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5-26 10:05
來源:環保部、河北省政府
2.深化大氣污染治理。深入開展散煤、焦化行業、露天礦山和道路車輛4個污染整治專項行動,統籌推進“減煤、壓能、治企、降塵、控車”等工作,最大限度降低污染排放。2016年 1至12月,全省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7.44,較2015年的7.94下降了6.3%;PM2.5平均濃度為70微克/立方米,較2015年的77微克/立方米下降了9.1%。2016年(共計366天),全省達標天數平均為207天,與2015年相比增加17天;重度以上污染天數平均為33天,與2015年相比減少3天。在露天礦山污染深度整治工作方面,應取締關閉的161個礦山已關閉159個,完成98.8%;應修復綠化197個礦山跡地已竣工173個,完成88%;應停產整治的1720個礦山,做到了應停盡停,已關閉65個,整治后驗收達標的295個,正在停產整治的1006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指出的632座礦山環境治理問題中,10座非法礦山已全部取締并完成治理;46座距鐵路、高速公路等300米以內的礦山已全部關閉,完成治理36個;251座距鐵路、高速公路等300米以外的生產礦山已全部停產整治;325座責任主體滅失礦山環境的治理,已完成220個。
3.加大危險廢物執法處置力度。印發了《關于開展全省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專項執法檢查行動的通知》《關于開展打擊整治非法處置危險廢物違法犯罪專項行動方案》,在全省范圍內連續開展了三次打擊涉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專項行動。全省立案偵辦非法處置危險廢物犯罪刑事案件125起,抓獲308人;辦理涉危環境違法行政案件291起,行政拘留357人,打掉38個涉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團伙,破獲11起涉注冊企業的涉危廢犯罪案件,搗毀4個跨省向我省非法傾倒、處置危險廢物犯罪網絡。衡水市棗強縣大營污水處理廠兩條污泥無害化處理生產線全部建成投產,2萬多噸含鉻污泥已全部無害化處理完畢并作為路基材料資源化利用;辛集市制革區錨營垃圾暫存場堆放的800噸含鉻皮絲已全部清理,并完成了場地修復工作;蠡縣興雅泰皮業、保定若斯特皮革的危險廢物已按要求轉交河北風華環保服務有限公司進行處置;南宮市正浩皮草有限公司、辛集宏四海皮革公司已完成了整改。
4. 開展“土小”企業群專項執法檢查。全面排查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土小”企業非法生產污染環境問題,特別是針對夜間生產的現象,采取明察暗訪、突擊檢查、聯合執法等方式,按照“兩斷三清”(斷水、斷電、清原料、清設備、清產品)的標準,依法關停取締到位,杜絕污染反彈。全省共取締關閉“土小”企業2221家。藁城區、晉州市取締關閉化工、鍍鋅等企業413家,公安部門刑事立案3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72名;易縣石材加工企業共有192家,取締64家,完善了128家,均整改到位,清苑區有色金屬熔煉企業已按照要求完成了整治任務,所涉及的沙石料場已全部斷電關停;遵化市對67家露天采礦采取分類施治,對56家砂石料加工企業徹底取締;玉田縣研究制定了《瑪鋼鑄造行業污染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對全縣79家瑪鋼鑄造行業企業,分類施治,關閉取締14家,優化升級10家,停產整治的55家中7家已通過驗收、12家正在申請驗收、1家設備已拆除、35家已斷電停產;安平縣關停絲網污染企業898家,對其中392家生產設備進行了拆除,18家違法企業移送公安部門處理,對34家開展立案調查;深州市對168家手續不全的企業予以斷水斷電、停產整治處理,目前有28家企業完善辦理了環評手續,11家已被關停取締;三河市對轄區內100余家機制磚、機制管存在污染問題的企業進行了專項整治,已采取了遮蓋、圍檔、灑水、降塵、路面硬化等措施,目前正在制定小磚廠綜合治理方案,方案出臺后統一組織實施;霸州市先后開展了鋼鐵壓延及金屬制品行業整治、整治違法排污等聯合執法專項行動,目前共停產企業25家、酸洗線68條,環保部門依法移交移送公安部門案件8件,行政拘留12人,公安部門直接立案2件,行政拘留4人;河間市制定出臺了《河間市保溫材料行業環境問題整改方案》,19家巖棉和4家玻璃棉企業安裝脫硫、除塵及有機廢氣治理設施,15家硅酸鋁企業安裝除塵及有機廢氣治理設施;泊頭市制定出臺了《泊頭市鑄造行業環境深度整治技改提升工作方案》,83家被關停取締,511家完善了手續,做到了持證排污,停產整治的91家企業中已有61家完成整治通過環保驗收,整治過程中拆除沖天爐60座,138家鑄造企業的沖天爐改為電爐。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我省將繼續按照中央環境保護督查組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河北省第九次黨代會的戰略部署,把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確保堅決、徹底地按時整改到位,走好加快轉型綠色發展、跨越提升新路。
(一)確保完成整改任務。堅持工作力度不減,措施手段更硬,繼續實行定期調度督導制度,切實強化對整改任務落實情況的明察暗訪,加大對重點難點問題的協調推進力度。對已經完成的整改任務,鞏固成果,嚴防反彈;對正在推進的整改任務,明確具體的時間節點,倒排工期,掛賬督辦;對長期堅持的整改任務,常抓不懈,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二)繼續強化督導檢查。繼續實行按月督導,針對重點難點問題,進一步明確主體責任和完成時限,落實督導責任和工作要求,采取“駐點盯辦”做法,大力推進整改任務的落實,對整改進展緩慢、未按要求整改到位的,堅決“不收兵”。同時,對已完成整改目標任務進行“回頭看”,開展全面復查和聯合驗收,鞏固整改成效,防止問題反彈,杜絕弄虛作假。對整改工作不力、未按時完成任務的,由責任單位主要負責同志作出檢查,按要求進行責任追究;對工作中弄虛作假、欺上瞞下的,一經查實,移交紀檢監察機關嚴肅問責、從嚴處理。
(三)積極推進改革創新。加快推進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條塊結合、各司其職、權責明確、保障有力、權威高效的環境保護管理體制,切實落實對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監督責任。嚴格執行省級環境保護督察制度,認真總結省級環境保護督察的經驗和成效,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督促各地貫徹落實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2017年底前,完成對各市第一輪的環境保護督察任務。
(四)著力完善長效機制。認真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度,按照抓發展也要抓環保、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進一步明確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環境保護責任。切實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放到全局和戰略位置來抓,定期進行研究部署,特別是對環保督察整改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時總結提煉,從制度上堵塞漏洞。完善重點工作協調機制,加快推進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堅定不移化解過剩產能,調整能源結構,治理環境污染,切實解決大氣、水、土壤污染等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問題,確保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編輯:張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