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1-04 15:06
來源:上海城投
10月31日,上海市政總院五院EPC總承包的老港基地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餐飲垃圾處理線全量運營,每天處理餐飲垃圾500噸。老港基地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的正式啟用,預示著老港生態環保基地末端分類處置能力進一步轉型升級,踐行“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的使命擔當。
上海老港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規劃效果圖
自今年7月1日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后,廣大市民垃圾分類熱情高漲,干、濕分類一步到位,濕垃圾收集量單月翻番。城投集團未雨綢繆,在濕垃圾處理設施老港生物能源項目的建設和運行上提前做好了托底保障準備。老港生物能源再利用項目作為上海市規模最大的濕垃圾資源化處理設施,處理規模為1000噸/天,其中廚余垃圾處理600噸/天,餐飲垃圾處理400噸/天。服務于黃浦區、徐匯區、長寧區、楊浦區、虹口區、靜安區等中心城區,是實現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的保障性設施;是市級重大民生工程;是推進垃圾分類,實現生活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的重要舉措。
上海老港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的預處理車間
該項目于2018年年底開工,原計劃2020年二季度建成投產。城投環境受領任務后,秉承“創新、專業、誠信、負責”的經營理念,以時不我待的昂揚斗志迅速投入到建設中去。建設時采取BIM三維輔助系統等先進手段深度剖析各道工序的時間要求,把土建施工、設備安裝、管溝管廊等交叉施工做到無縫銜接,大大提高建設效率縮短建設周期,運營團隊共同參與建設,邊安裝、邊調試、邊培訓。10月24日實現餐飲垃圾處理線帶料試運行,較計劃完成節點整提前6個月,工期縮短了三分之一。
上海老港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的預處理車間
針對濕垃圾中餐飲、廚余垃圾的不同特性,確定餐飲垃圾采用“預處理+濕式厭氧”,廚余垃圾采用“預處理+干式厭氧”的工藝路線,未來可發電,產生的廢水進入老港綜合填埋場二期配套滲濾液處理廠協同處理,沼渣干化后送至老港能源中心與生活垃圾協同焚燒。在解決濕垃圾污染的同時,變廢為寶,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充分體現了綠色環保的理念。
上海老港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中央控制室
隨著老港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的全量運營,標志著城投環境垃圾末端分類處置能力的轉型升級,為“新時尚”再添新助力。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