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4-11 10:44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鄭巖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以下簡稱《工作安排》),指出到2015年,全面摸清我國土壤環境狀況,提升土壤環境綜合監管能力,初步控制被污染土地開發利用的環境風險,有序推進典型地區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范,逐步建立土壤環境保護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力爭到2020年,建成國家土壤環境保護體系,使全國土壤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未來,用于土壤污染防治的全部財政資金將達數千億元,土壤修復有望成為環保行業中下一個亮點,進入發展快車道。
土壤修復納入國家規劃層面
在《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中,土壤污染修復被列為“十二五”期間需要切實解決的突出環境問題之一?!?ldquo;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也將土壤污染治理列為環保產業重點發展的領域和關鍵發展技術。
2012年10月底,國務院研究部署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將保護土壤環境、防治和減少土壤污染、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良好人居環境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目標,要求切實開展“土壤環境保護工程”,土壤修復行業有望進入快速發展期。
土壤修復市場前景廣闊
據資料顯示,在環境產業發達的國家,土壤修復產業占整個環保產業市場份額的比重往往高達30%-50%,在環保投資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據預測,到2015年,美國環保產值將達到3600億美元,金融危機過后,環境修復產業占美國環保業產值的比例降到20%。歐洲地區,2007年歐盟27國的土壤保護和修復環保支出,占公共和產業環保投資的8%。
目前全國20%的耕地受到重金屬和有機物污染;在城市,大部分城市常規場地的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污染問題。近年來,我國土壤污染已對農產品質量、食品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構成了威脅。但是我國缺乏土壤修復地塊的準確數據,較難估量我國土壤修復市場的確切規模。如果按2015年中國土壤修復產值是美國的十分之一計算,屆時我國土壤修復市場規模將達到400億人民幣。
《工作安排》指出要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中央財政對土壤環境保護工程中符合條件的重點項目予以適當支持;完善有利于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產業發展的稅收、信貸、補貼等經濟政策。
領域不斷細分 修復市場將提速發展
近幾年來,隨著污染場地修復項目在化工場地、采礦業和冶金業場地、石油污染場地、電子廢棄物場地修復領域細分的不斷深入,國家對重金屬污染、農業土壤污染、礦山修復領域的逐漸重視,中國土壤修復行業的市場格局已初步形成,今后的發展,要在目前招投標和“修復+開發”兩種模式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類似水廠的BOT、BT等商業模式,促進土壤修復市場的快速發展。
目前,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目光投向土壤修復市場。據相關數據顯示,國內從事污染場地修復業務的企業已超過100家。北京建工環境、中持環保、中節能大地、環能德美、新之地、永清盛世環保、鐵漢生態、維爾利、桑德環境、東江環保等企業成功進入環境修復領域,其業務范圍覆蓋污染場地調查、風險評估、修復施工等,除此之外,北控水務等水企也正在洽談收購,由此進入環境修復領域。同時,污染場地修復也吸引了側重于場地修復咨詢業務的外資企業進入,如ERM中國,ACOM公司和ESD(伊世特)公司。在商業監測機構領域,從事土壤檢測機構有SGS通標、澳實、CTI華測、PONY譜尼等,其中華測已在創業板上市,而PONY譜尼也正籌劃上市。
除企業之外,部分涉足環保的科研機構也是土壤修復業務的主力軍,這些國家機構包括如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清華大學環境學院,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各地環科院等,它們在承接政府項目時具有一定的優勢。
編輯:鄭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