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7-10 15:54
來源:中國人大網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 趙英民](2018-07-10 11:15:05)
委員長,副委員長,各位委員,我回答一下矯勇委員的提問。“十一五”以來,我國實行重點大氣污染物列入約束性指標,實行總量控制。通過煤炭消費的總量控制,還有火電廠的超低排放,以及淘汰黃標車、老舊車等重大減排工程,使得全國大氣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特別是通過“大氣十條”的執行,使得全國空氣質量得到明顯改善。但是由于我國現在還是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偏重的產業結構,所以導致我國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仍然居于高位,要實現環境質量進一步的改善,特別是空氣質量的根本改善,需要我們進一步削減排放總量,加大減排力度。一方面要不斷加嚴標準,特別是加大執法力度,確保企業達標排放,來降低排放總量。隨著我們環境質量的改善,末端治理的邊際遞減效應,實際上通過加嚴標準、加大執法力度,削減排放總量的空間在逐步減少,所以接下來削減大氣排放總量的任務有相當一部分需要通過調整結構來進一步削減大氣污染排放總量。去年冬天京津冀地區,我們做的兩件主要事情,一個煤改氣,就是散煤替代,另一個是“散亂污”企業的整治。這兩件事情對區域空氣質量的改善貢獻率分別達到了30%以上,這兩件事情大大削減了大氣污染物的排放。但是坦率地說,這兩件事情都不是通過加嚴標準來實現的,是通過結構調整來實現的。
[趙英民](2018-07-10 11:16:56)
下面,我就您提到的排放標準和排污許可兩方面的問題做一個簡要的匯報。第一,關于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問題,排放標準一直是我們大氣環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現行有效的國家大氣排放標準有76項,其中涉及到固定污染源的47項,按照法律的要求,地方可以制定嚴于國家的排放標準,地方排放標準現在有110項,一共涉及到的污染控制指標大概120項。這些標準覆蓋了現在排放的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這些主要污染物總排放量的95%以上,這些標準都把它覆蓋了,這是一個大的情況。從標準體系來說,我們國家的排放標準固定源排放標準分行業排放標準和綜合排放標準,對有行業排放標準的,優先執行行業排放標準,沒有行業排放標準的,執行綜合排放標準。隨著行業排放標準的不斷完善,目前綜合排放標準管控的污染物排放占比不到5%。“十一五”以來,我們集中出臺了火電、鋼鐵、石化這些重點行業的國家排放標準,目前看這些標準的總體水平還是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同時在這個基礎上,又進一步對國家確定的重點區域規定了特別排放限制,通過標準的加嚴,進一步推動了空氣質量的改善,應該說發揮了作用。
[趙英民](2018-07-10 11:17:24)
根據評估,目前我國標準體系存在著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現在的標準體系主要是針對煤煙性的大氣污染,對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這些常規污染物行業排放標準比較健全,但是針對臭氧污染,控制揮發性有機物這些污染指標的排放標準還有所欠缺。二是雖然不斷加大力度,但是由于企業的主體責任還沒有完全落實到位,再加上一些在線監測等監管手段不配套,還有一些地方執法不嚴等原因,應該說工業企業超標排放情況還時有發生。三是促進污染治理技術進步動力不足,標準編制需要的相關科技支撐不夠,所以在有些行業,特別是現在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行業,如果進一步加嚴標準存在一定的困難。
[趙英民](2018-07-10 11:17:59)
下一步,我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完善排放標準體系,加快補齊短板,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一是進一步做好排放標準評估工作,加大標準的制修訂,主要是針對目前在控制VOCs防控臭氧污染方面,排放標準的缺陷,要進一步完善國家排放標準體系,使得行業覆蓋更廣,污染控制更有針對性。今年和明年,按照計劃,我們將陸續完成制藥、農藥等十余個行業VOCs重點行業排放標準制定,還有您剛才提到的大氣綜合排放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另外在京津冀、長三角和汾渭平原,對重點污染物繼續設定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進一步加嚴。三是全面落實達標排放計劃,大幅度減少超標排放的違法行為,綜合運用經濟政策手段,推動污染治理技術升級改造,為進一步加嚴排放標準限值奠定基礎。
[趙英民](2018-07-10 11:18:26)
關于排污許可證,簡要報告一下情況。工業污染源是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也是影響大氣環境質量的主要因素,所以對工業企業的排放必須得對它的排放濃度和排放總量提出明確、具體、可執行、可核查的嚴格要求。對此大氣污染防治法做了明確的要求,中央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方案當中,也對建立和完善排污許可制度提出了明確要求。2016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2020年要完成所有固定污染源的許可證核發,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有效運轉,最終實現“一證式”管理,建立法規體系完備、技術體系科學、管理體系高效的排污許可制度。
[趙英民](2018-07-10 11:18:58)
一年多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基本構建了排污許可的法規標準體系,出臺了排污許可管理辦法(試行)、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兩個部門規章,發布了25個行業排污許可申請和核發技術規范,還有十多項配套技術法規。目前這些已經核發的行業,應該說解決了目前大氣污染重點行業的許可性管理。二是完成了重點行業的核發。截至到去年底,針對火電、鋼鐵等排放量大、風險高的15個行業核發了21000多張許可證,雖然是2萬多張許可證,但是覆蓋的污染物排放量占到工業污染源排放量的50%以上,隨著時間的推進,覆蓋面還在繼續擴大。三是建成全國統一的排污許可管理信息平臺,實現了統一許可證和排放口的編碼,利用平臺進行一站式的排污許可核發和管理,公開企業的排放和環境監管行為,一方面方便企業申領,一方面方便社會公眾監督,也提高了環保部門規范執法的程度。四是強化依證監管,組織開展許可證執行情況的執法檢查,對違法企業進行相關查處。
[趙英民](2018-07-10 11:19:29)
總的來說,通過排污許可制度,推動固定源環境管理實現了四個轉變,一是實現了對排污單位的排放污染物粗放管控轉向了對排污單位排放口的精細化管控。二是通過排污許可證從管控四項主要污染物轉向多污染物的協同管控。三是以污染物排放濃度管控為主轉向了對企業排放濃度和排放總量雙管控。四是從管控一般的排污情形轉向日常管理和重污染天氣等特別時段的企業排放行為管理,應該說更加精細化了。這次執法檢查報告對排污許可制的實施也提出了相關問題,我們將認真研究落實,一是加快推進排污許可制改革配套法規建設,盡快出臺排污許可管理條例,進一步明確排污許可制度作為固定污染源管理的核心基礎地位,盡快推動固定源實施一證式管理,不斷深入。二是加快排污許可證全覆蓋速度,做到核發一個行業、清理一個行業,規范一個行業。明年要使得實現覆蓋固定源大氣污染物主要排放量覆蓋80%以上的目標,到2020年要實現所有固定源全覆蓋。三是進一步加大依證監管執法的力度。這是我以上的匯報,請批評指正。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