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7-05 09:09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趙凡整理
如果收運的廚余垃圾介于混合生活垃圾和理想化的廚余垃圾之間,可以選擇通過機械預處理篩分或者擠壓得到有機質,再通過厭氧技術進行沼氣制備或者好氧技術進行堆肥產出。
堆肥產品的品質與進料物料的品質相關,產品的要求越高,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和產品的產出均會收到影響。同時該類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仍然存在較多的阻礙,例如安全性及末端消納市場等。
因此,需要通過物料的本質看模式,目前國內地相關技術儲備是比較充分地,重心在于尋求與目前的物料和末端消納市場相匹配的廚余垃圾處理模式。目前在廚余垃圾處理費不夠理想,厭氧系統地投資又比較高情況下,焚燒協同的模式更占優勢。隨著接下來政策推動下廚余垃圾的品質變化,為廚余垃圾項目留足升級改造的空間,并且適當加入資源化地理念(例如塑料)似乎更加符合“無廢城市”的發展理念. 當有一天廚余垃圾的含雜率小于10%,且處置補貼有了大幅度提升,鄰避效應有所緩和,那么各類厭氧發酵、好氧堆肥的工藝才真正進入百家爭鳴的時期。
最后,嚴崢跟大家分享了嘉諾的最新的愿景:讓每個城市都擁有嘉諾先進綠色智能的環衛技術。從技術的先進性角度來說,其實中國的技術并不比國外的差,而且國外的技術已經進駐了中國,國產化的理念不僅限于設備的國產化,還包含理念的國產化,譬如符合我國垃圾現狀和末端市場需求的工藝思路,不僅要能解決垃圾處理的問題,還要從系統化的管理、維護和運行上為客戶輸出優質的海外經驗,使得客戶可以從項目運營端節約開支甚至產生額外收益等。
從綠色環保的角度來說,工藝或者設備的設計要以低噪音、低排放、低能耗為設計依據。從智能方面而言,要迎合AI技術發展方向,深耕傳統,放眼未來,將智慧工廠的理念融合垃圾處理廠的設計、建設、管理及運營中。
嘉諾環境能做的只是環衛產業鏈中的一環,基于目前垃圾分類的大趨勢,垃圾的預處理從后端往前端轉移,中轉站的轉型勢在必行,嘉諾環境期待與各家合作,共同探索新穎的模式,創造無限的可能。
(除特別注明,文中所有圖片均出自發言人PPT)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