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06 17:27
來源:廣東省環保廳
2.嚴防礦產資源開發污染
嚴格審批向河流排放鎘、汞、砷、鉛、鉻5種重金屬的礦山資源開發利用項目。按照“嚴格控制區內不得進行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無關的開發活動”的要求,嚴格落實礦產資源開發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確保礦山生態環境安全。自然保護區內已設置的礦產權要按照有關規定逐步退出。全面實行礦山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土地復墾方案同步編制、同步審查、同步實施的“三同時”制度和社會公示制度。礦山企業在礦山開采、選礦、運輸等活動中應當采取防護措施,防止廢氣、廢水、尾礦、矸石等污染土壤環境。自2017年起,在礦產資源開發活動集中的仁化縣、曲江區,對總鉛、總砷、總銅污染物排放執行相應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的特別排放限值。(省環境保護廳、安全監管局、國土資源廳、經濟和信息化委、核工業地質局負責)
3.嚴控農業污染
開展重點區域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結合水污染防治,全面開展東江、西江、北江、韓江等干流與重要一級支流沿河區域,以及淡水河、廣佛跨界河、練江、小東江等重點流域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推進全省16個優先控制單元共3628個行政村的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與處置,以及農藥化肥等面源污染綜合防治工作。(省環境保護廳牽頭,省農業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等參與)
推行測土配方施肥,合理使用化肥農藥。鼓勵農民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使用量??茖W施用農藥,推行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農藥和現代植保機械。自2017年起,在江門臺山、恩平、開平市和惠州惠陽、惠城區等地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試點,到2020年,推廣到全省30%的產糧(油)大縣和所有蔬菜產業重點縣。推行農業清潔生產,開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技術模式。嚴禁將城鎮生活垃圾、污泥、工業廢物直接用作肥料。到2020年,全省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提高到90%以上。(省農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質監局、供銷社等參與)
推進廢棄農膜回收利用。鼓勵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者使用可降解環保型農用薄膜,嚴厲打擊生產和銷售不合格農膜的違法犯罪行為。建立健全廢棄農膜回收貯運和綜合利用網絡,優先在農膜使用較多的惠州、江門、湛江、陽江、茂名等市開展農膜回收利用試點工作。(省農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公安廳、工商局、質監局、供銷社等參與)
強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嚴格規范獸藥、飼料添加劑的生產和使用,防止飼料中抗生素、銅、鋅、砷等含量超標,促進源頭減量。加強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排污申報登記工作。推動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優先在梅州、江門、茂名、肇慶等市選擇部分生豬調出大縣開展種養業有機結合、循環發展試點?,F有規?;笄蒺B殖場(小區)要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貯存、處理與利用設施,散養密集區要實行畜禽糞便污水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利用;新、改、擴建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要實施雨污分流、糞便污水資源化利用。到2020年,規?;B殖場(小區)配套建設廢棄物處理設施比例達75%以上。(省農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參與)
加強灌溉水水質管理。灌溉用水應當符合農田灌溉水水質標準。各地要加強對農田灌溉用水的水質監測,水質未達到農田灌溉用水水質標準的,應當采取措施予以改善。對因長期使用污水灌溉導致土壤污染嚴重、威脅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及時調整種植結構。(省水利廳牽頭,省環境保護廳、農業廳參與)
(二)實施農用地土壤分類管理
1.進一步查清農用地土壤環境狀況
開展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按照國家的統一要求,以耕地為重點,兼顧園地,圍繞已有調查發現的土壤污染點位超標區與土壤重點污染源影響區,開展全省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開展土壤與水稻協同調查,初步查明土壤污染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建立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狀況定期調查制度,每10年開展一次。2018年底前,查明農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積、分布和污染程度;查明土壤污染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綜合評價土壤污染環境風險。(省農業廳、環境保護廳牽頭,省國土資源廳、林業廳、衛生計生委、地質局、核工業地質局等參與)。
2.劃定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
開展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省級農業部門會同環境保護部門,按照國家有關技術規范,利用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結果,根據土壤污染程度、農產品質量情況,以耕地為重點,組織開展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工作,將農用地劃分為優先保護類、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2020年底前,建立分類清單,并報省人民政府審定,數據上傳土壤環境信息化管理平臺。根據土地利用變更和土壤環境質量變化情況,定期對各類別耕地面積、分布等信息進行更新。(省農業廳、環境保護廳牽頭,省國土資源廳、林業廳等參與)
3.加強清潔耕地的優先保護
將符合條件的優先保護類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h級以上地方農業部門根據各地市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結合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要求和最新的土地利用規劃,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將符合條件的優先保護類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嚴格保護,確保其面積不減少、土壤環境質量不下降,除法律規定的重點建設項目選址確實無法避讓外,其他任何建設不得占用。(省國土資源廳、農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等參與)
加強優先保護類耕地集中區域高標準農田建設。產糧(油)大縣要制定土壤環境保護方案。大力推行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少耕免耕、糧菜輪作、農膜減量與回收利用等措施,保障土壤環境質量不下降。農村土地流轉的受讓方要履行土壤保護的責任,避免因過度施肥、濫用農藥等掠奪式農業生產方式造成土壤環境質量下降。(省農業廳牽頭,省國土資源廳、水利廳、食品藥品監管局、糧食局、供銷社等參與)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