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1 10:00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趙利偉整理
構建標準體系,主要遵從以下三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全覆蓋。標準體系要涵蓋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林草、金融、公共機構、居民生活等方面,實現碳排放重點行業和領域全覆蓋。
第二個原則是多維度。主要從三個維度構建標準體系。
第一個維度是目標、技術、管理、評估全流程維度。整個雙碳標準體系,從目標設置出發,目標包括能耗、能效、污染排放,這些既是強制性標準,也是目標管理標準。為了實現這樣的強標目標,就要從技術要求、技術工藝、技術發展、技術設備設施等方面制定相關標準。管理也非常重要,比如環境管理體系、能源管理體系、能源管理績效評估等,這些都是可以從管理層面加強的標準。最后效果如何,比如低碳技術能夠帶來多少減碳效果,或者企業整體的減碳量怎么去核算,這些都屬于評估方面的技術標準。
第二個維度是從基礎共性、碳減排、碳清除、市場化機制的技術路徑來構建。
1)基礎共性,包括術語、分類,比如固體廢棄物的分類和代碼,綠色低碳標識,碳核算基礎方法學,不同行業的碳信息披露等,這些都屬于基礎類通用標準,相關國家標準也在逐步推進當中。
2)碳減排領域,涉及到五個方面子體系:
第一個子體系,能效提升是碳減排技術路徑當中非常重要的路徑,節能領域相關標準涉及到了能源計量器具的配備、能源的審計、能源的監測、系統能效的評估、能耗,還有能源管理體系等等相關節能技術的評價,這都屬于節能領域的系列標準。
第二個子體系,化石能源的清潔化,煤炭、石油這些傳統能源依然需要提高能效,還要在整個制造生產過程中實現清潔化、低碳化的運營,這些領域中綠色低碳、負碳技術也涉及到標準化問題。
第三個子體系,非化石能源,碳中和的實現離不開非化石能源的占比提升,非化石能源重點包括太陽能、氫能、生物質,還有分布式能源等,這些都是重點領域。
第四個子體系,工業領域溫室氣體的減排,包括水泥制造過程中碳酸鈣分解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合成氨制造過程中產生的溫室氣體等,在工業生產和服務過程中如何碳減排也需相應標準。
第五個子體系,圍繞循環減污降碳設置,包括廢物的循環利用,循環經濟,固廢、水在循環利用過程中的相關標準。
3)碳清除。減碳之后還會有碳的產生怎么辦?那就屬于生態碳匯范疇,森林、草原、海洋碳匯的相關標準。再有CCUS碳儲存、碳捕獲,直接空氣捕集等相關新型技術的技術標準等。
4)市場化機制需要的標準。碳減排需要金融手段,涉及到綠色金融以及碳交易,包括總量配額下的交易和資源性CCER的碳交易。還有包括生態產品價值轉換、生態系統的建設和恢復等系列的相關標準。
以上四方面,每一個小方塊都是一個子體系,每一個子體系下又分各個不同方面的標準,構建起整個雙碳領域標準的需求。
國家層面雙碳和綠色低碳轉型的標準體系全貌
第三個維度,則是針對地區、行業、園區、組織、產品的不同對象的維度。
標準體系構建的第三個原則是多層次。如此龐大的標準體系框架,僅僅靠國家標準是不行的,要從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各個層級都進行設置,這是整個標準體系的框架。
圍繞這個體系框架,再制定“十四五”相關的雙碳技術標準。同時,《實施方案》中還設置了雙碳標準強基行動、百項節能降碳標準提升行動和低碳前沿技術標準引領行動,以及綠色低碳標準的國際合作行動,這“四大行動”都在緊鑼密鼓的推進。
去年,十部委聯合印發《“十四五”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標準體系建設規劃》,其中有一章節的內容就是生態文明建設標準體系,涵蓋自然資源的標準、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標準、生態環境標準、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這幾個標準體系框架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不可能割裂開,也有交叉重復。
我國環保產業標準化進展
在減污降碳領域,環保產業的標準體系是什么樣的呢?
環保產業涉及到大氣、水、固廢、噪聲等領域,包括相關設備產品的技術標準,還有環保服務標準,第三方污染治理技術的相關標準,污染排放和環境質量還會遵循強制性的標準要求。與環保產業配套的標準,就是從環保產業的不同領域做相關設施、產品、藥劑或者環保材料,以及相關技術標準,服務效果評估等,這就是整個環保產業的標準體系。
具體到固廢領域這個子體系,可以按對象劃分為工業固廢、危廢等不同類別,包括了粉煤灰、煤矸石、尾礦、冶金渣、工業副產石膏、赤泥等多個污染治理對象,構建涵蓋收集和貯存、處理和處置、一般固廢作為原料、資源化利用工藝和過程、綜合利用產品、理化及性能檢測方法、污染控制等七大方面的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標準體系。
標準體系就是一層一層往下細分,工業固廢領域重點選取一些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對象,從原料廢料要求,到利用的技術工藝、設備設施,再到循環利用產品本身,包括產品性能要求和檢驗檢測等等環節來設置標準。危險廢物領域有專門危險廢物處理處置相關的標準,包括國家標準,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很多重要行業標準。標準體系框架是涵蓋國標、行標,包括一些地方標準,以及市場化機制需要的團體標準等。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