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1-24 16:34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鄭巖
1月24日,全國環保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在布置2013年工作時指出,重金屬污染防治將是2013年全國環保工作的重點之一。我國重金屬污染防治已經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環境保護的大事。
“十二五”期間國家逐年推進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
2011年初,《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發布,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重拳嚴懲重金屬環境違法違規行為。到2015年,重點區域鉛、汞、鉻、鎘和類金屬砷等重金屬污染物的排放,比2007年削減15%;并將進一步優化涉重金屬產業結構,完善重金屬污染防治體系、事故應急體系及環境與健康風險評估體系。規劃出臺后,我國以整治重金屬污染為重點,開展了2011年全國環保專項行動,一場“地毯式”重金屬排查自2011年2月起席卷全國,其中鉛蓄電池企業的整治被作為首要任務。
2012年3月,環保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監察部、司法部、住建部、工商總局、安監總局、電監會聯合發布通知,要求在2012年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環保部部長周生賢表示,要以最嚴厲的措施整治重點行業重金屬排放企業環境污染問題。特別是在涉鉛、鎘、汞、鉻及類金屬砷的重點行業及重點地區,嚴格執行“六個一律”和“雙否決”。2012年底,在全國環保局長論壇上,環保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長李蕾表示,重金屬污染整治成為我國要突出整治的三類污染物之一。
2013年新年伊始,為期兩天的全國環保工作會議指出,重金屬污染防治將是2013年全國環保工作的重點之一。日前,環保部開始就《汞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和《砷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對外征求意見。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國家對汞和砷等重金屬污染防治的重視,燃煤電廠脫汞、工業廢水除砷,以及土壤修復等相關行業,將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十年”。
1月17日,環保部發布《汞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征求意見稿),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意見稿指出到2015年,涉汞行業要基本實現汞污染物的全過程監控,含汞廢氣、廢水穩定達標排放。到2020年,含汞廢物得到全面控制,資源利用、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據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高志永牽頭的專家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總的汞消費量大概在1000噸左右,約占世界總量的50%,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生產國和消費國。
與此同時,1月14日,環保部發布的《砷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征求意見稿),從清潔生產、末端治理、綜合利用、次生污染防治、鼓勵研發新技術、運行管理等幾個方面對涉砷行業的污染防治提出具體要求,并指出到2015年末,涉砷行業基本實現砷污染物的全過程監控,涉砷行業的含砷廢氣、廢水穩定達標排放,以及含砷煙塵、廢渣與污泥等固體廢物的安全處置率達到100%的目標。
土壤修復市場前期廣闊
汞和砷是最為常見的土壤重金屬污染物,也屬于我國目前土壤污染最嚴重的重金屬類型之一。土壤中的汞和砷以多種形態存在,既有揮發性的,也有溶解性的,可以通過地表水、地下水、大氣、農產品、土壤直接接觸等不同途徑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因此通過土壤修復,消除汞和砷土壤污染對人體的潛在威脅十分必要。《砷污染防治技術政策》也指出,要鼓勵采用固化穩定化技術治理砷污染場地;鼓勵采用植物修復技術、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技術或農業生態工程措施治理砷污染農用土壤,同時要做好砷的次生污染防治。
據廣東省地質調查院近年對珠三角約1萬多平方公里范圍調查也發現,受汞元素污染的土壤面積有5700平方公里,受鎘污染的表層土壤面積有6100平方公里;而廣西、湖南、云南的土壤砷污染較為嚴重;相關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5億畝,合計約占耕地總面積的1/10以上,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1200萬噸。因此,我國土壤重金屬污染環境壓力巨大,土壤修復任重而道遠,但與此同時,也為土壤修復治理行業拉開了大幕,修復市場預期前景廣闊。(根據中國證券報相關新聞整理)
編輯:鄭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