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6-14 11:24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啟迪桑德 柳立國
電廠與經紀人之間應該保持同步發展,給經濟人以足夠的安全收儲環境、穩定長期的價格體系。
(四)通過對收儲模式的改變,從新創造一種規則
這種規則應該是由電廠掌控,經濟人遵守的方式,電廠可通過對模式的掌控,設備的匹配,來引導和帶領經濟人按電廠的模式去進行。
(五)新模式的重點在于,在電廠與經濟人之間,創建一個大家認可的,價值衡量標準形成大家認同,利益共享機制,電廠與經紀人按需共同投入到項目中去,按參與比例與分工不同拿自己的合理利潤,把周邊經紀人團結在電廠周圍,形成穩定長效機制。
(六)新模式的總體思想
大控制、小承包,等價交換,互利共贏
1.電廠以本地組員為半徑,壟斷本地資源占領最高端。—大控制。將收、儲、運三個環節分解,每環節各占三分一直來構成最終價格體系,再通過對每個三分之一環節進行有規劃的分解在分包,—小承包。
2.當電廠為經濟人提供各方服務與支持的時候,本地經紀人會對電廠有無形向心力,收儲成本降到最低。經濟人得到來自電廠的庇護,沒有額外其他風險的時候,會心甘情愿把風險利潤讓出來。
五、收儲運行業發展的核心問題
(一)生物質行業的發展是搶資源市場、占地盤的一個過程
俗話說千里不運糧,百里不運草,受收儲半徑的影響,電廠會對本地秸稈的需求越來越大。生物質發電行業發展初期,經紀人力量薄弱,同行競爭少,電廠對經紀人有絕對的控制權,現在設備、資源越來越成熟,會不會出現幾個大的經紀人控制電廠呢?電廠與經濟人這種微平衡一旦打破,電廠將會承受巨大損失。
(二)誰先占領資源,誰就有了行內的定價權
最核心的問題是隨著發展,最后雙方在博弈中,到底誰能控制誰?在這個行業飛速發展的時期,我們是不是應該提前做些準備。
(三)當我們還以老模式發展的時候,是否會被市場淘汰
普通電廠3萬機組,大致測算秸稈年收儲10-20萬噸,若平均每噸平均省50元,燃料價格一年將近省500—1000萬之間。
當我們對燃料市場不敏感,任期發展的時候,這500-1000萬的利潤值不值得我們自建設收儲系統?
也許我們的小理想不太大,一年做十幾萬噸,是不是會間接為電廠省去幾百萬的額外支出?(側面了解生物質電廠年平均利潤在2000萬左右)。
六、收儲運行業發展趨勢
發展趨勢一:
以垃圾發電為例,在市場初期,環保公司都在發展垃圾發電項目,隨著競爭的加劇,有代表性公司前期發展垃圾收、儲、運。只有前期“吃得飽”,后期才能效益好。
整體的產業鏈模式,打通了上下游銜接,以前靠單獨做一個單元的模式盈利困難,整個產業鏈中整體盈利的模式,是環保行業最領先的創新與創造。
發展趨勢二:
間接拉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創造,項目+收儲隊伍+設備生產制造是秸稈產業鏈的一個閉環,互相促進,互相發展,互相影響,集群式廣告效應,構成一個龐大體系,對設備的生產制造銷售,收儲隊伍的擴展與盈利,包括政府項目的談判磋商,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影響促進。
七、專業化收儲運公司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一)對接政府,享有當地綠色通道權,保障秸稈落地不丟包,保證補貼到位,項目與政府合作才能保障收儲順利進行,政府要為整個項目運營保駕護航,產業鏈最高端很重要。
(二)合作對象是最基層設備擁有者,以村為單位,去掉中間商。如:拖拉機手在當地人脈很廣,在春秋兩季翻地,享有大量人脈、物流資源,同時避免了村痞路霸中間差價,影響進展。
(三)收儲的硬件打捆機的穩定關系到項目成敗,可通過嘗試與共享打捆機合作,拖拉機與當地村民合作的方式進行嘗試。多種結合,適時適宜的投入固定資產,與租賃方與農民合伙共同發展。
1.設備選型與南北差異的區別很重要,不同地區選用不同設備,如:黑龍江地區壟溝深,農民不讓下地的特點,適用散料機與固定壓捆的模式,稻田地區選用履帶型打捆機,遼寧區域、南方區域壟溝淺選用彈齒類打捆機。
2.多種設備的配套組合將費用降到最低。打捆機設備不專業,轉運設備不專業,裝車設備不專業,運輸設備部不專業,會整體費用偏高。小秸稈,大文章,看似簡單,卻是整體配合、協調一致的結果,在短短幾十天內,轉運上萬噸燃料,需要高效整體配合。專業的產業鏈是不斷實踐嘗試的結果,有的模式需要親自去實踐總結。
3.管理上不允許有大鍋飯的模式存在,權、責、與績效掛鉤,采用捆或噸提成的方式,統一標準,如按3元每捆計算,平均每臺打捆機500捆,拖拉機手一天能拿1500元,管理人員只多不能少。全員形成高效機制,為共同利益一條心,發揮各自能力。收儲越多,單天工作效率越高,所有費用會降至最低。
4.采用信譽審核機制,對每個從業人員,合作方、參與到項目的每個環節進行綜合評比考核,從項目前期避免秸稈送往電廠摻雜、摻假、水分大、灰分多的問題。良好的信譽是所有公司立足的基礎。
八、六個要素整合對收儲運公司的意義
“數據化信息平臺+政府+設備合作廠+融資平臺+農戶+專業收運”
數據化信息平臺,政府推動,設備合作廠參與,融資平臺的支持,農民親身實踐的秸稈收儲運體系,專業收儲運公司依托。
(一)信息化平臺為管理創造了依據,做為監控與利益分享的第三方平臺,起到公平公正的作用。
1.為電廠提供服務,電廠對收儲料的數量、噸數能實時監控,能及時調整庫存,而且有有效掌握本地秸稈數量的增減情況。
編輯:李艷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