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3-07-25 10:49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薛濤
7月20日,微信公眾號“ L先生說”發布了一篇李睿秋Lachel的原創文章,題為《如何把愛好變成事業?》講述了作者如何看待個人愛好與事業的關系,并分享了幾個將愛好變為個人事業的小技巧。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客座教授薛濤在閱讀這篇文章之后發布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寫的蠻好!補充個人體會:
愛好和事業其實也是陰陽兩面,不能說就是刻意的把愛好變成事業、有時候也是在把事業變成愛好、這里面是在發掘事業的新干法、目標不變方法可變。這樣既滿足了組織需求、又找到了個人動力源泉。這個角度而言,虛就是實,惡即是善,事業就是愛好。
這幾日我發道德經感悟(相關閱讀:讀《道德經》中的幾點管理學體會),大家不知道怎么用?上面這段里就有了例子:如何陰陽轉化,如何實現“既要又要”的二生三,容易嗎?活著當然不容易,世間想優秀,什么事容易?但是,至少有一點,每天抱怨這個抱怨那個,懟天懟地的懟大懟小的人,是最容易的活法了….
老子一直說要求道,要減欲,原因就是如果為了欲望,就會急迫,就會充滿怨氣,如果按求道(求認知)去面對二生三,人就清明了不少,格局變大,格力上升就容易找到方法(破格)。
其實,因“私欲”而導致怨氣這一說法也是不精確的,因為“私”在“欲”之上。比如,屬下出現問題只覺得是屬下的問題,而出現了“怨”,這個“怨”和“欲”無關。沒想到自己為何不能提前判斷出會出現這個麻煩?如果這樣,下次如何避免?這個思路下去,也就沒有“怨”了。直接原因在于“歸因于己“,通俗點就是嚴以律己了。根本邏輯在于克服了“私”。所以,滅私,而不是克欲,是得道的登山路。
附:
如何把愛好變成事業?
作者:李睿秋Lachel 發布時間:2023-07-20
前段時間在答疑時,遇到過這么一個問題。
有讀者提問,說:我特別喜歡寫小說,很希望把它作為自己拓展收入的途徑,寫了很多作品,也有了一些成績,但始終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反而因為工作強度太高,導致十分焦慮,對寫作也失去了以往的熱情。我該繼續下去嗎?
這個問題令我很有感觸。許多讀者都問過我類似的問題。一言以蔽之:我有一個特別喜歡的愛好,自己做得似乎也不錯,如何才能讓它「變現」呢?
尤其是這幾年,隨著自媒體的蓬勃發展,許多人都開始試圖探索朝九晚五之外的可能性,希望自己也能成為讀書博主、旅行博主、美食博主、探店博主、攝影博主……
又或者,開設自己的工作室,靠自己的技能養活自己,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擺脫辦公室的爾虞我詐和勾心斗角;
再比如,把自己的愛好變成副業,讓它能為自己提供收入,拓展自己的收入渠道,讓自己過得更輕松愜意……
畢竟,在許多人的想象中,一邊做著自己喜歡的事,一邊還能掙到錢,這難道不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生活嗎?
如果你也有過這樣的想法,我想對你說:要慎重。
編輯: 趙凡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垃圾焚燒專家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天津創業環保、中建環能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