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2 14:20
來源:生態環境部
2月22日上午10時,生態環境部將召開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宣傳教育司司長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司長黃小贈出席,簡要通報全國水生態環境保護總體情況,并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扎實推進碧水保衛戰。我們邀請到水生態環境司司長黃小贈先生,介紹我國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情況,并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我先通報幾項生態環境部近期重點工作。
一、安排部署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
2月16日—17日,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總結2022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分析當前面臨形勢,安排部署2023年重點任務。
過去一年,生態環境系統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扎實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全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目標順利完成。同時,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從經濟發展態勢、氣候條件、工作基礎和國際形勢看,未來幾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將面臨更大壓力。
生態環境系統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定力,切實增強系統觀念,堅定不移貫徹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方針,更加自覺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放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大局中去考量,更加自覺投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偉大實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生態環境部將全力抓好七大重點任務:一是積極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踐,聚焦區域重大戰略打造美麗中國先行區;二是扎實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全力支撐服務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積極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創新;三是扎實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四是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強化重點領域環境隱患排查和風險防控;五是嚴格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持續提升核安全監管體系與能力;六是依法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執法,提升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效能;七是加快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繼續推動重點領域法律法規制修訂,推動研究出臺綠色金融、貿易和行業發展政策。
二、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方案全部公開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2019年至2022年,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分六批完成對31個?。▍^、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個國務院部門和6家中央企業的督察。
督察整改是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重要環節,是檢驗督察工作成效的重要標志。根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辦法》有關要求,被督察對象通過省級黨報、電視臺、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等便于人民群眾知曉的方式,及時公開整改方案。2023年2月9日,江蘇、內蒙古、西藏3?。▍^)公開整改方案。至此,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方案全部向社會公開。
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方案共明確整改任務2164項,根據調度情況,截至2022年底,已完成1275項,完成率近60%,其余整改任務正在積極有序推進。
此外,為進一步發揮宣傳引導、激勵先進、交流工作、引領帶動的作用,推動做好督察“后半篇文章”。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精選中央主要媒體重要報道和各地督察整改正面典型案例,匯編形成《督察成效》一書,并于近日出版發行。
三、印發《“十四五”噪聲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動落實剛剛實施的噪聲污染防治法,噪聲污染防治各主要職能部門共同編制了《“十四五”噪聲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并于今年1月正式印發。
《行動計劃》作為“十四五”期間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導性文件,進一步鞏固了工作基礎、強化了重點管控措施、細化了《噪聲污染防治法》規定要求、完善了社會共治理念,力求逐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和諧安寧環境需要。
《行動計劃》系統謀劃了“十四五”期間各部門擬主要開展的噪聲污染防治工作,共十章50條,構建了“1+5+4”的框架體系?!?”就是實現一個目標,即:持續改善全國聲環境質量,到2025年,全國聲環境功能區夜間達標率達到85%。
“5”就是深化五類管控,即:嚴格噪聲源頭管理,深化工業企業噪聲污染防治,強化建筑施工噪聲污染防治,加大交通運輸噪聲污染防治,推進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
“4”就是強化四個方面,即:夯實聲環境管理基礎,完善法規標準、加強科技教育支撐,加強監測、嚴格執法,緊抓責任落實、引導全民共治。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會同各相關部門,抓緊制修訂相關配套法規標準,及時協調解決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同時,將指導各地結合噪聲污染防治管理實際需求,及時依法明確職責分工,逐級落實噪聲污染防治責任,穩步提高噪聲治理水平,持續改善聲環境質量,逐步形成寧靜和諧的文明意識和社會氛圍。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