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1-22 14:42
來源:山西省人民政府 山西日報
2.堅持保護優先,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強化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環境監管,努力遏制我省特有生物物種資源的喪失和流失。嚴格自然保護區相關環境影響評價的審批和監管,并將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納入大型工程環評、區域環評和規劃環評。加大重要生態功能區、脆弱區和敏感區的環保執法保護力度,促進自然恢復,改善生態系統功能的發揮。
3.深化生態修復治理,恢復受損生態系統。
繼續推進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建設、三北防護林建設、防沙治沙及低質低效公益林和灌木林改造等生態工程建設,建設永久性生態公益林地保護制度,加大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力度。加快實施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丹)河及涑水河、御河等重點流域生態修復治理。加強公路、鐵路、油氣管道等大型工程建設的生態環境監管,落實企業生態保護與恢復的主體責任,恢復生態植被。重點開展工礦型城市周邊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
4.加強資源開發利用監管,推進礦山生態修復。
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法規和標準,建立符合省情的地方性法規和標準體系,為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管理建立法律標準支撐。加快歷史遺留采煤沉陷區生態環境修復治理,開展全省礦山生態環境調查,實施礦山環境治理工程,全省歷史遺留礦山環境綜合治理率達到35%。加強礦山生態環境監管,嚴格礦山資源開發利用的全過程生態環境監管。嚴格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開展礦山生態環境專項檢查,督促企業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
5.加快美麗鄉村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深入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結合美麗宜居示范村建設、采煤沉陷搬遷安置等工作,持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探索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元,實行農村污水處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縣城和城鎮周邊的村莊,以及有條件的地區應積極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和服務向農村延伸。重點加強汾河、桑干河、濁漳河、涑水河、三川河、丹河、綿河、蔚汾河等流域治理改善型控制單元內的農村生活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建設。到2020年,全省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3000個。
大力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加大貫徹落實《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力度。科學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2017年底前,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現有規?;笄蒺B殖場(小區)要根據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貯存、處理、利用設施。散養密集區實行畜禽糞便污水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利用。鼓勵以肥料生產及沼氣工程為主要途徑,推進畜禽養殖糞便污水資源化利用。
強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優化調整農業結構和布局,推進種植業清潔生產,推廣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加強秸稈、農膜等農業生產廢棄物的收集、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將農業源污染納入環保日常監測和總量減排工作,建立監測機制,完善核算體系,掌握農業污染的現狀和趨勢。
6.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模式。
建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體系,繼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的創建,重點開展基層(鄉鎮、村莊)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創建,提升生態文明鄉鎮創建質量。力爭創建一批國家級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引導城市從污染治理向環境質量提升轉變。圍繞生態文明示范建設,推動建立一批重點行業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基地。開展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創建。制定省級生態工業園區管理辦法,積極創建省級生態工業園區、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等綠色園區,推動開發區和工業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六)強化全過程管控,降低重點領域環境風險。
嚴格源頭防控、深化過程監管、強化事后追責,構建全過程、多層級的風險防控體系,嚴防重金屬、危險廢物、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核與輻射等重點領域環境風險,保障環境安全。
1.實施環境風險全過程管理。
源頭防控環境風險。完成全省環境風險源大排查,建立與完善環境風險固定源檔案庫。統籌考慮各類風險源危害性和敏感目標脆弱性,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減少環境隱患。新建化工企業必須全部進入工業園區,劃定衛生防護距離。地方各級政府要將環境風險評估與管理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決策,從源頭降低突發和累積性環境風險。
切實加強企業環境風險管理。完善企事業單位環境風險排查、評估、預警、應急及責任追究等配套制度,強化環境風險物質監督管理。實施環境風險分類、分級管理,嚴格高風險企業監管,實施環境風險源登記與動態管理,提高管控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
強化突發環境事件預警和應急處理處置。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健全環境風險預測預警制度,強化重污染天氣、飲用水水源地、有毒有害氣體等關系公眾健康的重點領域風險預警,建立健全預測預警技術和工程體系。強化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完善預案備案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環境應急分級響應體系,深入推進跨區域、跨部門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協調機制,健全綜合應急救援體系。
推行環境損害賠償。建立健全環境損害鑒定評估機制,加強環境損害鑒定評估行業規范化管理,依托現有的環境污染損害司法鑒定中心,促進環境污染責任追究和賠償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加強環境與健康調查、環境健康風險評估等基礎研究工作。
2.提高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水平。
開展危險廢物基礎信息調查。摸清危險廢物產生、貯存與轉移、綜合利用與處理處置情況等,完善危險廢物鑒定機制,完善企業危險廢物管理臺賬制度,建立全省危險廢物產生單位和經營單位信息平臺。開展危險廢物申報與鑒別工作,掌握工業企業固體廢物的危險特性及危險廢物產生規律,全面排查歷史遺留危險廢物情況。
編輯:李姝樂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