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專欄 > 正文

龐氏不龐氏,關鍵在看懂PPP背后的金融邏輯

時間: 2016-10-08 09:50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王強

導讀:PPP專家、中國水網2015年度金牌專欄作家王強再度撰文,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特別點評如下:

伴隨著股市PPP題材的風起云涌,行研們紛紛興奮起來,而另一頭,PPP的磚家們飛磚洶涌。其實,在這些表象討論的背后,一些深度的邏輯又未被發掘。百年來的金融創新,和改革開放的三十年,已經使金融這個基因逐步深入到了我國經濟活動的每個角落。它既是助推劑,也是膨脹劑;既是白衣天使,也是伏地魔;沒它的地方一片死寂百業不興,有它的地方馬太和滾雪球效應必然突出,不加控制就是焚身于欲火一片灰燼。王強博士深度思考之后,再次端出大作,希望由此啟發我們對PPP頂層結構的再度思考。

城市化與金融市場的關系是我研究的重點領域。我國著名的信息分析專家,安邦咨詢的首席研究員陳功先生在其火爆的《顛覆世界的城市化》里,敏銳地指出,從人類歷史上看,財政和金融危機與過度的城市化緊密相關。仔細想想也是,什么房貸市場、政府債券和產融結合,甚至是個人汽車消費貸,追根溯源,都能夠和城市化掛起鉤來。陳功還發現,城市化速度越快,規模越大,就越容易造成金融危機。而為什么會造成這一千古不變的現象,其中的機制到底是什么,書中留下謎底等待我輩來解答。

要解釋城市化引發經濟和金融危機的內在機制,就要理解金融到底是怎么玩的。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先生撰寫的《金融的邏輯》為我們初步揭開了面紗。事實上,《金融的邏輯》是一部西方金融簡史,通過一個個西方國家在投融資實踐中的重大事件,深挖了其中的內在邏輯,而這些事件,不僅僅催生了各種金融技術,更是改變了城市史和國家史。《金融的邏輯》還借古喻今,對當時和未來我國金融發展的方向作了展望。而我在閱讀《金融邏輯》的時候,會情不自禁地對我國PPP的金融邏輯思忖一二,頗具玩味。

金融的背后是制度,制度的背后是能力

經濟史、經濟思想史和金融史可能是比經濟和金融趨勢本身更有意思的話題。現在我們所熟知和應用的大量經濟和金融的理念、手段實際上都有歷史淵源的,例如合同、股份制、利率、甚至是股票、債券、保險等,這些東西在幾百年前都是創舉,是當時特定環境下的解決方案,用得好了,就會逐漸得到同行效仿和推廣,久而久之,就成為非常發達、有效和靈活的金融技術和工具,其本質就是信用、借貸、然后就是資本的反復循環和擴張。

千萬不可以小看這些技術和工具。《金融的邏輯》為我們揭示出,正是這些金融技術和工具的創新在近五、六百年來推動了人類邁向現代社會的兩次重大革命,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了解西方美術史的人都知道十六至十九世紀在歐洲有一個藝術珍品最大的主顧,美第奇家族,而在背后支撐的是美第奇銀行。“美第奇家族對意大利文藝復興、對歐洲走出中世紀、對現代科學有著根本性的貢獻”,投入由大量財力收藏、翻譯和出版古希臘經典、建立歐洲最大的圖書館,出資培養了一大批大畫家、雕塑家和建筑家,其中不乏米開朗基羅這樣的巨匠,而伽利略實際上是美第奇家族的家庭教師,是在家族的資助下作出了一系列天文和物理學的偉大發現。文藝復興之后,資本的效力繼續在發酵,催發了英國的工業革命。

