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2-26 10:27
來源:天津市政府辦公廳
日前,天津市政府辦公廳轉發《關于我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實施意見》(下稱《意見》)。意見提到,將加快推進本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一是“鞏固完善一批”,對雙口、大韓莊2個垃圾衛生填埋場采取建設圍埝等技術措施,實現設計處理能力。二是“推進建設一批”,強力推進寧河區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2018年6月投入運營;抓好靜海區處理設施建設,2018年6月投入運營;下大力解決貫莊焚燒發電廠電網路由問題,2018年底投入運營。三是“規劃新建一批”,2020年底建成西青區綜合處理廠一期(處理能力2250噸/日)、東麗區綜合處理廠(處理能力2000噸/日)和北辰區綜合處理廠一期(處理能力2250噸/日)。同步加快濱海新區和武清區、寶坻區、靜海區、薊州區、寧河區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
津政辦函〔2017〕157號
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
市市容園林委市發展改革委關于我市
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實施意見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屬單位:
市市容園林委、市發展改革委《關于我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實施意見》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照此執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12月15日
關于天津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實施意見
市市容園林委 市發展改革委
為加快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建立健全生活垃圾處理體系,不斷促進人居環境改善和資源回收利用,切實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7〕26號)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部署,結合我市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提出的“三個著力”重要要求為元為綱,扎實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天津的實施,加快建立城鄉統籌、結構合理、技術先進、能力充足,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的垃圾處理體系,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協同推進、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不斷提高全市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
(二)基本原則。
——政府推動,全民參與。落實屬地政府主體責任,構建垃圾分類組織體系,組織居民和單位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引導市民群眾和社會各界養成自覺分類的習慣,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
——因地制宜,統籌推進。根據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居民生活習慣、垃圾成分等實際情況,科學制定實施計劃,合理確定實施路徑,統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
——完善機制,規范管理。綜合運用宣傳發動、激勵引導、考核獎懲等措施,積極探索政府組織、市場運行的推進機制,加強垃圾分類法治建設,健全分類標準制度體系。
——源頭減量,系統治理。強化源頭管控,強化物流體系建設,加強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等環節的銜接,形成統一完整、能力適應、協同高效的全過程運行系統。
——創新競進,以質為帥。大力推進思路創新、技術創新和裝備創新,利用信息化等多種手段提高垃圾分類效率及覆蓋范圍,促進資源循環利用。
(三)主要目標。當前全市生活垃圾日產量為1.33萬噸,垃圾日處理能力為1.09萬噸,垃圾處理能力缺口較大,要堅持以設施建設為突破,全面加快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
到2020年底,全市生活垃圾日產量預計為1.46萬噸,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達到1.5萬噸,滿足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需求,全市建成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規規章,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全市建成區范圍的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達到100%,每個區建成2個以上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社區。
到2030年底,全市生活垃圾日產量預計為1.75萬噸,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達到1.8萬噸,全市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全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0%以上,建成完善的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置的垃圾處理系統,實現全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可持續發展。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