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0 16:41
來源:中國固廢網
生活垃圾治理的管理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提升,生活垃圾跨區域清運及處理的協同機制不順暢。居民生活垃圾減量化激勵機制尚不健全,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計價、計量收費機制尚不完善,垃圾處理費征收難度大,財政補貼壓力較大。
6.生活垃圾分類數字化應用水平和信息共享程度仍需提升
我市生活垃圾管理信息化應用程度不足,智慧環衛系統建設力度有待加強,現有可回收物等再生資源的數據信息統計尚未納入生活垃圾統計內容,政府主管部門決策和管理難度較大。
二、治理原則
堅持規劃統籌,區域協同。按照區域協同、共建共享的理念,充分發揮規劃引領和指導作用,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建設的系統謀劃,統籌無害化處理設施布局,實現區域共享。
堅持因地制宜,城鄉統籌。加強分類指導,從實際出發,合理制定工作措施,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有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不搞“一刀切”,逐步建立城鄉統籌的生活垃圾分類治理系統。
堅持市場導向,科學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健全市場機制,加大政策引導和支持力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破除不合理壁壘,規范垃圾處理第三方服務市場行為,著力促進行業自律,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堅持多方共治,全民參與。明晰政府、企業、公眾等各類主體權責和義務,更好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激發社會組織活力,發動人民群眾廣泛參與,形成全社會共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的良好格局。
三、治理目標
按照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簡便易行的要求,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全程分類管理系統。規劃實施期限為“十四五”期間(2021-2025年),本規劃生活垃圾類型主要為廚余垃圾、可回收物及其他垃圾,不含有害垃圾,有害垃圾由生態環境部門監督管理。
——全市原生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健全符合本市實際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
——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系統與生活垃圾分類系統兩網有效銜接;
——建立形成完善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體系;
——建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模式;
——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習慣普遍形成,生活垃圾分類治理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四、主要任務
(一)建立全鏈條生活垃圾分類體系,提升垃圾分類整體水平
1.完善垃圾分類處理設施規劃布局
牢固樹立規劃先行理念,在天津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集約建設”的原則,編制完成天津市環衛設施布局規劃,統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布局,科學確定設施規模,做到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滿足生活垃圾處理需求,做好與國土空間規劃等相關規劃的銜接。強化規劃剛性,維護政府公信力,嚴禁擅自占用或者隨意改變用途。
2.完善分類投放收集系統建設
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引導員、督導員制度建設,全方位宣傳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提高源頭生活垃圾分類準確率。合理布局規范配置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分類投放收集容器、箱房、桶站等設施設備,確保分類標志統一規范、清晰醒目。加強有害垃圾收集工作,按照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統一部署,根據實際需求合理建設有害垃圾暫存點,并建立管理臺賬,記錄有害垃圾來源、種類、數量、去向等信息。推動城市社區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點(站)升級改造,鼓勵設置垃圾分類智能化設備,引導居民精準、便捷地進行生活垃圾分類。因地制宜推行“撤桶并點建箱房”,建成區生活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收運模式基本建立。
3.健全垃圾分類運輸系統
建立健全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相銜接的運輸體系,合理確定分類運輸頻次、時間和線路,配足、配齊標識規范、清晰的分類運輸車輛,實現廚余垃圾、其他垃圾有效分開,確保有害垃圾單獨收集運輸,建立密閉、高效的生活垃圾分類運輸系統,減少運輸過程中“拋灑滴漏”。加強生活垃圾產生單位與清運單位之間的無縫銜接,防止生活垃圾“先分后混、混裝混運”。按照運距合理、布局均衡的原則,統籌規劃布局垃圾轉運站,提高分類轉運效率。對既有各類垃圾轉運站逐步進行提升改造,更新設備,提標站房,加強監管。根據環保相關要求,對滲濾液進行收集、運輸、處置。對有條件的轉運站,引入數字智能化系統,打造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重要節點。
4.提升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運行水平
(1)加快補齊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短板
科學預估本地生活垃圾產出水平,按適度超前原則,加快補齊廚余垃圾處理設施短板,穩步推進焚燒處理設施建設。至2025年通過新建擴建實現垃圾焚燒處理廠總處理能力18550噸/日、廚余垃圾處理廠總處理能力2330噸/日。
(2)完善垃圾分類處理設施的建設運營機制
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要嚴格執行基礎設施建設程序,加強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環境影響評價,選址應符合相關政策和標準的要求,并重點考慮對周邊居民影響、配套設施情況、垃圾運輸條件等因素。根據垃圾處理設施設計規模,合理安排建設用地,保障項目順利實施。已運營的垃圾處理設施要進一步整合資源,創新體制,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加強區域統籌,實現處理設施共享。政府主管部門要進一步轉變管理方式,從直接管理轉變為宏觀管理,引入市場機制,通過招標等方式選擇具備條件的單位從事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理。
(3)推進創建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園區
有序開展綜合處理園區等建設,統籌不同類型生活垃圾處理,形成一體化項目群,降低選址難度和建設投入。優化配置焚燒、生物處理、填埋等不同種類處理工藝,整合滲濾液等污染物處理環節,實現各種垃圾在園區內有效治理,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