,創新要堅守政治紅線,所有創新的出發點必須符合生態文明的理念,符合以人民為中心的基本準則,不能以侵犯人民利益作為條件,不能以損害自然和生態環境作為條件,在此基礎之上,才能夠準確地找到守正創新的平衡點。
在做企業的過程中,創新的出發點與黨的初心和使命保持一致,就是企業的守正創新。
中國認為法無常法、事無常事,一定是要向前與時俱進的,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變革思想。《易經》中就有“變卦”的理念,每一卦中的每一爻都有可能由陽變陰、由陰變陽。創新敢作敢為,敢為人先,但要順應大勢,還要保證初心的正確。
對于企業來說,處在這個變革的世界,不斷創新是企業維持生存的命脈。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規則是一直在變化中的。任何一個業務,如果不創新,就會衰減。在百年未有之變局之下,企業的固步自封會造成業務上漸進式或斷崖式的衰減。要發展就必須要創新。因此,創新出發點非常重要,必須與黨的初心一致,同時,順勢而為,就是順著時代潮流大勢走,就是守正。
學習二十大目錄
11.如何找到創新與守正之間的平衡?
12.兩個“毫不動搖”下的國企與民企分工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