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6-14 11:24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啟迪桑德 柳立國
2.為政府提供服務,同時數據平臺為政府精準補貼提供了第三方支持,打多少畝地,給多少補貼,GPS精準定位,避免以前政府補貼混亂,為政務公開化,透明化,提供支持。
3.為基層農民、公司內部獎勵、提成核算等提供服務,標準化、透明化,有個共識,干的多,掙的多。上下齊心都為一件事努力,必然效率成倍提高。
4.為設備的銷售,配件服務,可隨時掌控設備使用情況,故障率情況,對以后設備銷售,設備維修有大數據監控,如:3000捆換鏈條,服務人員一看數據就會提前預備,5000捆換滾筒等,變被動修理為主動修理,綜合的提供了設備有效工作時間。
(二)政府的保駕護航,創造良好作業環境——經商環境。
項目所在地公司與所在地政府有平等談話的籌碼與權力,如:交警開通綠色通道、派出所保障不丟包等細節,只能由項目公司—電廠去談判,現實中電廠不參與任何環節,派出所不作為,交警綠色通道不開通等,在收儲作業中,草捆被燒、被偷、非常普遍,有種說法打5000包,丟2000包是正常。
最后收儲成本通過各種環節都會轉嫁都燃料成本上,外地人進不來,本地人沒積極性,電廠收儲價格必然上漲。
(三)設備合作廠參與到項目中來。
設備合作廠參與整體運營分流其中一部分人力與服務,對保障項目穩定運營增加了新生力量,大大降低了不可控的風險。另外其中非標,特殊的收儲工具,有時需要特殊制造和安裝,對項目保障有特殊意義如:與共享打捆機合作,可有效減輕作業前期的運營成本、負擔、設備維修保障等問題,可集中主要精力主做離田轉運,等瑣碎環節。
(四)融資平臺是另一種模式的創新發展,用資本運作的方式做秸稈的收儲運
用良好的信譽、廣泛的人脈、政府對接的優勢、項目資源的壟斷模式,將收、儲、運、三個環節完全分解分包,利用社會資源再進行優化組合,減少中間環節與流程,用資本的方式做整合。這種模式的運作運營已經不是單純的秸稈收儲,而是資本運作的另一種方式。
首先保障了原料控制權,實現與電廠政府談判的定價權。通過多種組合把收、運成本費用降到最低,大量資金在短短10-20天內多次循環,只要關鍵環節有專業人員控制好,可實現不投任何固定資產,不養大量人員,只需資金流與幾個專業人員即可實現資本運營。這種模式的側重點在于對資源的控制、及政府多種補貼,而且一個地方成功,即可復制,可在短時間內對資源的迅速占領。
例如:2017年,吉林某地經紀人模式,調運全國設備來本地作業,預付租金,打捆落地后,由當地農民自購小鏟車裝車,按噸計算,半掛運輸車從地頭直接到電廠,電廠為其提供專用場地為其裝卸、碼垛,堆放,運輸車不排隊,一星期結賬。整體一條龍簡單、便捷、減少了諸多不必要的環節。整體環節沒有出現停滯,二次倒運等問題,整體環節高效率運營,單天效率越高,成本降低最低。
(五)帶領和引導,讓農民親身實踐的參與到秸稈收儲運體系。
1.田間地頭的事,還是需要農民自己去解決,項目的發展是與農民共贏的合作關系,調動農民的積極性,讓農民親自參與到項目中去,通過一系類鼓勵,激勵機制證明,誠實的勞動可以勤勞致富,這種默契形成后,牢不可破。
2.清晰定位于職責,在收儲運全產業鏈中起帶領與引導作用,通過專業的化服務,為農民提供各種后勤保障,弱化強制管理,重點提供配套服務,合理的提成機制,良好的資金,設備運營,等措施讓農民沒有后顧之憂。
(六)專業收儲公司,就是用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1.首選整合,整合設備與當地農民,當地資源,投入最少。
2.其次設備,以租賃為主,與國內共享經濟合作,以投入最少資金為主,使有限現金流得以合理流動。
3.然后運輸、轉運設備、以農民自改車輛為主,成本最低。 最后人員配比,精簡配置的同時,充分利用底薪加提成來調動積極性,多勞多得。大量啟用農村有收儲運能力組織者,形成穩定長期關系。
九、北京e聯打捆機共享模式簡介
(一)背景介紹
北京e聯農機的圓捆機設備,是依托于意大利馬斯卡公司的大型圓捆機,加裝物聯網設備及創新服務理念而產生的。它的發展模式重新定義中國農業機械與農業結合的合作關系。
(二)發展成果
2018年3.29日與中國一拖集團簽訂戰略協議,2018.03.31日與中國一重集團簽訂戰略協議,伴隨著央企的支持和站臺,e聯農機的資本化運作已經非常清晰。據了解,已經有部分資金方表達了興趣,在觀望今年夏季的南方作業效果后,再行表態。
(三)運營模式:
e聯農機當前的運營模式是:用戶在系統充值起步作業金+運費押金+擔保人,作業開始后系統根據作業扣取費用。
(用戶):
1.用戶不承擔各種政策風險,行業風險,氣候風險,閑置風險
2.售后維修不需管,配件保障不需管,維修人員不用養
3.每天只算賬,網、油、數據化平臺監測
(企業):
1.本地人做本地事,作業周期長,收益大
2.利益分享-數據監測提供利益分享標準
3.質量保障-遠程控制壓力可避免人為摻雜、摻假
4.對接政府-地塊-村民-做平臺-做管理
目前,e聯農機約50多臺套設備在江淮區域運營。今年的降雨和秸稈還田嚴重的打擊了秸稈大范圍收儲。以融資租賃或者設備直銷購買者承受的壓力會更大,會有無法支付各項費用和貸款的情況。e聯農機的用戶優勢凸顯在給自己本村本地作業收儲,外界干擾因素較少,(用戶在800捆左右,就已經收回了各項支出)。鑒于這種情況,預計明年會有更多本地用戶參與租賃。
編輯:李艷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