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0-21 09:44
來源:中國水網
我從職場發展角度理解“君子不器”,有三層含義:第一,一個人不應該滿足于發展單一的具體的職業技能(比如滿足于就做個碼農),而應該從多個維度發展認知能力,這其中習得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方式;第二,一個人應該不能只看著物質上的收益,需要關注精神世界的建設和人格培養,越早越好;第三,一個人不能像對待器物一樣用單一標準評價社會現象,要兼收并蓄并善于思辨。不單是因為我們當下的教育方式,且因為家長本身的“牛馬思維”和急功近利,使得我們的孩子繼續甘愿當牛做馬,下面這篇文章對為何“君子為器”如此普遍,給了教育心理學方面的解釋,也值得一讀:普通家庭為什么很難培養出精英?根源在于父母的「牛馬思維」。(←請點擊相關閱讀)
成年人走的彎路,一方面是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下的選擇,一方面確實也有原生家庭的責任,如何不讓家族的階層局限繼續惡性循環下去,還是要按孟子說的“反求諸己”來努力,盡早提升自己。無數的教育悲劇,反證了成功的父母應該是做孩子希望的父母,而不是強迫孩子做了自己希望的孩子,這才是“前后相隨”。這個小視頻里的一個“好孩子”的反思講的非常清楚,大部分家長都悟不到這一點。
“認知三格”如果我青年時候能夠悟到,就不會到現在發現好多事我明白的太晚太晚,所有的覺醒,都是痛醒的,我對下附的這篇文章也深深的共鳴,“一個(普通)人,如果沒有父母的托舉,大概率的覺醒年齡要到四十歲?!?/span>(相關閱讀:所有的覺醒,一定是痛醒的)
我的體會是:由于覺悟太晚,人生對于大部分普通人都是各種遲到和錯過,如果能亡羊補牢已經是一種萬幸,但那也是成功的成長為一個普通人而得過且過的萬幸而已了。因此,這也是我給北大學生們的職場認知的分享課中,有感而發脫口而出的一句由衷之語,希望他們能更早些明白。
出于為人父母的責任感,我安排了將我的新書逐漸捐給一些大學的圖書館和大型圖書館。北大、復旦的證書已經最早寄到了,古色古香,真是讓我這個沒文化的理工男有些汗顏。和諸多學校相較而言,同濟的圖書館管理者工作最認真,在我聯系之前他們已經得知了這本書并且買了兩本,被聯系后又要了兩本,可見拿到自己花錢買的書后,圖書館的管理者是認可的,在此也特別感謝。與同濟類似,聯系國家圖書館時才得知他們之前已經買了四本。南京市圖書館也是同樣提前下手,他們的系統顯示正在購買中,而首都圖書館一口氣要走了五本。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是本科的親校友,武大圖書館一口氣要了六本,我也是深深的感恩母校的支持。能夠進入這所珞珈山旁的大學,感受到前校長劉道玉留下的獨立思考的遺風,對于欠缺人文修養的我,是一種福報,雖然我自己的專業“玩在武大”而學殘,其實對我也是一種福氣。近日聽聞他貴恙,祝福老校長早日恢復健康。
要做到“君子不器”,就需要真的“有效”的多“讀”一些文史哲,甚至對美要有足夠的感知。我們的教改在七八年前曾經有這個意圖,可惜毛衣戰下突然折回了反面,對此,我是憂慮的。AI時代的到來,如何看待文科?普林斯頓校長開學典禮的發言一針見血,值得一聽:
回顧而言,我很幸運偶然中我放棄了自己的理工科,更多的去掌握了商科乃至文科的一些能力,讓我還有機會在晚集散場前趕到。而我在湖大為公管學院講職場和認知的課程,得到的反饋熱度明顯也與對理工科學生不同?!爸雷约翰恢馈钡拈_悟,對于這些文科的孩子們必然是更早的。我們國家如何完成對當下困難局面的轉折,我以為不在于科技和產業的突破,那只是術,恰恰應在于思想和文化的突破,那才是道。
待續,本周日發下篇。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