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薛濤:PPP難解負債沖動,公共服務價費研究迫在眉睫

時間:2017-08-15 09:21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薛濤

財政部PPP項目庫公開信息系統數據顯示,PPP散落于 19類行業;其中,分類名稱與環保直接相關的類別僅為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項目數量633個,占比總項目數量約6%左右。然而,在對入庫項目內容仔細核對和梳理后發現,除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類別外,市政工程、水利建設、城鎮綜合開發等PPP類別均散落著環保PPP項目,亦是被環保企業所參與的領域及機會。這類 “泛”環保PPP市場機會分布于13類行業,涉及4001個項目,占比高達近40%。

六、用央地事權分配來細化公共服務矩陣和價費機制

2015年10月12日,國務院頒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要求推進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運輸等領域價格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充分發揮市場決定價格作用,并要與財政稅收、收入分配、行業管理體制等改革相協調。

文件中提到政府定價范圍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其中的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和E20研究院特約研究員王強博士所提出的網絡型公共服務一脈相承。當前的PPP推進涉及到公共服務定價的領域,應該更深入的研究該文件的綱領性要求。而對于研究整個公共服務價格體系的頂層設計者,應該要高度關注文件中的如下要求:

“創新公用事業和公益性服務價格管理。清晰界定政府、企業和用戶的權利義務,區分基本和非基本需求,建立健全公用事業和公益性服務財政投入與價格調整相協調機制,促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保證行業可持續發展,滿足多元化需求。全面實行居民用水用電用氣階梯價格制度,推行供熱按用熱量計價收費制度,并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

正如前文所述,央地財權事權錯配是近年來突出的一個現象,公共服務價費機制調整與之也相關聯。然而,調整地方財權和事權的分配是一個相當復雜的系統工程,尤其在我國改革三十多年來各項政治經濟運行活動已經空前復雜的背景情況下,某些方面甚至還會涉及本文第一章節所述的利益格局的分配博弈,目前新聞報道很少,大部分都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前對這個方向改革的呼吁和建議,而從偶爾透露在報端的些許信息來看該項改革的推進難言順利。與PPP推進中所面臨的部委協調問題非常類似,財權事權分配的目的在于公共服務體系的供給,那么離不開公共服務體系本身的其他問題,比如價費問題,比如行業統籌問題,比如產業發展引導的問題,這又是一個需要跨部門協調(發改部門及行業主管部門)的巨大工程。不像PPP那樣,在這個對外界而言些許神秘的改革舉措中筆者并沒有近距離觀察的機會。本文寫到這里,筆者則嘗試基于對市政供水和環境保護等領域的了解和公共服務的基本原理,對與之相關的財權事權分配和價費體系做出一點粗淺的建議。

公共服務產品,尤其是準公共產品的定義,王強博士在中國水網專欄的文章有著由淺入深的精彩論述,詳情請參見:王強:從阿大蔥油餅看公共服務的頂層制度設計。有興趣的讀者建議去參看。

blob.png

1、公共服務矩陣與央地事權財權的分配進行結合

在以往的財權事權分配中,中央拿走了大量的財政收入,也為此承擔了很多地方的公共服務設施的投資任務,原因在于一來某些公共服務設施需要全國統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邏輯),二來地方政府能力和事權壓力尚未到位,三來也是計劃經濟逐步轉型前的慣性,四來在我國經濟基礎薄弱時依托國際主權貸款不但籌集了建設資金也進行了技術和管理能力的引進。因此,在市政環保領域,大量環境治理(比如國債長期投入的“三河三湖”治理)甚至供水基礎設施都是來自中央資金的支持。但是隨著新環保法包括“水十條”確立的地方環境質量是地方政府的責任的事權劃分原則為代表,地方政府的事權責任壓力迅速增大,而財權的分配卻尚未完成。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盡量明晰事權財權的分擔關系,補充地方稅源和地方稅收分配收入,以支撐其日益增長的事權需求,并盡早啟動作為重要來源的公共服務價費機制研究就顯得格外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價費的調整、增加(對于具有負外部性的領域)甚至減少(對于具有正外部性的領域)不能僅僅是考慮增加地方收入的目的,更要兼顧考慮對社會或環境正外部性或負外部性的綜合影響。根據王強博士基于“一帶一路”與PPP的比對性研究,對于發展中國家,由于面臨資金短缺的困境,在PPP實施中容易過于關注投融資和工程方面的要素,然而反而在提升公共服務效率上容易欲速則不達;而發達國家的PPP,正在淡化這兩個要素,更加關注系統管理、運營績效、機制建設等全社會公共福祉的綜合提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也是恰恰高瞻遠矚地與之相符合。

(1)純公共產品(非競爭性、非排他性)。純公共產品同時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且不具備明顯的“擁擠性”特征,無論增加到多少人的消費,邊際成本為零,因此一方面無法建立合理的價費系統找到受益者付費模式,同時統一通過財政來支付,通過稅收來分攤,也不存在明顯不公平的問題。同時,在前文中所提到的國發49號文財權事權分配指導意見中我們明確看到,國防、救災等這類純公共產品,被49號文明確為中央事權。地方政府事權范圍內也存在少量純公共產品,比如防洪(可能與中央共有事權)、防澇(純地方事權)、治安消防(純地方事權)等,目前看均是通過地方財政支付,款項來源最終包括地方稅收分配和土地出讓金。

目前來看,目前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關于PPP的大量政策規范文件均主要針對地方政府(筆者認為PPP的主戰場從43號文發端起就定位在了地方政府事權范圍內),可以可見上述中央事權范圍的事宜本不是PPP主戰場,何況筆者認為即便是地方政府事權的純公共產品項目也絲毫不具備實施PPP的內在需求。

編輯:程彩云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