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12-08 10:36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黃小木
編者按: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就已經相繼嘗試推廣垃圾分類。十幾年來,垃圾分類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反響,然而美好的遠景沒能產生美好的效果,各大城市的垃圾分類多數流于形式,似乎正在落入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
在“2010固廢戰略論壇”上,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聶永豐、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徐海云等業內專家通過對比分析中外垃圾分類管理體系,總結各國先進經驗,指出了現階段我國垃圾分類的癥結所在,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發達國家的生活垃圾分類管理
聶永豐教授認為,借鑒發達國家的分類管理經驗很有必要,但在接見的同時怎么結合中國國情更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實際上,發達國家的垃圾分類、收集和管理基本都包括四個環節:源頭分類、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但這之中又各有不同,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統一模式。德國和日本的垃圾分類都比較細致,前者的垃圾分類包括生物質垃圾、包裝物、玻璃瓶和廢紙四大類,這四類占到垃圾總量的56%,剩余需要處理的就只有44%;后者的垃圾分作可燃、不可燃、資源垃圾和大型垃圾。德國以MBT(機械-生物處理)和焚燒為主,但MBT并非最終處理方式,而是經過MBT處理后,一部分填埋、一部分焚燒、一部分再送到水泥窯。日本垃圾熱值高,焚燒比例高,其垃圾分類收集的管理目標就是減少廚余垃圾的含水率。美國幅員遼闊,多數地區以填埋為主,焚燒只占12%。韓國食品廢棄物回收比率高達80%,除了得益于較強的集體觀念外,嚴格的收費管理措施也功不可沒。
垃圾分類收集必須采用經濟手段
徐海云在介紹垃圾分類收集的方式時指出,沒有經濟手段就沒有垃圾分類收集。垃圾分類收集有三種經濟手段,一是計量收費,比如我國的廢品回收;二是計量付費,比如一些發達國家按垃圾的不同類別收取費用;三是計量押金制度,即對特定產品,比如可回收的包裝物如酒瓶,以及有毒有害物質如電池等收取押金?;仡櫚l達國家垃圾分類收集的發展歷程,只有通過經濟手段才能是垃圾分類收集達到比較好的效果。比如瑞士蘇黎世從1993年開始按袋收費,垃圾量有所減少,韓國1995年開始引入垃圾收費機制,垃圾產生量和回收率明顯改善。
我國垃圾分類管理現狀
聶永豐教授指出,我國的垃圾分類從行政上來說,分類清楚徹底。危險廢物、工業廢物由環保部管,醫療垃圾由衛生部管,生活垃圾由住建部管等。但是這其中又存在交叉。比如生活垃圾,我國是把易拉罐、廢紙等在家里單獨分選,這部分由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系統負責管理,其余的低價值廢物進入環衛系統,這兩個不同的管理部門共同構成了類似西方的垃圾管理體系。事實上,我國的垃圾回收水平和美國是差不多的,但在處理方面,還有大約1/3的回收垃圾沒有得到有控制的處理。
現階段的主要問題
對于我國現階段垃圾處理的主要問題,聶永豐教授歸納了三點:一是垃圾處理設施和能力嚴重不足;二是垃圾的產生量將持續增加,處理能力不足的矛盾將更加突出;三是分類收集收效甚微。對于第三點,真正的原因是大量可回收的垃圾在投放前已經被分揀回收,投入環衛系統的垃圾可分性很低,分類收運和分類處理也沒有及時跟進,挫傷了市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但即使正規的垃圾分類收集取得真正進展,也不會對我國垃圾減量產生明顯作用。因為現在我國垃圾產生量是0.7公斤/天/人,計入廢品流后是1公斤,進一步降低是很難的。
易腐有機物的單獨收集和降低含水量
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針對我國垃圾管理的難點,聶永豐教授提出,應把重點放在易腐有機物的單獨收集和廚余垃圾含水量的降低上。在管理戰略上,應推進凈菜進城、避免過度包裝。從廣大公眾來說,應盡量減少廚余垃圾的含水量,只要把含水量從90%講到80%,垃圾的減量大概就是1/3甚至是1/2。垃圾的分類收集是需要的,但還要改進,應在全國建成以社區回收站點為基礎,集散市場為核心,加工利用為目的的三位一體的廢舊物資回收體系。近期以降低廚余垃圾含水量為主,中期可把廚余垃圾單獨作為生物廢物,使我國垃圾在無害化、資源化和減量化上上升到更高的階段。
對于廚余有機垃圾的單獨收集,徐海云總工在表示支持的同時,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困難。要推行廚余垃圾的單獨收集,需要做好很多準備,比如改變現有的收運模式,要實行垃圾定點定時收集、經濟激勵、計量收費、有效約束、不能偷倒垃圾等等,很多城市都還沒有準備好,這受社會現實和社會條件的限制。廚余垃圾分類收集應該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從小城鎮開始推行會更加有效。
編輯:黃小木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