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0-30 09:03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劉琪
2. 渣土車路線異常:渣土車有消納的既定路線,如果根據渣土車的GPS數據,發現偏離既定的路線消納,則產生報警。
3. 消納場地疑似多倒:消納場地審批容量>=sum(所有渣土車傾倒次數*單車容量),如果發現有多倒行為,則產生報警。
4. 垃圾車跨區域清運:垃圾車為固定范圍清運,如果GPS路線超出清運范圍,則產生跨區域清運報警。
5. 垃圾車疑似私運:如果垃圾車在非清運范圍內長時間停留,則產生疑似私運報警。
城市大腦平臺試運行一年多來,大大降低了社會治理成本、提高了社會治理效率,形成了“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理、用數據決策、用數據創新”的智慧治理模式。
圖 7 余杭區智慧城市大腦項目
10.智慧環衛“五車共建”監管平臺
概況
亳州市“五車”信息化監管平臺作為安徽省第一個智慧環衛項目,旨在提升灑水車、清掃車、垃圾運輸車、渣土車、混凝土攪拌車等環衛車輛的信息化監管水平。該項目具有車輛數量多、工程期限長、技術難度大等特點。聯運知慧根據業主方亳州市信息局提出的“針對不同的車輛,實現設備精準安裝,達到項目高效實施”等項目需求,所提供的系統解決方案包括針對各類車輛、人員監管、中轉站監管等多方面的系統化軟硬件配套服務。該項目共包含591套車載設備、72套環衛人員卡片機、48套垃圾中轉站采集設備、后臺軟硬件設備及運維服務等。公司技術人員根據項目組的要求,同時結合前期項目運營經驗,調查地區作業難點,繪制模塊、研討方案,以最因地制宜的方案來解決客戶的需求。
隨著2016年6月份亳州市“五車”信息化共建項目的陸續建成與投入使用,作為安徽省第一個智慧環衛項目因其建設難度大、服務內容復雜等特點,受到了安徽以及全國各大媒體的關注,更因項目的建設進度高效與產品、服務品質穩定而受到了業主及各方面的肯定。
智慧環衛項目是亳州市“十三五”期間信息網絡重點項目之一,自“十三五”規劃出臺以來,亳州市積極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全面提升經濟社會信息化水平,拓展網絡經濟空間。實現“三網融合”,發展物聯網,推廣應用云計算、云存儲等高端技術,形成寬帶、融合、安全、泛在的信息網絡。力爭通過五年努力,基本建成智慧城市框架。此次聯運知慧承接的智慧環衛項目,開計劃之先河,為信息網絡項目規劃的順利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項目亮點
智慧環衛項目五車共建平臺是安徽省首個智慧化五車建設平臺,其功能范圍包括車輛、人員、設施的智能化監管等,在智慧城市總體技術框架下,利用先進的GPS無線定位技術、GIS地理空間技術、物聯網技術和移動互聯技術,實現所有環衛管理資源的可視化監督管理和精準化控制。
在亳州市“五車”信息化監管平臺項目建設過程中,聯運知慧領導高度重視,多次親臨現場指導工作。聯運知慧工作人員在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工作認真負責、溝通及時有效、工作技能熟練、服務意識良好,在施工條件復雜的情況下及時有效的解決了各類問題,保障了該項目及時完工和正常運行,并因此多次獲得了亳州市相關部門的表彰。
項目在提升亳州市城市建設信息化水平,促進智慧城市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極大的促進了亳州市創建國家級文明衛生城市、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園林城市等九城同創工作,為智慧環衛和智慧城市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圖 8 智慧環衛“五車共建”監管平臺
11.智慧環衛云平臺V3.0
概況
隨著環衛項目管理需求的不斷升級,如何提升項目管理水平,保障項目健康運營、實現項目全流程監管,成為新一代智慧環衛云平臺的核心目標。智慧環衛云平臺V3.0,融合物聯網、大數據、地理信息系統、云計算、AI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技術,覆蓋了環衛作業中的人員與設備資產管理、人員與任務管理、項目與質量管理等全流程,分為企業版、集團版、政府版,通過可視化的數據與應用滿足多角色業務需求,大幅提升環衛作業與管理智能化水平。平臺服務覆蓋9萬名以上環衛人員、4萬輛以上作業車輛、1億名以上服務人口、10億平方米以上作業面積。
本項目通過充分調研400余個環衛項目現場,收集大量現場需求,規劃與設計適應環衛企業、管理集團、政府管理多場景的智慧環衛云平臺系統,并在26個省市環衛項目中進行平臺部署實施與平臺運營,覆蓋1億以上人口規模規模。
項目技術工藝
本項目主要運用如下技術工藝:
1. IoT物聯網平臺,連通各種類傳感單元/設備,對元數據進行采集;
2. 大數據分析平臺,對數據進行處理、管理、分析;
3. 地理信息平臺,結合動態數據實現業務網格化管理;
4. 云計算平臺,結合業務場景,通過實時動態運算,滿足全場景業務需求;
5. AI人工智能平臺,通過視覺識別與人工智能算法,實現多種智能應用場景。
工藝特點包括: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