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7 15:08
來源:瀚藍環境
導讀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今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重申,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近年來,瀚藍積極探索清潔能源方面的技術創新業務協同,包括沼氣制氫、蒸汽余熱供熱、光伏發電等,取得了良好的節能降碳成效。
以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為能源核心,瀚藍積極開展供熱業務,利用垃圾焚燒的蒸汽余熱為周邊工業園區提供綠色熱源,助力企業節能降碳。目前下屬已有淮安、萬載、黃石、漳州、濟寧等多個項目實現管道供熱或移動供熱,2022年供熱蒸汽總量超過80萬噸,相當于全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5萬噸。此外,公司下屬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均在積極開展供熱業務,多個項目已完成協議簽訂,年中起將有更多項目實現對外供熱。
01
熱電聯產模式供熱需求旺盛,
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突出
熱電聯產模式是全球公認的節約能源、改善環境、增強城市基礎設施功能的重要措施,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是實現循環經濟的重要技術手段。我國積極鼓勵和發展熱電聯產模式,鼓勵加快生物質發電向熱電聯產轉型升級,生物質發電補貼也優先支持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推動垃圾發電企業向熱電聯產方向發展。
經濟效益方面,熱電聯產模式實現了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經營收入多元化,主要采用預收的結算模式,有助于改善項目現金流,提高項目抗風險能力。環境效益方面,隨著節能和環保工作的深入進行,無論是在工業還是民用領域,采用熱電聯產是經濟合理的利用能源、節約能源的行之有效途徑,具有減少碳排放、改善城市大氣環境質量、提高供熱質量等綜合效益。
02
集中供熱,
助力周邊工業用戶節能降碳
瀚藍開展集中供熱實踐,利用供熱管道將下屬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余熱蒸汽供應至周邊工業園區,為用熱企業提供綠色熱源。
以江西萬載垃圾焚燒項目為例,日處理生活垃圾800噸。以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為核心,該項目利用煙氣余熱,為附近的造紙企業提供穩定、清潔的熱能,日供熱蒸汽量達到1070噸。由于利用蒸汽余熱供熱具有穩定、清潔、高效等優勢,該項目周邊工業園區的部分用戶自獲得萬載項目的供熱后,直接停用了燃煤鍋爐,企業能源結構轉變,整體碳排放下降。又如漳州項目,日供熱量達到1090噸,為造紙企業提供穩定熱源,降低企業用汽成本,為企業增加盈利空間。
此外,瀚藍還協助制造業用戶進行節能改造,包括陶瓷廠煙氣余熱利用、工廠能源站改造等,通過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和能源系統管理水平,降低企業能耗,減少碳排放。
03
移動供熱,
探索易于復制的供熱模式
除了集中供熱以外,為滿足各地客戶的需求,減輕供熱管道距離限制影響,瀚藍還根據項目所在地工業布局的差異性,探索移動供熱方式,最遠運輸距離可達到20-25公里。瀚藍率先引入移動式供熱車,打破了管道輸送運輸的單一模式,可靈活調整供汽量,實現遠距離運輸。移動供熱的模式不受地域限制,且具有無管網、遠距離、配送靈活、幾乎無熱損等優勢,利于快速實現異地復制。
如瀚藍的濟寧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利用移動供熱的方式為一個食品公司提供每日約40噸熱能,其他食品生產企業也表現出濃厚興趣,后續最遠的用戶可拓展至25公里以外。
利用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開展供熱業務,是契合國家雙碳目標、實現節能減排的有效方式,也是建設低碳社會、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未來,瀚藍將繼續以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為能源核心,發揮“焚燒+”的效應,探索更有效的技術和服務模式,為各地提供優質的供熱服務。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