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2-26 10:27
來源:天津市政府辦公廳
五、健全生活垃圾分類配套體系
(一)源頭控制。一是推進生活垃圾源頭減量,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和原料,限制商品過度包裝,減少產品生產、流通、使用等全過程的垃圾產生量。二是推行凈菜和潔凈農副產品進城,有效減少家庭廚余垃圾產生量。加大“限塑令”執行力度,推廣使用菜籃子、布袋子。三是加快裝配式建筑推廣和中心城區全裝修成品住宅建設,切實減少建筑垃圾。四是倡導節約文明用餐,有效減少餐廚垃圾產生量。
(二)收集運輸。一是完善垃圾分類相關標志,配備標志清晰的分類收集容器。改造全市建成區內的垃圾收集點、轉運站、壓縮站等,適應和滿足生活垃圾分類要求。二是配備滿足垃圾分類清運需求、密封性好、標志明顯、節能環保的專用收運車輛。三是實行高效、環保、密閉的分類運輸,采用“車載桶裝”、密閉運輸、壓縮直運等方式進行收運,禁止垃圾分類投放后重新混合收運。
(三)再生資源回收。一是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合理布局布點,提高建設標準,清理取締違法占道、私搭亂建、不符合環境衛生要求的違規站點。二是推進垃圾收運系統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系統的銜接,建設兼具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回收功能的交投點和中轉站。鼓勵通過市場化辦法在公共機構、社區、企業等場所設置專門的分類回收設施。三是建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臺,提供回收種類、交易價格、回收方式等信息。開展綠色回收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園區、進商場的“五進”活動,鼓勵企業開發信息化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高效回收再生資源。
(四)協同處理。一是區域協同處理。采用市級統一調配、區域協同、就近處理的模式,有效降低生活垃圾運輸成本,減少二次污染。生活垃圾產生地要根據核定的跨區域處理的生活垃圾量,以橫向財政轉移支付的形式,按照補償標準向生活垃圾處理地支付環境補償資金。二是京津冀協同處理。打破三地行政區劃壁壘,研究三地生活垃圾協同處置一體化政策,統籌規劃、統一布局,實現生活垃圾跨區域處理、設施設備共建共享,推動京津冀跨區域協同處理。
(五)應急保障。制定設施應急保障方案、生活垃圾調配應急保障方案、生活垃圾運輸應急保障方案,建立專項活動保障措施,完善生活垃圾處理應急保障機制,提高我市應對處理突發事件和專項活動的能力,保障生活垃圾及時妥善處理。
六、加強組織領導
市有關部門和各區人民政府要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抓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各區要切實承擔起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的主體責任和屬地管理責任,建立協調機制,研究解決重大問題,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嚴格按照全市統一時間節點和標準要求扎實做好各項工作。
市市容園林部門負責市內六區和全市建成區垃圾處理、生活垃圾分類的指導、監督管理和組織推動工作,協調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相互配合,共同做好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工作。
市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將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按照工作職責和權限負責生活垃圾處理項目的立項審批。
市商務部門負責再生資源回收和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
市教育部門負責生活垃圾分類知識進教材、進課堂、進學校等工作。
市公安部門負責打擊和防范利用“地溝油”進行食品加工等違法犯罪行為。
市民政部門負責指導基層自治組織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引導工作。
市財政部門負責統籌生活垃圾分類政府投入和財政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
市規劃部門負責將批準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納入城鄉規劃,并做好垃圾分類處理設施的規劃管理。
市國土房管部門負責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用地保障,優先安排垃圾焚燒處理設施用地計劃指標,并合理安排必要的配套項目建設用地,確保項目落地。
市建設部門負責生活垃圾處理項目的施工圖審查、招投標監督、質量安全監督等管理工作,負責建筑施工工地內建筑垃圾的監督管理。
市環境保護部門負責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環境影響評價,監管垃圾處理設施污染物排放,對危險廢物的收集、運輸、處置進行監督管理。
市農村工作部門負責鄉鎮、村的垃圾清掃和運輸,垃圾運輸要定時、定點、定人、定車,運輸車輛要加裝衛星定位系統,做到全過程監管,防止隨意處理、任意傾倒造成環境污染。
市水務部門負責農村坑塘水系治理和河道垃圾清理整治工作。
市交通運輸部門負責指導運營企業在車站、碼頭、機場等交通樞紐內推行垃圾分類工作。
市市場監管部門負責指導餐飲單位按要求存放餐廚垃圾,督促餐飲單位與具有餐廚垃圾清運資質的單位簽訂清運合同,落實餐飲單位餐廚垃圾定點清運主體責任。
市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部門負責利用廣播、電視、報刊、出版物等宣傳媒介宣傳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引導居民正確進行垃圾分類。
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負責對生活垃圾管理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查處。
天津警備區、武警天津市總隊按照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部《關于軍隊單位落實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的意見》(軍后建〔2017〕485號)要求和我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要求,組織駐津部隊與駐地政府有關部門進行有效銜接,做好部隊營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市政府督查室負責組織開展明查暗訪,全面檢查全市建成區和村莊、鄉鎮的垃圾處理情況,檢查垃圾清掃和運輸、專業垃圾處理廠(場)建設運營和管理情況,及時向市政府報告。
七、強化保障措施
(一)推進法制保障。加快生活垃圾分類管理立法進程,制定出臺我市生活垃圾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規,依法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進一步健全配套管理體系,發布生活垃圾指導目錄,為生活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提供制度規范保障。
(二)強化政策支持。完善生活垃圾處理費和補貼制度。建立環境補償資金機制,將環境補償資金用于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管理、屬地環境的改善和綜合整治、相關市政公用配套設施建設和維護,以及與生活垃圾處理相關的區域工作協調、宣傳教育、監督管理等。研究生活垃圾減量激勵政策,利用經濟手段,促進生活垃圾減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積極探索特許經營、承包經營、租賃經營等方式,推動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市場化。建立可兌換積分獎勵機制,鼓勵居民生活垃圾分類。
(三)動員社會參與。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引導公眾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樹立垃圾分類人人有責理念。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作用,營造有利于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的輿論氛圍。要發揮學校、工會、團委、婦聯、文明辦等單位作用,合力推動生活垃圾分類。要建立垃圾分類督導員和志愿者隊伍,引導公眾分類投放。
(四)嚴格考核監督。市市容園林部門要建立考核評價和失信懲戒制度,依據目標管理責任對全市生活垃圾分類效果、處理設施運行及處理效果實行年度考核評價,定期公開評價結果;建立生活垃圾處理運營單位信用體系和失信懲戒機制、黑名單制度,對違反生活垃圾處理各環節相關規定的,視其情節記入信用體系,定期向社會公布。
(五)嚴肅責任追究。市容園林部門要加大對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置、安全監督檢查考核力度,對不作為、慢作為造成嚴重后果的,提請有關部門追責問責,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