而在這之前,英國實際上已經歷過一場金融革命(英格蘭銀行的創立、公債的發行和穩固以及其他金融業的變革稱為“金融革命”),金融革命不斷為工業革命注入資本燃料和動力,更是為后來的工業革命做好了組織形式上的準備(股份制為工業規模化創新和生產提供了大資本)。英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約翰·希克斯(John Hicks)指出,工業革命不是技術創新的結果,或至少不是其直接作用的結果,而是金融革命的結果。工業革命早期使用的技術創新,大多數在工業革命之前早已有之。然而,技術革命既沒有引發經濟持續增長,也未導致工業革命。因為早已存在的技術發明缺乏大規模資金以及長期資金的資本土壤,便不能使其從作坊階段走向諸如鋼鐵、紡織、鐵路等大規模工業產業階段。工業革命興起的新產業,其工業原料、研發、人力、廠房和設備成本等開支都十分巨大,如機械制造,冶金,鐵路等等都屬資金密集型行業,對廉價資本依賴性大。英國光榮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和財稅制度使其長期公債利率一降再降,最后僅3%利率水平,銀行利率降得更低,英國在發展國債市場之后,進一步發展了股票市場、企業債券市場等等,如倫敦證券交易所。這些都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廉價資金”。

如果我們單向來認識金融創新帶來的巨大功效就大錯特錯了。眾所周知,金融創新也會帶來災難。但是,金融創新的成功和失敗均不是來源于其自身,而是隱藏在深處的邏輯關系。正如陳志武所指出的,歐美國家在發展早期由于無法直接征稅,國家將未來的稅收和其他收入質押并向公眾發行公債,然后國家籍此發展經濟、形成還款能力并通過建立制度形成更強的“錢生錢”的能力。“錢生錢”就是財富擴張,這里的財富當然不僅僅是指資金,還包括技術水平、人才儲備、資源資產以及財富變現的預期,有了財富擴張,償還這些公債當然沒有問題。除了公債以外,其他的金融技術和工具運作的道理也是如此。這就是陳志武教授所指出的金融的邏輯。透過金融的邏輯,就可以發現,現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基本上是靠借債起家的,其中美國最為典型。美國在力爭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的時候,最初的大陸軍根本就沒有錢,也是通過發行各種中期債券和臨時債券籌資打贏了獨立戰爭,這些債券的發行和交易形成了美國最初的證券市場。19世紀30年代后,美國各州大量發行州際債券。19世紀40—50年代由政府擔保的鐵路債券迅速增長,有力地推動了美國的鐵路建設。正是靠著借債度日,美國孕育了使自己“錢生錢”的制度和能力,使國家建立在“取信于民”的基礎上,從而從弱小走向強大。

所以,英美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成為世界“列強”是有內在邏輯的,這個邏輯就是金融的邏輯,而工業化、城鎮化是金融邏輯的結果。按照這個邏輯,中國實際上很早就落后于這些國家了,至少十四、十五世紀以后,中國沒有大規模誕生和實踐什么金融創新工具,錢不能生錢,只能留存在天朝的國庫里,自然也不能催生出多少文化、技術和工業。而中國宋朝誕生的“交子”,現在考證下來,也不是什么金融創新,而是政府貨幣超發,掠奪民間財富的工具。所以,鴉片戰爭以后中國屢遭蹂躪也是有經濟、金融和制度上的原因的。陳志武還指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1600年前后一直把金銀財富揣在自己懷里的富國,如奧斯曼帝國、中華帝國等,以及到處搶別人財寶而不發展自身能力的西班牙、葡萄牙,到了二十世紀不是衰落就是滅亡。而1600年前后一直依靠借債度日的國家,到二十世紀都成了世界的主宰。

12

編輯: 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王強

E20特約評論員 目前供職于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2001年在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巴特列特研究生院建筑經濟與管理專業(主修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和PPP/PFI)學習并獲理學碩士學位。2005年加入上海城投以后,牽頭開展了《基礎設施投資新趨勢-上海PPP模式研究》并于2010年獲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獎,此研究被上海市法制辦譽為“上海市特許經營立法的理論基礎”。2006-2007年參與了《上海市城市基礎設施特許經營管理辦法》的制定工作,并向上海市政府立法相關部門系統性地提出建議并大部分得到采納與吸收。作為上海城投項目

作者新文章

作者熱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