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9-06 09:07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李曉佳
上海率先落地“強制垃圾分類”后,全國各地也陸續推出了相應的推進政策。而垃圾分類可能帶來的產業機會,是這場戰役更為吸引產業的地方。招商證券環保及公用事業首席分析師朱純陽非常看好垃圾分類行業的發展,他表示,他對垃圾分類行業的看好程度甚至比一些從事這個行業的企業管理者都還要強烈。在2019(第七屆)上海固廢熱點論壇上,朱純陽以“垃圾分類的終極奧義”為主題,分享了他的看法和觀點。
以下內容根據朱純陽現場分享內容整理:
朱純陽
“為什么要”垃圾分類?
在政策大力推動下,很多人認為,垃圾分類是一定會推的事業。但是深入到根源,很多人可能并不明確為什么要推行垃圾分類。朱純陽認為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也是一個值得深入討論的話題。他提出三點垃圾分類可能帶來的社會利好:
首先,垃圾強制分類后,填埋垃圾終于進入社會大循環體系。
垃圾處理處置主要有兩種方式:焚燒和填埋。垃圾處理處置的原則是追求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但其實只有焚燒真正做到了“三化”,填埋只是勉強做到了無害化。
垃圾強制分類后,干濕垃圾被很好分出來,餐廚垃圾的厭氧處理被認為是另一種可以實現“三化”的處置手段,朱純陽認為,這是一個巨大的變革和進步。
“十三五”期間對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產能規劃(如下圖)可以看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垃圾填埋處置都是主要的垃圾處理方式,但被填埋的垃圾其實一直沒有融入到社會循環體系中,從而造成了巨大的浪費。朱純陽表示,如果不進行垃圾分類,到了2020年,依然每天會有47.71萬噸垃圾被填埋處置,沒有進入回收體系。
但如果實現垃圾分類的美好預期,預計餐廚垃圾處理規模可以達到55.25萬噸/日,因為其他垃圾和餐廚垃圾等的固體殘留物仍要進行焚燒,垃圾焚燒的規模依然不會下降,預計可達到66.29萬噸/日的規模。一旦實現了真正有效的垃圾分類,垃圾填埋的規模就會大幅下降。以往需要被填埋的垃圾,也會進入到社會大循環體系中。朱純陽表示,垃圾填埋進入過去時,餐廚厭氧產能崛起,整個產業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其次,垃圾強制分類后,垃圾焚燒的熱值會大幅提升,二噁英則會對應下降。
二噁英一直是影響垃圾焚燒鄰避問題的重要因素。朱純陽表示,由于二噁英目前只能做到抽樣檢測,很難做到實時檢測,更不能實現實時傳輸數據,因此也成為公眾擔心的重點。
數據來源:《城市垃圾預處理改善焚燒特性的探討》
垃圾強制分類后,帶來的直接影響之一就是垃圾焚燒熱值的上升。朱純陽表示,入爐垃圾的熱值會隨著垃圾分類率的提升,而大幅上升(如下圖)。二噁英的生成需要碳、氯、氧、金屬等物資,垃圾焚燒時產生的飛灰,其所含碳氧化物而分離成為具有二噁英結構的物質,產生二噁英的適宜溫度是250-700℃。一旦熱值持續上升,二噁英的產生量就會大幅下降。
第三,餐廚垃圾的資源化對應的是稀缺資源。
完全垃圾分類下,餐廚垃圾的量也會大幅上升,越來越接近真實的產生量。餐廚垃圾資源化,可以產生大量沼氣,不僅能提供電能,也能產生天然氣。過去餐廚垃圾資源化后產生的天然氣被忽略,是由于以往垃圾沒有很好分類,餐廚垃圾的總量很低,產能不飽和,天然氣提純不具備經濟性。如果垃圾分類全面推開,預計到可貢獻天然氣的年產生量將達到145.22億立方米。
“要怎么樣”做好垃圾分類?
隨著國家對垃圾分類事業的重視,全國各地陸續開始推行垃圾強制分類,大量的企業也開始展開相應市場的布局。但從目前的調研情況看,不同地區、不同企業做法都不相同。
朱純陽介紹,目前垃圾分類推行大概可以歸納為兩種方向:一種是督導——破袋——堆肥,上海目前強制垃圾分類的推行模式就屬于人工督導方向。另一種方向是通過智能化的設備——二維碼——沼氣,杭州、寧波等地正在試點。
督導——破袋——堆肥
如果需要人工督導,就會有類似上海人遇到的情況,每天會有上海阿姨追問“儂是什么垃圾?”。因為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為了節省人工,采取“撤桶定點”進行垃圾投放的方式。從而導致了一定程度的擾民。
人工督導之后就是垃圾的破袋投放,朱純陽指出,破袋后落桶,垃圾的來源就不可追溯。其次,破袋后、入桶前,會有污水滴漏,不僅為處理帶來一定的困難,也對周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朱純陽表示,根據實際調研,如果從堆肥的安全性,以及前期的成本和市場來看,堆肥與垃圾破袋之間并沒有必然聯系。大型化的堆肥設備,之前都會有對應的分選裝置,垃圾袋完全可以實現分選,而把垃圾袋重新破袋,其實是上下游處理能力溝通不暢的結果。
編輯:李曉佳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