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0 17:20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趙利偉
建工修復結合各地項目特點及客戶需求,不斷創新商業模式,先后實施在業內具有較高技術難度和代表性的重大項目,如廣華新城土壤污染治理工程項目、南京化工廠項目、廣鋼地塊修復項目、天津農藥修復項目等,積累了豐富的技術應用和項目管理經驗。
其中,廣鋼地塊修復項目是典型的鋼鐵冶煉類場地污染項目,根據廣東省生態環境和土壤研究所編制的該地塊土壤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土壤中超標的重金屬有鉛、硒、鋅、砷、汞、銅、鎳、鉻8種,其中鉛、硒、鋅超標較高,鉛最大超標逾百倍。 基于該項目具有體量大、污染物情況復雜且污染濃度較高的特點,建工修復綜合運用了熱解吸技術、土壤淋洗技術、化學氧化技術、固化穩定化技術,現場多種技術和設備協同處理。首次在業內建立了“工廠化修復”的多技術協同處置系統。該項目入選《2019年國家重點環境保護實用技術及示范工程名錄》,對國內鋼鐵冶煉類場地污染修復技術應用標準化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在涉重金屬礦山修復領域,建工修復緊跟國家強化生態環境風險管控政策趨勢,結合當前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和綠色循環經濟發展目標,以科技創新、模式創新為引領,承接蘇州銅鉛鋅礦修復項目等治理與風險管控、持續管理相結合的項目。
技術是推動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面對“雙碳”目標和生態治理新課題,建工修復持續開展土壤污染過程與風險基礎研究,推進土壤修復關鍵技術研發。為低碳綠色修復技術路線的選擇、關鍵工藝環節的節能減污、最佳管理實踐的建立提供有力的支撐。
就在前不久,由建工修復參與的“基于有機固廢的六價鉻污染生態處置關鍵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項目獲得2021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面對重金屬鉻污染處置難題,建工修復聯合青島理工大學,利用對土壤生態友好的有機廢物處置含鉻污染,實現以廢治污。相關技術在多個省份鉻污染場地土壤治理和修復中驗證應用,獲得了較好的環境、經濟及社會效益。
土壤安全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與生態環境安全的重要基礎。伴隨著“十四五”土壤污染修復迎來高質量發展期,修復企業仍需加快推進重金屬污染修復領域科技平臺建設與成果轉化,推動土壤修復產業升級發展,為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更多科技支撐。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