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1-03-03 15:28
來源:工人日報
電廠的主控制室。
收集來的垃圾被運到垃圾池中。
池中垃圾進行分揀。
垃圾進入焚燒爐。
廢氣過濾排出。
夜幕低沉,萬家燈火和五彩的燈飾,把重慶主城點綴得格外絢麗。
在能源日漸匱乏的今天,讓山城夜晚如此絢麗的光源,除來自于火力和水力發電外,還有用城市生活垃圾發的電。
來自重慶市政府的消息,未來兩年內,除已經運行的同興垃圾焚燒發電廠外,還將建成另外兩座垃圾焚燒發電廠。
到那時,重慶市主城和都市圈的生活垃圾將告別填埋方式,全部用于焚燒發電,日處理4000噸垃圾,發電100余萬千瓦時,滿足30萬戶家庭的居民用電。
聽不見嘈雜的機器聲,廠區煙囪冒出的淡淡白煙,標志著廠房正在發電。帶領記者參觀的周師傅說:“這里的垃圾都經過防臭、防塵、防噪處理,盡管24小時發電,對周圍的環境和居民卻不會造成任何干擾。”
走進廠房里面,才聽到鍋爐等機器的運轉聲。5樓的總控制室里,兩面巨大的電子屏幕上顯示著焚燒爐、余熱鍋爐等一系列設備的運轉情況,5名工作人員坐在控制臺的電腦前,注意著設備的數據:焚燒爐938度、出渣口353度……
透過控制臺背后的兩面巨大透明玻璃窗,可以看到堆放垃圾的垃圾池,里面正存放著1000多噸城市生活垃圾。
“剛收集的生活垃圾大多沒經分類,含水量太高,所以運到垃圾池后,要先存放幾天進行發酵,等里面的水分濾出一些后,才能送進焚燒爐里發電,否則會影響發電質量。”周師傅說。
而在3樓機房,是焚燒爐和過濾廢氣的一系列設備。周師傅說,這些設備平時都是通過電腦操作,不需要人操作,只有維修人員會定期檢查。
“未來重慶新建的兩個廠,都將采用同興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先進環保工藝。”重慶三峰卡萬塔公司總經理雷欽平說,垃圾焚燒產生的熱能,除轉換為電能外,垃圾發電產生的污水經過處理后,同樣可用作澆花和發電的冷卻水,而剩下的爐渣則可制成磚、鋪路石等建材。
“隨著城市化發展進程速度加快,新建垃圾發電廠的進程也將隨之加快。”雷欽平說,重慶市第二垃圾發電廠已在巴南區豐盛鎮開工建設,今年底將投產,日處理生活垃圾能力預計達2000多噸,發電量可供10萬戶居民使用;第三垃圾發電廠已在江津完成選址,將主要處理都市圈產生的生活垃圾,日處理垃圾能力為1000多噸,兩年內建成投產。
發電成未來垃圾處理的方向 填埋方式雖然見效快且成本低,但卻產生了一系列后遺癥。
“我們不但在技術上領先填埋式的垃圾處理場,也在投資、生產成本上遠遠低于國內很多垃圾發電廠。”重慶同興垃圾發電廠綜合部副部長楊洋說,“因為我們的設備全部實現了國產化,這樣成本就被大規模降下來了。”
重慶同興垃圾發電廠是國內第一座引進世界先進技術,然后消化吸收創新并完全實現關鍵設備國產化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其投資方為重鋼集團旗下的重慶三峰環境產業有限公司,也是國內唯一有能力生產大型垃圾焚燒發電核心設備的企業。
“許多垃圾焚燒發電廠都是全套引進國外技術和設備,由政府投入巨資建設而成的。”楊洋說,比如上海某垃圾焚燒發電廠就完全使用進口設備,投資達6.7億元,而同興依靠重鋼既有的設備制造能力,實現關鍵技術的國產化,項目總投資僅為3.15億元。
“在三峽工程蓄水以前,為了不使被淹的沿江垃圾對水體直接造成污染,再加上時間緊迫,重慶市的生活垃圾絕大部分采用填埋方式,這種辦法見效快且成本較低。”重慶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蒲勇健說,“但卻產生了一些后遺癥,如在垃圾填埋中對滲濾液的處理未過關,且填埋占用了土地。目前,重慶市政府出于對環保和減少土地占用的考慮,已經把發電作為將來垃圾處理發展的方向。”
