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01-19 17:18
來源:中國水網
近日,記者從廣西省政府獲悉,廣西人民政府印發了《廣西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 “十三五”規劃》。規劃明確,實施全區煤電節能減排升級改造行動,推進煤炭清潔利用,提升煤電高效清潔發展水平。加強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推廣。鼓勵核能、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潮汐能等清潔能源發展,逐步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重點推進火電行業超低排放,確?;痣姀S穩定達標排放。新建燃煤發電機組(含在建和項目已納入國家火電建設規劃的機組)應同步建設先進高效脫硫、脫硝和除塵設施,不得設置煙氣旁路通道。鼓勵新建機組接近或達到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重點推進現役燃煤發電機組實施超低排放技術改造,燃煤發電機組必須安裝高效脫硫、脫硝和除塵設施,確保穩定達標排放。未實現大氣污染物達標排放的自備燃煤發電機組要加快實施環保設施改造升級。詳細情況如下: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
廣西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人民政府各組成部門、各直屬機構:
《廣西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十三五”規劃》已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2016 年 10 月 10 日
廣西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 “十三五”規劃
目錄
本規劃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及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并結合本自治區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實際情況進行編制,是指導全區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是編制相關專項規劃的重要依據。
第一篇 發展環境
第一章 “十二五”工作回顧
“十三五”時期,是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也是廣西實施“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履行“三大定位”新使命、實現“兩個建成”目標的關鍵時期。必須認真總結“十二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經驗,深刻分析存在問題,為“十三五”時期環境保護提供重要借鑒。
第一節 工作成效
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十二五”時期以來,廣西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局部有所改善,大部分指標優于全國平均水平。全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API 優良率)均達到 95%以上,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年均濃度逐漸降低,2015 年分別比 2010 年下降 42%和 13%;全區城市酸雨污染平均水平顯著減輕,與 2010 年相比,14 個設區市年均酸雨頻率降低 16.3 個百分點。設區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 98%以上;全區 39 條主要河流水質斷面達標率保持 93%以上;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一、二類海水水質比例和海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均達到 90.9%,均比 2010 年提高 1.3 個百分點。33 個設區市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17 個地表水國控斷面的水質鉛、汞、鎘、鉻、砷濃度達標率均為 100%;重金屬防控區 11 個水環境監測斷面總達標率為 100%。78.6%的城市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達到 “好”等級,較 2010 年上升 14.3 個百分點。
污染減排任務超額完成。“十二五”期間,廣西持續深入推進污染減排,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2015 年,全區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為 71.7 萬噸、 7.67 萬噸、42.12 萬噸和 37.34 萬噸,分別比 2010 年削減 11.9%、 9.2%、26.39%和 17.22%,超額完成“十二五”期間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全區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實施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推行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對煤炭消費實施總量控制;實施造紙、制糖、淀粉等行業深度治理;強力推進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能力 150 萬噸/日,新建污水管網 4922 公里,全區生活污水處理量達到 477.7 萬噸/日,城鎮污水處理率已突破 85%,比 2010 年增加了 14.4 個百分點;全面開展農業源污染減排工作,實施完成 3401 項規?;笄蒺B殖改造項目;全面完成火電廠、水泥廠脫硫脫硝工程建設;機動車污染減排取得明顯突破,累計淘汰黃標車 23 萬輛;“十二五”時期落后產能淘汰任務提前一年完成。
環境污染整治穩步推進。廣西北部灣近岸海域和九洲江、南流江、環江、刁江、漓江等重點流域污染整治取得初步成效。以重金屬、危險廢物等為重點,開展了重金屬污染治理和危險廢物污染風險控制工作。全力推動大氣污染防治,實施工業煙粉塵和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加強機動車污染防治,嚴控城市建筑工地和道路揚塵污染,開展秸稈禁燒和秸稈綜合利用。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設施建設快速發展,生活垃圾清運量達 2.03 萬噸/日,城鎮垃圾處理設施無害化處理能力達 1.54 萬噸/日,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 85%,比 2010 年增加了 17.8 個百分點;建成了南寧市餐廚垃圾處理廠,餐廚垃圾年處理量達 70.06 萬噸/年。完成了 1279 個建制村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受益人口約 426 萬人;新增戶用沼氣池 34.6 萬戶,完成舊病沼氣池改造 8 萬座,全區累計建成農村戶用沼氣池 405.6 萬戶,沼氣入戶率達 50.45%,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取得明顯成效,河池市金城江區、南丹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3 個國家重點防控區域均完成廢氣、廢水中重金屬污染物鉛、鎘、砷的排放量各比 2007 年削減 15%以上的任務;非重點防控區的鉛、汞、鎘、鉻、砷五種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分別比 2007 年削減了 29%、50%、 33%、98%和 28%。危險廢物處置能力進一步提高,廣西危險廢物處置中心和 13 個設區市的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均如期建設完成,全區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持證企業達 33 家,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達 87.34 萬噸/年,危險廢物處置量為 30.48 萬噸,全區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合格率逐年提升,從2010 年全國排名第 25 名提升至 2015 年第 5 名。加強了輻射源監管,閑置廢棄放射源全部得到安全收貯。扎實開展環境執法檢查和專項行動,全區共查處環境違法案件 3768 起,處罰金額 1.88 億元,有力震懾了環境違法企業。組織開展全區林地管理專項檢查和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非法侵占林地行為。全區突發環境事件次數逐年明顯下降,2013 年以來未發生過較大以上級別的環境事件,守住了環境安全的底線。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