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1-19 17:18
來源:中國水網
四、推進重點區域重金屬污染治理
編制和印發《廣西“十三五”重金屬及有毒有害化學品污染防治規劃》并組織實施。加強河池、崇左典型重金屬污染區域的環境風險防范和重金屬污染治理,針對刁江流域和大環江流域北山礦區、雅脈礦區、都川礦區等 3 個區域及大新縣鉛鋅礦區、扶綏縣淥井鉛鋅礦區的廢棄選礦廠舊址及庫區尾砂進行整治,實施重金屬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減輕污染。
第三節 推進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和一般固廢防治
一、科學統籌,推動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行業發展
統籌布局,科學規劃全區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建設,出臺相關優惠和扶持政策,鼓勵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行業發展,降低廣西危險廢物處理處置風險,使危險廢物控制實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大力推進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置設施建設,對于自建有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設施的危險廢物產生企業,鼓勵引導符合條件的企業申領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對外提供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經營服務;推動廢礦物油、堿渣、銅鎘渣、煤焦油、電鍍污泥、廢鉛酸蓄電池等典型危險廢物綜合利用設施建設;鼓勵現有危險廢物利用處置企業擴大或延伸經營范圍,并向專業化管理方向發展。同時,加強危險廢物收集運輸體系建設,鼓勵在桂林、百色等偏遠設區市建立危險廢物收集綜合經營單位,在各設區市建設廢鉛酸蓄電池單項收集經營單位,提升危險廢物收集轉運效率,降低處置成本。
二、加強危險廢物的規范化管理和綜合利用
加強危險廢物的規范化管理。繼續貫徹落實危險廢物環境管理目標責任制,完善政府績效考核指標。全面落實危險廢物申報登記、制度管理、轉移審批、制定應急預案等各項管理制度,不斷提高固體廢物環境監管水平和執法力度。將危險廢物產生、貯存、利用、處置單位納入日常監管,開展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自查、檢查、抽查和督查考核工作。建立全區危險廢物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危險廢物處理處置企業的動態監管。探索建立危險廢物和全球定位系統(GPS)監控信息共享機制,強化危險廢物轉移運輸過程中的監管。
強化危險廢物的綜合利用。建立廢鉛蓄電池、廢機油、廢舊電子產品、廢棄機動車、廢棄家電等回收網絡。進一步強化廢棄電子產品、家用電器的回收和安全處置,強化廢氧化汞電池、鎳鎘電池、鉛酸蓄電池和含汞熒光燈管、溫度計等含重金屬廢物的安全處置,加強新能源汽車廢舊電池回收與再利用,規范廢酸、廢礦物油等分類收集、貯存、預處理和綜合利用。
三、進一步推進醫療廢物安全處置
按照源頭減量、分類收集清運、集中處理的原則,加強醫療廢物安全處置,加強各設區市醫療廢物處置設施的技改和擴建,提升醫療廢物處置能力,擴大醫療廢物集中處置設施服務范圍,推進鄉鎮、農村和偏遠地區醫療廢物安全處置,提高處置率,增強醫療廢物安全處置規范化管理水平,嚴厲打擊醫療廢物非法買賣等行為。
四、推進一般工業固廢和建筑垃圾處置
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的原則,以大宗固體廢物和再生資源為重點,積極開展工業固廢和建筑垃圾處置設施建設,繼續推進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和污染防治。依托河池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等建設,利用先進適用技術,推動實施尾礦、冶煉渣、赤泥、煤矸石、粉煤灰等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提高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推進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化;加強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技術、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綜合利用技術、“城市礦產”回收利用技術、垃圾回收利用技術和農林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等適用關鍵技術研發,加快成果轉化,逐步提高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率和無害化處理水平;加強建筑垃圾處置,因地制宜建設建筑垃圾綜合利用處理設施,通過生產輕質墻體材料、輕集料混凝土空心砌塊和輕集料混凝土配磚、標磚等產品,推進建筑垃圾的集中處理和分級利用。
第四節 開展危險化學物質的防控
一、加強對危險化學品全過程的監督管理
落實危險化學品環境污染責任終身追究制和全過程行政問責制,完善化學品環境管理信息化系統建設,加強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排放重點行業監督管理,強化危險化學品單位的管理認識和規范化管理,落實企業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主體責任,對生產、運輸、港口等企業定期開展危險化學品環境風險和污染隱患大排查,及時督促企業進行整治;防控危險化學品環境污染事故和生態破壞事件的環境風險;加強危險化學品運輸、轉運過程環境風險應急預案。
二、對高環境危害、高健康風險化學物質實施管制
禁止輕芳烴(含苯、甲苯、二甲苯)在農藥行業的使用。全面禁止基酚聚氧乙烯醚在農藥、印染、皮革行業作為溶劑使用。 2019 年起,禁止硫丹、全氟辛基硫酸及其鹽類和全氟辛基硫酸、酰氟(除消防等領域外)在廣西境內生產、使用和進出口。對高風險化學物質生產、使用進行嚴格限制,并逐步淘汰替代。2020 年起,禁止六溴環十二烷在廣西境內生產、使用和進出口。
三、嚴格控制環境激素類化學物質污染
2017 年底前完成全區環境激素類化學物質生產使用情況調查,根據國家有關名錄,實施環境激素類化學物質淘汰、限制、替代等措施。監控評估飲用水源地、農產品種植區及水產品集中養殖區環境激素類化學物質風險。加強獸藥生產、經營、使用環節的監管,在北海、防城港、欽州 3 個市啟動水產品集中養殖區環境激素類化學品污染監測。
第五節 保障核與輻射環境安全
一、加強核與輻射監管能力建設
建立健全核與輻射安全及放射性污染防治的設區市、縣級監管體系和隊伍,重點加強自治區和設區城市輻射環境監測能力。推進廣西省級輻射環境質量監測網建設,優化監測點位和監測項目,逐步將省控監測網點設置于縣鄉一級;建立和配備核與輻射安全及放射性污染有效評價體系和檢測手段,組建核與輻射安全及放射性污染防治管理平臺。
二、嚴格電磁輻射環境管理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