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1-22 14:42
來源:山西省人民政府 山西日報
積極推進綠色消費革命。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倡導環境友好型消費,推廣綠色服裝、引導綠色飲食、鼓勵綠色居住、普及綠色出行、發展綠色休閑。加大政府采購環境標志產品力度,鼓勵公眾優先購買節水節電環保產品。促進傳統產業生態化改造,推動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引領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完善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結合“互聯網+”行動計劃實施,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推進綠色包裝、綠色采購、綠色物流、綠色回收,大幅減少生產和流通過程中的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持續改善空氣質量。
強化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管理,健全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長效機制。從單因子治理向多污染因子綜合控制轉變,多手段聯合推進,實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的協同控制。
1.嚴控重點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
推進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減排。持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按照國家電力淘汰落后政策,加快淘汰單機30萬千瓦及以下的非熱電聯產的燃煤發電機組。電力行業新建常規燃煤發電機組要執行超低排放標準I,低熱值煤發電機組執行超低排放標準Ⅱ,現役單機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2017年底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加快鋼鐵、焦化、水泥、有色等企業大氣治理設施升級改造,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增設主要約束性指標監控因子,與環保部門聯網,確保全面穩定達標。鋼鐵行業全部完成脫硫除塵改造,冶金行業單臺燒結面積大于180平方米以上的燒結機全面完成脫氮技術改造,焦化煤氣全部實現精脫硫。水泥行業基本完成脫硝、除塵改造。對于煤炭、建材、鐵合金、電石、冶金、有色、金屬鎂等產生生產性粉塵的行業,應在各揚塵點設置集塵裝置,并配套高效除塵設施。
逐步加強VOCs治理。全面完成加油站、油庫、油罐車油氣回收裝置建設,嚴格防范汽油、柴油泄漏。推進有機化工、表面涂裝、包裝印刷、醫藥制造、橡膠及塑料制品等重點行業VOCs排放控制。開展餐飲油煙治理,城區餐飲服務經營場所應安裝高效油煙凈化設施,分區域、分時段禁止露天燒烤,逐步推廣高效環保燒烤爐。
2.加強燃煤污染綜合整治。
全面開展燃煤鍋爐整治。開展在用燃煤鍋爐污染防治設施提標改造,確保穩定達到《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71-2014)要求。11個設區市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緩解城中村小燃煤鍋爐面源污染。擴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區范圍,將城市建成區80%以上面積劃定為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并實施嚴格的監督管理。逐步加大集中供熱替代小、散燃煤供熱鍋爐的規模,到2020年,城市(含縣城)集中供熱率平均達到90%以上。
穩步改善能源結構。逐步加大天然氣、煤層氣、焦爐煤氣等清潔能源替代燃煤鍋爐及工業窯爐的臺數和規模。所有工業園區以及化工、造紙、印染、制革、制藥等產業集聚的地區,逐步淘汰自備燃煤鍋爐,改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或由周邊熱電廠集中供熱,探索推廣電鍋爐供熱取暖。加快發展黃河水電、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全面推進煤炭清潔利用。將煤炭更多地用于燃燒效率高且污染集中治理措施到位的燃煤電廠,加快火電、風電等電力外送通道建設。提高煤炭洗選比例,現有煤礦要加快建設與改造,新建煤礦依法同步建設洗選設施,到2020年,原煤入洗率達到80%以上。加強煤炭質量管理,限制銷售灰份高于16%、硫份高于1%的民用散煤。加快實施城鄉采暖“煤改電”步伐,“十三五”期間,全省力爭完成50萬戶居民采暖“煤改電”任務,削減農村炊事和采暖用煤,加大罐裝液化氣和可再生能源炊事采暖用能供應。
3.開展城市大氣環境綜合整治。
全面實施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管理。大氣環境質量已經達標的縣(市、區)應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尚未達標的縣(市、區)制定實施城市空氣質量限期達標計劃,明確達標時間表、路線圖和重點項目。“十三五”期間,全省11個設區的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全部達標;二氧化氮與臭氧濃度保持穩定力爭改善;大同市可吸入顆粒物和細顆粒物年均濃度實現達標,其他10個設區市可吸入顆粒物和細顆粒物年均濃度分別下降20%左右,重污染天氣大幅減少。加大空氣質量改善情況公開制度,實時公布11個設區市空氣質量信息,逐月公布城市空氣質量排名。
大力推進污染企業退城入園。繼續優化污染企業空間布局,大力推進位于城市市區的鋼鐵、化工、有色、水泥、平板玻璃等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重點推進太原煤氣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工廠區、太原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山西焦煤西山水泥廠、山西焦煤運城鹽化集團公司等企業關停后的改造項目,促進搬遷后生產工藝的提升和污染治理水平進步。到2017年底,全省11個設區市基本完成重點污染企業的搬遷、改造、關停任務。
防治機動車污染。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2017年底基本淘汰全省范圍內的黃標車,鼓勵老舊車輛提前淘汰。嚴格新車排放標準,全面實施國家第五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積極推進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逐步建立非道路移動機械申報登記、排氣污染定期檢測等管理制度。省、市兩級健全機動車環境管理機構,對新生產機動車、在用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油氣回收以及車用油品和添加劑實施有效監管。逐步加大燃氣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等清潔能源汽車的使用力度,采取直接上牌、財政補貼等措施鼓勵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
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實施公交優先發展戰略,加快城市公交運能、公交基礎設施、智能公交系統以及慢行系統建設,提升公交服務水平及公交出行分擔率,推進太原市創建國家“公交都市”。積極推進氣化公交、電化公交,加快推動太原純電動出租車、臨汾電動公交車應用。利用網絡信息等技術引導出租車運力的合理分配,減少公共運輸車輛空載。
編輯:李姝樂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