“垃圾焚燒裝備的國產化,正在推動國內垃圾焚燒發電產業的發展。”楊洋說。現在,同興每年平均發電1億多千瓦時,其中9000萬千瓦時進入國家電網銷售,其余供自身生產使用。
對焚燒垃圾發電的最大爭議 “二惡英”只要燃燒溫度保持在850攝氏度以上,停留兩秒就會基本消失
垃圾焚燒發電,并不是近年來才有的一項新技術。但由于很多城市垃圾分揀較為粗糙,造成一些建筑垃圾中的塑料等材料和少部分醫療垃圾,也進入垃圾發電企業,使得焚燒中“二惡英”等有毒氣體超標造成二次污染,這也是目前對焚燒垃圾發電的最大爭議。
“通過我們這些年的生產實踐來看,經過焚燒,垃圾中的細菌、病毒比其他處理方式消滅得更徹底,各種惡臭氣體被高溫分解、煙氣經過處理達標排放,對周邊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的幾率反而更小。”楊洋告訴記者,事實上人們普遍擔心的“二惡英”只要溫度保持在850攝氏度以上的燃燒,停留兩秒時間就會基本消失。
“同興垃圾發電廠執行的是歐盟低于每立方米0.1納克的標準,而且這些技術指標都是送到歐洲測試達標的。”楊洋表示,同興一直都以國際標準要求,遠超過國內標準。
近年來,隨著政府對循環經濟倡導和宣傳力度的加大以及城市土地價格的攀升,與興建垃圾填埋場相比,垃圾發電就有了更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垃圾發電在國內已經被普遍接受。
專家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新增垃圾發電裝機容量330萬千瓦左右,按每千瓦4500元的設備造價計算,垃圾發電市場容量為149億元。
先進技術成國家標準 打破了歐洲和美國、日本企業對國內市場的壟斷
據悉,以重慶同興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技術為模板的《生活垃圾焚燒爐及余熱鍋爐》國家標準,已于2009年6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重慶垃圾焚燒發電的先進技術,開始服務全國。目前,由重慶三峰卡萬塔環境產業有限公司承建的成都九江環保垃圾發電廠已開工建設,這個工程總投資7.13億元,采用同興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技術。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重慶同興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技術,打破了歐洲和美國、日本企業對國內市場的壟斷。目前,利用重慶的技術和設備,國內不僅興建了福州紅嶺垃圾焚燒發電廠,并且逐步取代了上海浦東垃圾焚燒發電廠的進口核心設備。河北保定等地也與重慶簽訂了興建垃圾焚燒發電廠的相關合同。
重鋼集團董事長董林告訴記者,重鋼三峰環境產業公司最先的定位,就是以垃圾焚燒技術和核心設備制造為主攻方向。重鋼人通過引進國外先進的垃圾焚燒技術,并最終實現關鍵設備完全國產化,并由此樹立了國內在該領域的絕對話語權,進而延伸出一個巨大的制造產業鏈。
“我們要站在巨人肩膀上起步,要敢于引進、吸收、消化國際先進技術,發展我們自己的民族環保產業。”在董林主推下,由重鋼三峰環境產業公司投資、建設和運營的重慶同興垃圾焚燒發電廠,引進國際領先水平的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在國內首次將其核心設備實現國產化。由重鋼集團三峰環境產業公司與美國卡萬塔集團聯合成立的“三峰卡萬塔公司”,開創了美國卡萬塔集團在全球合作項目中,唯一“不控股”的先例。(記者李國實習生周松金潔)
編輯:程海靜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