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4-04-10 10:16
來源: 央視中國之聲
作者: 薛濤
4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聯合對《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并發布。修訂后的管理辦法為PPP項目規范發展、陽光運行奠定了制度基礎,并且規范了特許經營實施方式,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改進了特許經營管理程序。
央視中國之聲就此采訪國家發展改革委法規司副司長于文濤、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投資體制與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吳有紅、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進行解讀。
薛濤應邀對以上特許經營新規進行撰文解讀,本文文末另附薛濤2000多字解讀全文。為讀者更好了解和理解新規提供參考。
據央視中國之聲報道,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會同相關部門聯合發布了修訂后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這是2015年以來,對《管理辦法》首次進行修訂,修訂后的新辦法將從2024年5月1號起施行。
修訂后的《管理辦法》,規范了特許經營實施方式,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改進了特許經營管理程序。業內普遍認為,這是我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也就是PPP模式的重磅文件。著力解決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近年來暴露出的民營企業入場難等問題。
修訂后的管理辦法,作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實施后的首個制度文件,厘清了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的關系,也就是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是基于使用者付費的PPP模式。
國家發展改革委法規司副司長于文濤介紹:“《管理辦法》中主要涵蓋了交通運輸、市政工程、生態保護、環境治理、水利、能源、體育、旅游等系列相關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管理辦法》的修訂發布是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引導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在法治軌道上高質量發展,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重要制度建設舉措,有利于保障民營資本投資效益,提高公共服務質量效率。”
要深入理解此次修訂的變化和意義,首先要從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即PPP在我國的發展改革入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招商引資為出發點的特許經營試點,為公用事業的市場化發起了開端。此后,市政領域實質性推進特許經營,并全面落地,開始了特許經營市場化改革的第二階段;2014年啟動以PPP為關鍵詞的改革,作為市場化改革的第三階段,將PPP從特許經營范疇推廣到了民間主動融資,也就是PFI的非運營類;第四階段則是2023年11月《關于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的指導意見》的印發以及此次《管理辦法》的修訂,明確提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應全部采取特許經營模式實施,PFI模式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圖注:PFI分類,詳見薛濤2016年11月發布于財政部ppp中心微信公號的相關ppp四分類的文章,詳見如下鏈接:薛濤:環保PPP年度盤點,分類后的頂層思考與產業變局。此外,薛濤在《薛濤解析中國式環保PPP》一書中,也做了更詳細的闡述。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投資體制與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吳有紅表示:“PPP就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反映的是一種合作的理念,體現在具體項目里,有兩種模式:一種模式叫特許經營,另一種模式叫PFI。去年二月統計顯示,PPP項目89%都屬于政府付費,或者是可行性缺口補助。有一部分使用者付費,但是,付費的規模不大,中間還有缺口就要政府來補。簡單來講,絕大部分都屬于PFI的項目。這樣的一種偏離,違背了PPP的一個本源和初衷。”
從國際經驗看,特許經營是PPP的兩種主要類型之一,已有上百年的歷史,其主要特征是特許經營者擁有排他性權利,承擔需求風險,收益主要來自使用者付費。而PFI模式也被認為是低效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過度負債拉動經濟的模式。為此,《管理辦法》規范了特許經營實施方式,明確禁止通過建設、移交,也就是BT的方式,逃避運營義務或墊資施工,實質性叫停了PFI模式。
央視中國之聲采訪薛濤,解讀特許經營管理辦法新規
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表示:“英國PFI模式產生了泰晤士水務,但是在國際市場上沒有太多的聲音。所以從國際市場上實踐來看,PFI相對較難操作,對國情要求極高,即使在國外沒有形成普遍的模式。而特許經營作為法國模式,現在走到了東南亞、南美等,大部分的發展中國家都在使用。”
《管理辦法》直面特許經營領域焦點問題,最大程度保障了特許經營各方合法權益。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新中標的PPP項目中,由民營企業牽頭的項目數量占50.76%,此后占比一路下滑,到2022年僅占18.33%,上一階段PPP模式也因此受到眾多質疑,被認為偏離了PPP本源,制約而非推動了基礎設施領域的市場化改革。
編輯: 李丹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南大學兼職教授,沈陽工業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鎮水體污染治理工程技術應用中心村鎮水生態環境治理領域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垃圾焚燒專家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天津創業環保、碧水源、中建環能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