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06 17:27
來源:廣東省環保廳
日前,廣東省環保廳印發《廣東省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征求意見稿)》規劃指出:到2018年底前,完成全省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與污染地塊環境風險篩查,建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項目庫,選擇污染耕地集中地區率先開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治理與修復及嚴格管控試點工作,各地級以上市開展1項以上污染地塊環境調查、風險評估和治理修復試點示范工程等。全文如下:
關于廣東省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向社會征求意見的函
為貫徹落實《廣東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有關要求,有序開展土壤治理與修復,改善土壤環境質量,廣東省環境保護廳組織編制了《廣東省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征求意見稿)。現按有關規定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公開征求意見時間為2017年11月4日至2017年11月11日。歡迎通過郵件、來信等方式提出您的寶貴意見和建議(請留下姓名和聯系方式,以便作進一步聯系)。
聯系方式:
電話:020-87535843傳真:020-87535351
郵箱:hef@gdepb.gov.cn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龍口西路213號廣東省環境保護廳生態與農村環境保護處
郵編:510630
廣東省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2017-2020年)
(征求意見稿)
廣東省環境保護廳
廣東省農業廳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二〇一七年十月
一、背景與形勢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6〕31號)、《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東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粵府〔2016〕145號)要求,切實加強土壤污染防治,穩步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逐步改善區域土壤環境質量,制定本規劃。
(一)工作基礎
高度重視,統籌部署。印發實施《廣東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7年度廣東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建立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分管副省長擔任組長;省政府與環境保護部簽署《廣東省土壤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省委省政府兩辦聯合大督查按月調度土壤工作進展;先行先試探索土壤污染防治立法,起草完成《廣東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草案)》。
大力推進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編制完成《廣東省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實施方案(報批稿)》;完成國家下達的2.4萬家重點行業企業空間位置遙感核實;開展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點位布設和核實,我省布設約3.1萬個點位;篩選并上報12家實驗室納入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實驗室名錄;完成農用地詳查樣品采集和分析測試政府招投標,舉辦全省農用地詳查樣品采集與質控培訓班;推進土壤詳查制樣流轉中心、樣品庫建設;強化詳查全過程質量控制與管理。
建設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完成我省1744個土壤國控監測點位布設與調查;構建高精度省級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完成約8000個土壤省控點位的理論布設,現正現場核實點位;開發完成廣東省土壤監測網業務化運行管理平臺,該平臺已通過項目驗收和成果鑒定,整體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2018年底,基本建立全省土壤環境監管體系。
省市共建韶關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印發實施《韶關市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方案》,并報環保部、財政部備案;2017年6月,我廳與韶關市政府簽署《省環境保護廳韶關市政府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合作協議》;有序推進翁源縣鐵龍林場重金屬污染修復等6項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重點項目;印發實施《韶關市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項目管理辦法(暫行)》;建立韶關市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工作專家庫。
土壤污染治理修復積累了一定經驗。2014年,經廣東省政府同意印發實施《廣東省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方案》,較早系統開展了土壤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工作。積極推進珠三角重點區域、清遠龍塘、汕頭貴嶼以及電鍍基地、有色金屬礦山等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重點項目。開展韶關典型區域土壤環境綜合整治試點示范,重點針對大寶山、董塘等區域實施綜合環境治理,為區域性土壤污染治理修復積累了經驗。
(二)主要問題
全省土壤污染狀況不容樂觀。由于自然氣候和成土母質的原因,我省部分地區土壤重金屬背景值高、活性強、潛在威脅大,是土壤重金屬污染敏感區域。全省土壤總點位超標率高于全國水平,其中耕地點位超標率突出,以輕微污染為主。污染物主要是鎘、汞、鉛等。污染區域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粵北山區礦山及城市周圍區域,以礦區和重污染企業周邊污染較為嚴重。另外,全省工業企業搬遷遺留地塊數量較多,多存在環境風險隱患,再開發環境風險管控薄弱。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重污染工礦企業及農業污染物排放等造成土壤污染的持續累積,全省土壤污染防治形勢更為嚴峻。
土壤環境質量家底不詳。“十五”以來,我省環境保護、國土資源、地質、農業等部門相繼組織開展了全省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調查等專項工作,初步掌握了全省土壤污染總體情況和基本特征。但由于工作目標、內容、監測指標、范圍不一致,在系統性、精細化等方面不能完全滿足全省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的需要。
污染源監管和治理壓力依然很大。全省涉重金屬企業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生產工藝相對落后,2015年全省約66%的涉重金屬企業廢水處理方式采用簡單的化學沉淀工藝,廢氣重金屬治理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無組織排放現象較為突出,環境風險管控水平亟待提升。韶關大寶山、汕頭貴嶼等歷史遺留問題雖然取得階段性成效,但污染尚未根除,整治任務依然艱巨。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