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8 10:36
來源:E20環境平臺
作者:E20黨支部
黨的二十大,深刻影響所有產業的變革與發展,也必然拉開環境產業深入探索未來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大幕。
環境事業關系生態文明,環境產業是政策驅動性強的產業。作為智庫引領的環境領域縱深服務生態平臺,E20環境平臺已有22年歷史。認真領悟二十大精神,是E20環境平臺的職責和任務。
黨中央要求二十大的學習和講解要讓人民群眾“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E20黨支部是具有使命感的基層黨組織,支部定位為黨在環境產業的使者,黨在非公領域的幫手。認真學習二十大精神,成為E20黨支部進行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自覺行動。基于此,E20黨支部第一時間組織企業員工對二十大精神進行了集體學習和專題解讀。
E20黨支部將相關學習的心得體會,系統整理成冊——《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藍圖中探尋環境產業高質量之路》,其中既有對中國共產黨新時代大政方針的理解,也有對二十大之后環境產業方向的認識,還有對二十大以后民營經濟發展路徑的建議。
自2023年1月10日起,本網站將陸續推出系列心得體會總結。本文為系列第八篇。
二十大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就是要以中國為主體進行三個融合。
一是融合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思想。馬克思主義雖然是舶來品,但放眼全球和回顧歷史來看,目前融合最深的是中國。馬克思主義起源于英、法、德等西歐,在蘇聯開花結果,但真正根深蒂固,并一以貫之是在新中國。就像一千五百年前中國文化吸收來自印度的佛教一樣,將佛教融入到當時中國的政治、社會、文化體系之中。現在的中國吸收馬克思主義并發展形成了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新體系。馬克思主義是一種不斷變化和革新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其中關于公社、人民、社會利益等諸多思想體系與中國以人為本的文化天生就是相合的。因此,中國之所以接過馬克思主義的大旗,并不是偶然的。
二是融合中國傳統優秀文化。中國文化中有閃光的亮點,成為中國生生不息的內在動力,奮斗、團結、勤奮、勇敢這些文化品質成為中國發展的寶貴財富。與西方追求個性自由不同,中國講究社會和集體利益優先,中國共產黨人不僅繼承了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也用現代化、用革命精神升華了中國文化,剔除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糟粕和沉疴,形成了新時代的精神文明,建立了中國新時代核心價值觀。隨著文化自信的加強,中國傳統文化里優秀的部分會不斷復蘇,極大豐富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也給中國共產黨帶來了新的活力。
三是融合生態文明思想。中國式現代化是在經濟高度發展的新時代提出的,因此還具有生態文明的核心特點,具有新的高度,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二是更加強調大多數人的利益;三是強調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四是更加強調不同區域特征的協調發展。與殺雞取卵、涸澤而漁、追求局部突破的文明形態相比,中國式現代化具有先進性。
學習二十大目錄
8.中國式現代化的三個融合
9.從環境視角來看中國式現代化的特點
10.環境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
11.如何找到創新與守正之間的平衡?
12.兩個“毫不動搖”下的國企與民企分工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