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9-05 09:22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劉琪整理
在“無廢城市”試點建設重塑固廢綜合管理新標桿之際,有機固廢處理行業迎來重大利好。近日,在2019(第七屆)上海固廢熱點論壇中,藍德環保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俊濤向與會嘉賓介紹了全量厭氧處理技術在垃圾分類中的應用及重要意義。
有機垃圾處理的政策與現狀
近兩年有幾個標志性的事件,對有機垃圾處理行業影響較大。一是去年下半年非洲豬瘟的爆發,對國內餐廚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有巨大的推進作用,極大程度解決了餐廚廠收運困境;二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于7月1日實施;三是住建部聯合九部門發布《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到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四是“無廢城市”的提出。
李俊濤
這些政策的出臺,帶動了餐廚垃圾處理以及有機垃圾綜合處理與全量厭氧等方面的技術發展。目前,藍德環保的研究方向是有機垃圾綜合處理模式及全量厭氧解決前段垃圾分類不完全的問題,打造“裝備高端化、工藝簡單化”的技術理念。
推進有機垃圾治理的部分相關政策如下所示:
有機垃圾處理技術簡析
生活中常見的有機垃圾主要有廚余垃圾、餐廚垃圾、市政污泥、市政糞便、園林垃圾這五類。垃圾的處理技術經過了幾個階段的改革發展,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全量填埋處理。
缺點主要在于污染水體、土壤、大氣、用地緊張等。
二、全量焚燒處理。
主要缺點包括混合垃圾中的濕垃圾會導致二噁英的產生、資源浪費、富集重金屬處理成本高等等。
三、制成飼料和有機肥。
但是該種方式易造成同源性問題,且垃圾中無機雜質多,肥料品質差。
四、預處理+ 厭氧發酵產沼氣。
這種組合方式可以減緩能源危機,實現了垃圾的減量化和資源化,是當下有機垃圾主流處理技術。
這是藍德環保有機垃圾綜合處理的工藝路線簡化圖,整個系統可以處理餐廚垃圾、廚余垃圾、市政污泥、市政糞便、園林垃圾以及其他城市及農村有機垃圾等。通過前端不同的的預處理方式,再到之后的聯合厭氧,可以達到一個最大的資源化無害化處理過程。
下圖是廚余垃圾預處理簡化版工藝流程。通過收運、接料、分選,以及之后的生物制分離器,可將有機物和無機物有效分離開,分選率可以達到95%以上,密閉性好,自動化程度高,并可解決源頭臭氣難題。
綜合處理階段的核心技術在于厭氧發酵,藍德環保使用的厭氧罐采用倒錐型模型,無需攪拌器,也不需要定期清罐,可直接通過錐體下的出口在不停產的情況下進行排砂。
藍德環保厭氧發酵的技術優勢主要在于以下幾方面:
第一、 采用頂部進料返混方式。不僅能達到罐內有機質的循環,并省去了我們用攪拌機攪拌的環節。因為攪拌機用的時間長了,罐內可能會容易被腐蝕。
第二、 底部采用錐斗形式,易排渣排沙。
第三、 采用外部循環泵返混的方式,操作簡單。
第四、 系統抗沖擊負荷能力比較強,系統相對會比較穩定,基本上是免維護,不需要停產去維護。
第五、 對進料的要求比較低,適合于多種有機物料的處理。
有機垃圾經過預處理和厭氧發酵后產生的沼渣,經過脫水處理后,其中有機質含量在40—50%左右。目前實際應用是作為營養土,藍德環保部分項目與園林局簽訂合同,營養土進入園林綠化。
案例分享
泰州有機垃圾綜合處理,是國內首個5種有機垃圾集中綜合處理項目,包括餐廚垃圾、廚余垃圾、地溝油 、污泥、糞便等有機垃圾。采用“多線預處理+厭氧發酵”的工藝,目前已全面投產,處理能力為400噸/天。
項目航拍圖如下所示。
南寧有機垃圾處理產業園是藍德環保的第一個項目,目前已穩定運行約五年。一期處理規模為200噸/天,目前二期即將建成,二期處理規模為250噸/天。南寧市憑借此項目獲得國際城市創新獎,該項目也是國家發改委第二批PPP項目的典型案例。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