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2-23 09:00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徐海云
在垃圾分類開展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垃圾焚燒市場空間會否受到沖擊,得到了環境產業的廣泛關注。在近日舉辦的2019(第十三屆)固廢戰略論壇中,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徐海云分享了對新形勢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處理發展趨勢的思考。
本文根據嘉賓發言內容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內地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發展現狀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這幾年發展的狀況尤為迅猛,統計數據顯示,我國2019年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總能力將達到45萬噸每天,當年投產運行規模超過8萬噸,按照處理能力估算,焚燒比例已經超過70%。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
我個人預測,2020年的數據應該會往下走,2019年或將成為中國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投入運行的最高峰。在《“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目標中,2020年垃圾焚燒的占比是40%;在《“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中,提出的2020年生活垃圾焚燒能力目標是52萬噸/日,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將占比50%以上,東部地區60%以上。對比當前的數據,可以說,2019年的垃圾焚燒數據已經全面甚至超額完成了2020年的目標。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為何得到快速發展?根本原因在于我國人口多,且能夠適用于填埋的場地比較少。在此情況下,產生了國內大型垃圾焚燒廠的建設潮,包括9000噸/日的上海老港垃圾焚燒廠、4500噸/日的重慶百果園垃圾焚燒發電廠,這在全球范圍內也是名列前茅的。對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國內很多不認同的聲音。實際上,發達國家的主流觀點傾向于認為,現代化的生活垃圾焚燒具有環境友好、氣候友好的特征,是回收利用后的剩余垃圾實現最大程度回收利用、最小程度排放的重要方式。
瑞士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也是垃圾分類做的最好的國家。瑞士RAINER BUNGER教授針對瑞士家庭生活垃圾中金屬單獨收集的研究表明,在瑞士家庭垃圾分類中,通過家庭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年分類回收12000噸白鐵鐵罐,4500噸鋁罐,而從垃圾焚燒廠的爐渣中回收的白鐵類金屬達到45000噸;鋁罐達到12000噸;從各類家用電器單獨收集年回收2500噸銅,從垃圾焚燒廠的爐渣中回收的銅達到6000噸。金屬單獨收集已經不再是有效的方式。
究其原因,我們生活產品越來越豐富,很多東西越來越難分出來。比如一件衣服的拉鏈,可能是鋁的,可能是銅的,在源頭分不出來。再加上勞動成本的提高,因此,瑞士專家感嘆:金屬單獨收集以前是正確的,現在已經發生了變化。
生活垃圾分類對垃圾焚燒的影響
當前,全國正在轟轟烈烈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對于垃圾焚燒主要有幾點方面的影響。
一是有害垃圾。有害垃圾是國內垃圾分類的短板,從環保角度來看,把有害垃圾尤其是含有重金屬成分的有害垃圾分出來意義重大。但從量方面來看,上海的數據顯示,有害垃圾只占生活垃圾的十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一的量,對于排放達標沒有影響,因而分出來的目的主要是盡可能減少環境影響。但現在很多地方擺的有害垃圾桶顯然是不實用的。如在機場里也有大的有害垃圾桶,但機場連打火機都帶不進去,誰會在機場扔有害垃圾呢?一次開會在賓館里看到有害垃圾清單,把口紅、化妝品、涂改液、面膜都列為有害垃圾。大家知道,有害垃圾的收集和處理是按照危險廢物的標準來的,成本幾千元一噸。目前,在危險廢物處理能力不足的情況下,這樣的清單是不是社會資源的浪費?因此,有害垃圾可以定期定點收集并不需要設置垃圾桶,有害垃圾目錄也應該盡可能少。
二是可回收物。這是垃圾分類收集的重點,可回收物的量較大。但也應該看到,我國的收廢品產業發達,幾乎所有可回收的都已被撿走,因此,垃圾分類后,這部分對于焚燒量影響,盡管從表觀上可能有影響,但從現實上來看,影響程度不大。
當前,由于快遞業發展快,一些人對包裝垃圾量的增加很擔心。這一點,我認為是杞人憂天。我國紙的消費量只有發達國家的三分之一;同時,居民對于紙的回收非常充分,絕大部分通過經濟交易的方式回用。塑料也是如此,我國的塑料消費也只有發達國家的一半左右,回收量卻遠遠超過了歐洲等發達國家。應該說,我國進入垃圾處理廠的垃圾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多資源待回收,回收潛力非常有限。
來自瑞士的研究,從生態影響角度看,生產使用塑料膜對生態造成的影響遠小于食品生產和加工利用的影響。減少食品浪費具有更大意義,例如廢棄480克黃瓜對環境的影響程度相當于小汽車行駛4.8公里,而制作使用1克保鮮膜的環境影響相當于小汽車行駛3米。由此比較可見,保鮮膜收集處理對環境的影響很小。瑞士沙夫豪瑟環境工程師和生態專家尼爾斯·瓊布盧思認為有關包裝的爭議是一個虛假的命題,要減少對環境影響,更有效的途徑是減少飛行、少吃肉、少開車。我們不能一面希望多消費,一面希望不產生垃圾。要過上美好生活,產生的垃圾必然會變多。
三是廚余垃圾。廚余垃圾要進行收集和利用的話,需要跨過五個臺階。第一個臺階是定點定時收集,第二個臺階是計量收費,第三個臺階是處罰偷倒,第四個臺階是經濟負擔能力,第五個臺階是要有足夠的土地來接納肥料。當前,有些地區說把生活垃圾中所有的廚余垃圾都分出來,但放到這五個臺階的標準之下,可能很少有城市能跨過這5個臺階,回收利用必須尊重市場規律,最終需求決定回收量。
現在,我們對垃圾分類常常有一個誤區,就是簡單化、絕對化,100分。但如果只把100分的學生定義為好學生,就幾乎沒有好學生了。例如,垃圾分類做得比較好的德國,分出來的廚余垃圾也只占廚余垃圾總量的四分之一;2018年法國的巴黎分類收集的廚余垃圾包括餐館垃圾也才5000噸。
廚余垃圾的五個臺階中,經濟問題尤為重要。若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也很難維持下去。如在新加坡,2011年建成運行不久的300噸/日的廚余垃圾項目就倒閉了,為什么?成本太高。
編輯:李艷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