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04 09:23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徐冰冰整理
“無論是從規模、種類還是地域上來講,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都不應該有固定的邊界。”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徐海云在“2023(第十七屆)固廢戰略論壇”上指出,從全球來看,垃圾填埋排放的甲烷,對溫室氣體的影響,實際上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徐海云
國內垃圾焚燒發電規模大,但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低于歐洲
近十年來,我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發展異常迅速。1988年,深圳市第一座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投入運行(2×150噸/日),到2023年底, 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超過104萬噸/日。這遠遠超過《“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展規劃》提到的目標。從全球來講,歐洲、日本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加起來規模都比我國垃圾焚燒發電的總規模小很多。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的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明顯低于歐洲國家。住建部統計顯示,2022年,全國695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2.44億噸,如果按照城市人口9.82億人(市區人口8.48億+市區暫住人口1.33億)計算,人均年清運量達到248千克,如果加廢品估計人均產生量310千克左右,和發達國家相比并不算高。
徐海云表示,全球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主要在中國,余熱利用率較高的高參數垃圾焚燒發電廠也主要在中國。
比如,廣州東部(福山)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9300噸/日),上海老港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9000噸/日)、深圳東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5000噸/日)、重慶百果園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4500噸/日)、北京市朝陽區高安屯2座垃圾焚燒廠(合計3400噸/日)等,以及云南西雙版納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750噸/日),它是建在海拔2000米大山深處的現代化垃圾焚燒廠。
生活垃圾焚燒的邊界
關于生活垃圾焚燒的邊界,徐海云主要從回收的邊界、行政范圍的邊界、垃圾種類的邊界三方面展開。
1、垃圾產生量大時回收利用率才高
現在大家都在談“垃圾資源化”,那是不是把垃圾都回收了就沒有垃圾焚燒了?徐海云認為這顯然不符合現實。國內的垃圾回收利用水平實際上非常高,甚至遠遠高于發達國家,只不過沒有把廢品列為固體廢物。
由于內地通常將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的物品一般稱為“廢品”,而將其余俗稱為垃圾,其中被稱為垃圾的由城市環衛部門負責處理,而廢品的收運和處理由其它部門負責。因此,目前,城市建設部門統計的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基本不包括“廢品”部分。
比如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20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公報,以及2022年住建部城市建設統計年鑒中都沒有統計廢品的產生情況,在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發布的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發展報告中有關于廢紙、廢塑料的回收情況統計。
廢品的回收在我國一直存在,大部分居民在家庭中對舊報紙、易拉罐等還是基本做到單獨收集,然后賣給“回收工”(俗稱“揀破爛”,他們大多來自農村,在城市居民區流動的或半固定的收集廢舊物,然后再賣給廢舊物資回收站)。通過廢紙回收狀況來看就可以說明垃圾回收水平是很高的。
根據造紙協會統計的數據,2022年我國紙人均消費量達到87.8千克。人均紙的消費量更能夠反映居民收入水平,和美國、日本、德國相比,我國紙的消費呈現出發展中國家特征。
2022年,我國紙消費量是1.24億噸,國內廢紙回收量6585萬噸,廢紙回收率為53.1%。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6000萬噸廢紙進入了垃圾。沒有回收的廢紙在哪里?一部分可能通過下水道排到污水處理廠;還有相當部分沉淀在書柜中沒有成為廢紙……
“實際我們國家的垃圾焚燒廠或填埋場的廢紙含量遠遠低于發達國家。”徐海云表示。
關于塑料方面,根據塑料加工協會的統計,我們國家塑料每年的產量和消費量大約在七、八千萬噸左右。徐海云認為,現在塑料垃圾的產生量被嚴重夸大。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德國的塑料消費量在一千萬噸左右,一半左右是廢塑料,歐盟六千萬噸的塑料消費量中只有兩千多萬噸廢塑料。因為很多塑料材料可能用于管道、冰箱、汽車,雖然最終會成為垃圾,但至少短期內不會成為垃圾。” 徐海云舉例說。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困擾著國內對垃圾資源化、垃圾回收利用的理解。我們總是學習發達國家,比如日本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約為20%,德國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是67%。” 徐海云分析,實際上日本與德國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水平是相當的,之所以出現回收利用率的不同是因為統計口徑的問題。比如德國把大量園林垃圾都列為回收利用的范圍,把大量的不是直接運送到垃圾焚燒廠的包裝垃圾都算作回收利用。
新加坡垃圾回收率統計口徑分析
根據新加坡環境部門公布的數據,新加坡固廢總產量大約770萬噸,相當于3.5千克/日,固廢回收利用率是61%。但新加坡的生活垃圾產量是兩百萬噸左右,人均生活垃圾產生量約0.9千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從2018年22%下降到2021年的13%。徐海云表示,這說明,垃圾產生量大時回收利用率才高!當“真正無廢”時,垃圾回收利用率為零。追求高回收率和低產生量是不可兼得!
國內某個省制定出“既要零廢棄還要高回收率“的計劃,徐海云認為這個計劃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如果不產生垃圾,回收率肯定為零。比如德國2020年生活垃圾量5026萬噸,人均 1.7千克/日。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67%,實際焚燒量2600多萬噸。因此,回收利用一方面沒有固定的邊界,另外一方面各個地方的統計口徑不一樣。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