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0-21 09:44
來源:中國水網
2、周星馳的電影成為極品的一個原因,就是內涵于勇敢的笑對慘淡的人生,依然堅守著善良和努力,從不躺平。
3、總看到一些人,把天命、道德經乃至佛經理解為躺平,私以為都是錯的。道德經說“有無相和”,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躺平之人自以為得道,笑別人還在“有”中掙扎,卻不知自己也墜入了“無”“空”之井。
4、幸運的70后可以渾渾噩噩如我,總有點機會在等著我去混到亡羊后痛醒,補牢后還可以得過且過,但是未來的00后10后乃至20后呢?讀者們都即將或者早已為人父母,要提防的,是不要再讓自己的認知成為孩子人生的天花板,讓他們繼續成為普魯士教育的典型犧牲品,墜入了鐵杵成針的陷阱,變成了自私又短見的慕容復,或不懂管理的岳不群。
正文
一、站在未來看現在
《道與得》這本書面市已經有三個月了,雖然這本書的熱度比不上我的PPP的那本,卻也得到了我意料中的積極反饋,心里的感恩之情無以言表,秋分之日,放棄了在明媚的陽光下欣賞帝都最美的時光,到辦公室認真的爬格子。
說它的熱度不如PPP那本,因為那本是在PPP火熱的時代,雖然我的書其實是來潑冷水的,結果,還是很多人把它當做PPP的工具書,三峽等企業甚至大批采購(下附),將這本書當作了入職培訓的教材,但真懂這本書的四分類核心理論的其實占比并不高。(相關閱讀:“雙導師制”幫助新員工實現“雙提升”)
PPP后來的結局大家都知道了,業內有人調侃,我這個PPP時代的“炮哥”,是潑滅那個虛火的其中一份子,難道我做的不對嗎?那筆勞民傷財的錢真的是不該賺的。現在環保企業的困難,有不少也是我們在為14年以來的PPP改革的錯誤在買單。能夠稍微提前的站在當時的未來看當時的現在,即便良藥苦口,也是善莫大焉吧!
2016年正因為財政部相關部門的約稿,不小心逼自己去結構化了碎片狀的理解,逼出了PPP四分類,并多少算做了個預言,這里面真的有運氣的成分。2014年加入E20以來,為了和企業家交流管理,以往不太愛讀書的我,開始系統性的閱讀從德魯克到稻盛和夫再到老子,對我這個不算愛讀書的遲鈍混沌者又是一次大幸運。這里面肯定也有偶然,但是也必然有偶然中的必然。三位思想家的內在相通處,讓我在兩年后的2018年一篇論管理的文章中(下附),讓一鳴總監(E20創意總監)畫下了三個人在一起的漫畫,也許就預示了今年的這本書。
(相關閱讀:薛濤:要避免“二分思維”-評析北大教授的“管理不能大于經營”)
有趣的是,這篇懟當時還在如日中天的程教授的文章(她出事是在三年后了),卻恰好也應扣了現在對道德經的“二生三”的理解。偶然太多,必有必然,這是叔本華的說法;復旦王德峰教授也說,人到了年紀還不信命,就是缺乏慧根。作為一個欠讀書的理工男,我趕緊開始信了。王教授說的信命是信什么?是信佛家常說的因果。信后要怎么做?自然不是四大皆空,而是要做“致良知”的發心。
當下時局唯艱飛豬落地,企業家們才紛紛開始在國學中找尋精神的力量乃至具體的解法,其實,這個力量說的就是“心力”,大白話就是領導力和企業家精神,這個心力,自然首先離不開發心。在今年7月,海爾的張瑞敏在北大談了他讀了四十年道德經的感悟,還恰好我就是在程教授的公號的九月發文上讀到了:張瑞敏談《道德經》與企業管理。(←請點擊相關閱讀)
而作為上個美好時代的央企掌舵者功成名就、全身而退、利名具身的唯二的寧高寧(另一位是宋志平),與我同曾為外貿公司管理者的他(當然他是大神和高級管理者),剛剛面世的第一本書恰好也就叫《三生萬物》。
比我早醒太多且能力超強的與我同曾為咨詢人的馮唐,在《成事心法》的自序中說“道德經、論語的年代太久遠了”所以他選擇了解讀曾國藩。但是,面對當下,他也食言了,剛剛開了論道德經的視頻號??戳讼拢c擊量暫時和我的差不多,估計按他的風格,書也在路上了吧。話說回來,咨詢神妖各有大小,但咨詢人們在認知方法論的打磨上最容易共鳴,我的書評里也有不少來自咨詢界好友的精彩評論:
流水拾花:薛濤解析管理之道與認知之得(一)“人生若只是初見”
流水拾花:薛濤解析管理之道與認知之得(二)“朝花夕拾,相見歡”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